【專案紀錄】木柵巖踏勘量測與多元應用

   (文/ 林宥祺、蔡孟璇;攝影/ 林宥祺、趙之為、蔡孟璇)

高雄市內門區有一塊體積十分龐大的木柵巖,從外觀上看起來像是一個用石灰岩片砌成的房屋,在地人也稱此空間為石厝。1871年蘇格蘭攝影師約翰.湯姆生(John Thomson)在南臺灣淺山地區留下許多照片紀錄,其中就有木柵巖的影像。

今日在地方人士的整理下,已有一條好走的階梯步道可以前往觀賞這塊大石頭,惡地團隊為了讓木柵巖能有多元加值利用,開始構思是否有其他可以嘗試的方向,最後決定將木柵巖進行數化,並建成3D模型。

在專業技能的部分,我們透過成大測量系呂學展副教授邀請中翰國際科技有限公司來執行測量工作,他們透過精密的機器和專精的能力,將眼前所見的木柵巖化為電腦中的點雲資料,以利後續進行建模作業。在建模的部分則由呂學展副教授擔任團隊顧問,帶領成大測量系蔡孟璇同學完成建模作業。

參與成員一同步行前往木柵巖
Share:

【成果發表】「建築結構與造型整合設計」2024左鎮生活藝術季 提案評選

 (文/陳文禎;攝影/陳文禎 李柏諭 黃至睿;製圖/陳文禎)

2024左鎮生活藝術季

曾經的左鎮農業十分興盛,盛產水果、甘蔗、竹子…等農作物,但後來城鎮沒落,年輕人口嚴重外移,漸漸地變成了人們口中的「極限村落」,專家甚至預計50年內,左鎮就將不復存在。

為了守護自己的家鄉,當地居民積極的尋找機會,希望開發當地特色讓更多人看見左鎮。
看見龍崎空山祭獲得的成功,他們也決定以藝術及文化做為拯救左鎮的契機,正籌備舉辦2024左鎮生活藝術季。

舉辦時間:113年11月16、17或23、24(星期六日),作品可提早設置。

活動主旨:希望藉由召集作品舉辦藝術季吸引人潮,讓左鎮得以件續傳承當地文化及特色。

作品主題:以惡地元素作為素材產出作品, 主要以竹材、樹材(木)、土地(泥土)、產業、…為主題,包含但不限於裝置藝術、燈光、構造物…等。

4月1日為本學期課程的提案評選日,將決定參加2024左鎮生活藝術季的作品,本次的評選委員為 杜怡萱 教授 以及建築系的兩位設計老師 張庭嘉 及 許家茵老師。

04/01 建築結構與造型整合設計 期中評圖 

Share:

【田野調查】「台灣政治文化史專題」0325彌陀參訪

 (文/劉泓甫;攝影/劉泓甫、陳文松)


  2024年3月25日(一)修習「台灣政治文化史專題」這門課的師生再度前往彌陀參訪,別於上學期田調的路線,這次沿途欣賞風景之外,也順路勘查彌陀日軍防空塔。全名稱「彌陀鹽埕高射機槍砲塔」,為高雄少數完整保存的「子彈型」防空設施,位於省道台17線路旁。「子彈型」防空塔又被稱為「吊鐘型」防空塔,主要防守來自空中的敵襲,台灣另一座著名的碉堡為台中「東海古堡」。依照該防空塔的地理位置來看,應該是為了防守高雄飛行場(岡山空軍官校)而建立的據點。
師生於歷史系館前合影
彌陀日軍防空塔
尋找防空塔的入口

  參觀完防空塔後,師生前往彌陀區公所與區長聊聊這塊土地的故事,同時討論彌陀哪些題目值得探索。下午的行程,再度前往在地大廟彌壽宮,以及著名的漯底山公園,藉此深入彌陀的自然景觀與生活。
高雄市彌陀區區長歐劍君(右)
歷史系陳文松教授(左)
師生在彌陀區公所前合影
區長送大家虱目魚節的衣服(圖左綠色衣服)
文松老師請大家吃冰
老師表示冰店是口訪的好地點
類似於高雄月世界的地形
海的另一端是..?
泥火山,比起上次現在水更多
不小心跟旁邊小弟弟玩起泥巴
感謝文松老師帶領同學走訪彌陀
大家都老松寶了

Share:

【自由時報】「湯姆生馬雅各之路」 左鎮展出

  內容轉貼自自由時報,連結請參考 https://news.ltn.com.tw/news/Tainan/paper/1636968


國立成功大學惡地協作USR團隊製作的「湯姆生馬雅各之路」像素版惡地實境成果,於左鎮公館社區展出至3月底。(記者劉婉君攝)

國立成功大學惡地協作USR團隊製作的「湯姆生馬雅各之路」像素版惡地實境成果,於左鎮公館社區展出至3月底。(記者劉婉君攝)

2024/03/22 05:30

〔記者劉婉君/台南報導〕為了讓更多民眾認識「湯姆生、馬雅各多元文化路徑」,國立成功大學惡地協作USR團隊製作的「湯姆生馬雅各之路」像素版惡地實境成果,走入路徑上的社區,在左鎮公館社區展出至月底,帶領民眾認識這片土地上的故事。

一八七一年,英國攝影師湯姆生與基督教醫療宣教師馬雅各,以近一個月的時間走訪台南、高雄山區,留下早期南台灣自然人文的珍貴紀錄。

成大惡地協作團隊設計的「湯姆生馬雅各之路」像素地圖,搭配Q版湯姆生、馬雅各、必麒麟等,最近展開社區巡迴展。

成大都市計劃系副教授張秀慈表示,希望藉由像素版地圖及人物,吸引更多年輕人前進山區認識惡地湯姆生馬雅各之路,四月將移展至高雄木柵,具有追溯歷史脈絡的意義。

Share:

【自由時報】「湯姆生馬雅各之路」像素展 走入社區追溯歷史足跡

 內容轉貼自自由時報,連結請參考 https://news.ltn.com.tw/news/Tainan/breakingnews/4615720

國立成功大學惡地協作USR團隊設計的「湯姆生馬雅各之路」像素版成果,於台南左鎮公館社區展到3月底。(記者劉婉君攝)

國立成功大學惡地協作USR團隊設計的「湯姆生馬雅各之路」像素版成果,於台南左鎮公館社區展到3月底。(記者劉婉君攝)

2024/03/21 21:08

〔記者劉婉君/台南報導〕1871年,英國攝影師湯姆生與英國基督長老教會醫療宣教師馬雅各,一同走入南台灣山區,留下許多早期南台灣珍貴的自然人文影像紀錄。國立成功大學惡地協作USR團隊設計的「湯姆生馬雅各之路」像素版成果,走入路徑上的社區巡迴展覽,3月底前於台南左鎮公館社區展出。

「湯姆生馬雅各之路」像素版的惡地實境成果,去年底在USR南區聯展中展出,曾吸引許多學生參觀,團隊最近將作品帶回湯姆生與馬雅各多元文化路徑上的社區展出,首站就是左鎮公館社區,4月將移師高雄木柵。

成大都市計劃學系副教授張秀慈說,「湯姆生馬雅各之路」像素展沒有許多的文字介紹,希望透過像素地圖及Q版的湯姆生、馬雅各、必麒麟等人物公仔,吸引年輕人的注意,讓民眾在和公仔、像素版惡地合照打卡時,也能進一步與社區互動,認識湯姆生馬雅各之路及這片土地的故事。

張秀慈說,像素地圖與在地的連結,除了策展之外,她也與工設系簡瑋麒老師在左鎮國小帶領數位創生課程,教授Google My Map以及gather town 技術,讓左鎮國小學生可以透過數位工具,進行地方的文史紀錄,並轉化持續擴大惡地的像素地圖。

Share:

cobadlands.blogspot.com

技術提供:Blogger.

精選文章

【專案紀錄】木柵巖踏勘量測與多元應用

   (文/ 林宥祺、蔡孟璇;攝影/ 林宥祺、趙之為、蔡孟璇) 高雄市內門區有一塊體積十分龐大的木柵巖,從外觀上看起來像是一個用石灰岩片砌成的房屋,在地人也稱此空間為石厝。1871年蘇格蘭攝影師約翰.湯姆生(John Thomson)在南臺灣淺山地區留下許多照片紀錄,其中就有木柵...

關於

本部落格主要紀錄教育部第二期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SR)計畫 「惡地協作:淺山地區之區域創生與跨域實踐」之相關活動。「惡地協作」計畫為國立成功大學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之簡稱,本計畫立基本校人文社會科學中心2014-2019年間所執行之「科技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長期於台南左鎮進行社會實踐之基礎上,2020年起進一步透過申請教育部USR計畫,以「新體驗」、「新產業」、「新資訊」三個主題,將實踐場域擴大至西南惡地,範圍包含台南左鎮、龍崎、高雄田寮、內門等地,邀請成大校內跨領域師生,與地方組織及社群夥伴,進行結合惡地之場域教學與研究實踐。期許能夠建立在過去之基礎上,透過課程參與、研究深化、交流共學、資訊分享等多元方式,形成區域共學圈,協助惡地淺山地區的永續發展與創新經營。

歡迎回饋指教。

網頁建置成員:

張秀慈、黃奕綺、林潔、林佩潔、彭劭琳、蔡孟玲

網頁內容貢獻者:

吳虹玉、李文豪、林宏翰、林佩潔、林珊、林禹欣、林潔、郭佳妮、彭劭琳、廖紅雯、蕭柔、王薇婷、黃浩庭、陳品鈞、黃馨緯、林禹欣、黃任妍、莊秉元、林孟瑾、蔡孟玲、趙之為、郭玠佑、林宥祺、林筱棋、林玲安


collaborativebadlands@gmail.com


時間

標籤

搜尋此網誌

Lab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