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轉載】見證與領略〈湯姆生馬雅各之路〉的風華

  【建構〈湯姆生馬雅各之路〉 】講者:游永福 (文/黃任妍,圖/黃任妍、英國威爾康圖書館 )作者:黃任妍、游永福老師編輯 文章網址:https://reurl.cc/YWNZ2n海報由都計所-黃任妍 製作永福老師首先從「聖雅各之路」、「熊野古道」、「奧之細道」切入線性宗教文化資產之重要性。後搭配照片及說明,簡述左鎮、甲仙和內門地區的當地農特產及可食用植物等特色,讓同學透過生動的形容去想像〈湯姆生馬雅各之路〉上的精采,期望同學在做觀光旅遊規劃時,不忘以食物連接不同地區的風味(例如:沈文香好漾廚房的「醬筍蛋」,有客家及南洋風味融合)。 好漾廚房沈文香大廚,將客家醬筍料理出南洋風味(2021,黃任妍 攝影)另外,老師也從濕版攝影的困難帶入歷史背景,提供同學想像在150年前要攜帶笨重的攝影機、濕版攝影的材料與沖洗配備,徒步穿越山脈與溪谷,到達每個攝影地點,除了辛苦外還需要其他什麼樣子的東西?再來,老師透過湯姆生所拍下照片的內涵,去分析過去與現今的對比。(左)典像玻璃板濕版攝影完成品正片。(右)湯姆生雙鏡頭立體影像玻璃板4×8in樣品(2021,黃任妍 攝影)(左)成大學子走讀成果分享。(右)楊中平老師〈馬雅各之路〉理念與成果分享(2021,黃任妍 攝影)整體來說,老師短短1個小時的演講,就以各種面向讓同學對於〈湯姆生馬雅各之路〉有初步的了解,也非常期待可以親眼見證、領略,老師口中所述說的〈湯姆生馬雅各之路〉的風華。最後大合照(照片由...
Share:

【活動紀錄】文化遺產創意營銷—湯姆生1871台灣文化線性遺產:湯姆生馬雅各之路演講

 【湯姆生1871台灣文化線性遺產- 湯姆生馬雅各之路 】講者:游永福(文/吳秉真,圖/王筱涵、林蕙玟老師、英國威爾康圖書館 ) 海報由創產所-王筱涵 製作 這幾天在家裡看到媽媽在誠品買書附的小書籤, 是普魯斯特在《追憶似水年華》寫的 「當一個人不能擁有的時候,他唯一能做的便是不要忘記」。 但記憶大概就跟大部分人聽到的「紅包先幫你存起來蛤~」一樣不(一定)可靠,而影像就是不錯的證明。 Lalung, Formosa [Taiwan]. Photograph, 1981, from a negative by John Thomson,...
Share:

【活動紀錄】跨域合作創新竹構作品『圖裡乾鯤』藍晒圖園區展出

 竹為台灣最重要之林業及農業資源,在農業社會中扮演舉足輕重之角色,卻隨著工業化與塑膠製品之出現而式微;但在永續發展之思維影響下,竹快速生長之特性,以及全竹利用的可能性,在國際間已被視為環保與經濟潛力兼具之材料,翻轉它過去傳統落伍之刻板印象。成大惡地協作USR團隊自去年起走進台南高雄惡地竹林,透過走訪南部竹行、竹廠商以及政府農業部門,盤點南部竹產業議題,體認到竹產業對於惡地產業及環境永續發展的重要性,因此將其視為團隊協助在地產業再發展的工作重點,希望藉由竹林資源盤點、竹構結構設計及測試、與在地產業組織權益關係人協作,協助南部永續竹產業...
Share:
Page 1 of 6612345...66Next »Last

cobadlands.blogspot.com

技術提供:Blogger.

關於

本部落格主要紀錄教育部第二期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SR)計畫 「惡地協作:淺山地區之區域創生與跨域實踐」之相關活動。「惡地協作」計畫為國立成功大學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之簡稱,本計畫立基本校人文社會科學中心2014-2019年間所執行之「科技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長期於台南左鎮進行社會實踐之基礎上,2020年起進一步透過申請教育部USR計畫,以「新體驗」、「新產業」、「新資訊」三個主題,將實踐場域擴大至西南惡地,範圍包含台南左鎮、龍崎、高雄田寮、內門等地,邀請成大校內跨領域師生,與地方組織及社群夥伴,進行結合惡地之場域教學與研究實踐。期許能夠建立在過去之基礎上,透過課程參與、研究深化、交流共學、資訊分享等多元方式,形成區域共學圈,協助惡地淺山地區的永續發展與創新經營。

歡迎回饋指教。

網頁建置成員:

張秀慈、黃奕綺、林潔、林佩潔、彭劭琳、蔡孟玲

網頁內容貢獻者:

吳虹玉、李文豪、林宏翰、林佩潔、林珊、林禹欣、林潔、郭佳妮、彭劭琳、廖紅雯、蕭柔、王薇婷、黃浩庭、陳品鈞、黃馨緯、林禹欣、黃任妍、莊秉元、林孟瑾、蔡孟玲、趙之為、郭玠佑、林宥祺、林筱棋、林玲安


collaborativebadlands@gmail.com


時間

標籤

搜尋此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