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紀錄】楊中平老師_與心靈及土地的對話-馬雅各之路



3/25日來到成大資訊工程系拜訪楊中平老師,楊中平老師曾於左鎮開授多門專業與通識課程,從不同面向切入建立起和社區的關係,於成大國際處擔任組長期間,透過一位卡內基資深講師演講獲知Camino de Santiago (聖雅各)西班牙朝聖之路,而開啟了與心靈及土地的對話-馬雅各之路通識課的開課契機,在訪談的過程中進一步了解到,楊中平老師課程內容、進行的方式課程中的經驗


從歷險福爾摩沙一書尋找古道的蛛絲馬跡

左鎮一帶有數個百年教會,楊老師希望以馬雅各之路為題,連結到聖雅各之路這條從法國至西班牙朝聖之路,帶著通識課學生來探索馬雅各(James Laidlaw Maxwell)醫生暨傳教士在南部山區傳教之路線,藉而展開一趟心靈與土地的對話。馬雅各醫師最早在台南看西街成立診所,因受到市區漢醫排擠,爾後主要傳教地區在南部淺山地區如內門、左鎮一帶,左鎮教會與內門木柵教會皆為當代所建立,目前找到之文獻並無記載詳細傳教路線,僅能透過古照片、地圖對照以及相關地名資訊來猜測可能路徑。本次課程規劃體驗路徑主要串連岡林教會及木柵教會,沿線上有小玉山、飛燕關等泥岩地景,以及大冠鳩等特色生態等,將歷史、人文、自然向度結合成深度體驗路線,並命名為馬雅各之路。路線全長共12公里,其中9公里在左鎮山區,進內門後之3公里則接到台三線省道。



書中記載著當代的歷史故事

從宗教朝聖之路發展成心靈旅遊的路線,課程中帶著同學走在馬雅各之路上,讓同學體驗大自然的美,有別於一般的登山健行,在旅行的同時也可以感受到在地的文化與歷史,與在地居民互動。楊中平老師分享到,在課程中請同學分享走過馬雅各之路的感想,其中印象較深刻的是,在都市成長的同學不一定會喜歡用走路的方式去接近大自然,但對他們而言卻是很不一樣的體驗,也讓中平老師聯想到,此活動的發展如何考量到不同族群的喜好,用不同的導覽方式,如何去吸引更多人來參與以達到個人身心洗滌和協助在地社區發展的目的。

因為公舘社區的歷史牽起了馬雅各之路的旅程,希望藉由歷史古道作為在地永續發展的策略方案,提供詮釋在地地景與人文歷史的媒介

Share:

【成大新聞中心】成大都計師生結合理論與實務 前進左鎮協助地方創生


轉貼至 http://news.secr.ncku.edu.tw/p/406-1037-191303,r81.php?fbclid=IwAR2ZyneIVctScQzfjxcZAArerS2hTOWCjjOFggCFqFxH05lFYSY-YCF10Pg

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參與科技—引導與協作技術」課程,與成大科技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團隊合作,3月13日下午師生們深入左鎮公舘地區舉行工作坊,結合課程理論,設計工作坊流程引導與會者對話討論,建立共識,為未來4年公舘社區事業計劃內容提出建議,希望協助社區的地方創生事業構想能夠確實執行,展現大學社會責任結合課程教學之實踐。

工作坊參與人士包括政府跨局處長官、專家學者、農村再生顧問、旅遊行銷業者、科技公司、地方代表以及關心左鎮發展議題人士等近60人,以「葛鬱金循環經濟產業」、「南左鎮的深度旅遊」為主題,希望連結產官學界與在地資源,討論堊地產業創生園區事業計畫的共識願景、現況議題與行動計畫,深化計畫內容。

成大都市計劃學系助理教授張秀慈指出,該課程希望透過工作坊為平台,協助社區媒合跨領域專業,例如成大生物科技與產業科學系副教授張松彬,透過同為授課老師的黃偉茹助理教授媒合參與了本次工作坊,除了對社區發展葛鬱金產業計劃提出建議外,後續也提出與在地葛鬱金農友合作的意願;也藉由本次活動媒合發展在地產業所需的行銷及旅遊專業,讓社區能夠很快地與不同跨領域業者產生連結,讓後續創生推動更為可行。

另一方面,工作坊對學生而言是個很好的學習場域,「在都計領域,實務現場的參與特別重要。」張老師說,透過實作,學生有機會驗證理論,了解理論與實務間的落差。與會的農村再生顧問恰為都計系系友,會後表示「現在學生很幸福,以前都要等進顧問公司,才有機會操作工作坊。」

都計所二年級黃奕綺,因參與左鎮地區的相關計畫已有將近兩年的時間,熟悉當地議題,也持續參與基礎研究資料的建立,和左鎮居民有許多互動,在事前擔任公關組角色,負責與社區協調工作坊形式內容、場地勘查、擬定邀約名單和進行邀請等工作項目。她說在工作坊引導過程一度因為參與狀況感到慌張,但能從中發現問題,她明確地感受到成長,並有自信還有下一次的話,能做得更好。

都計所謝晏巧認為,經過實戰經驗,知道要思考到實際參與人的背景、人數,與對於主題的了解程度,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工作坊的進行。她認為,要邀請哪些人來參加工作坊直接影響工作坊的內容設計,是一項重要的問題,此外,空間與座位擺設也影響引導者的流暢度與參與者的參與度,了解「原來有許多細節都是環環相扣。」

張秀慈也強調,結合課程深入場域進行實作並不容易,此次能順利進行,除了感謝產官學與會者的高度配合外,重要的關鍵是成大過去幾年來透過人社團隊長期耕耘,和左鎮在地組織已建立出一定程度的夥伴關係和信任感,才能促成這樣場域結合跨領域的共學、共創機會。

「參與科技—引導與協作技術」 課程為張秀慈和黃偉茹老師共同開設的微學分課程,為都計系回應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系列課程之一,透過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補助,特別邀請文化事業協會(The Institute of Cultural Affairs)國際知名引導師費樂理(Lawrence Philbrook)與國際引導師協會前台灣分會主席曾士民(Eric Tseng)擔任課程業師,導入深厚的溝通引導的學理基礎和實務經驗,引導技術從民眾參與、組織改革、到個人生涯規劃,可應用面向多元廣泛。(撰文/朱怡婷 圖片/成大都計系提供)
Share:

【地方創生】左鎮公舘社區「堊地產業創生園區」地方創生事業計畫發展工作坊

台南市左鎮區被列為全台實施地方創生的優先推動地區,且公舘社區則被選為其中的優先示範地區,因此國立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左鎮公舘社區發展協會以及成大都市計劃研究所一同辦理本次「地方創生事業計畫發展工作坊」,針對地方創生事業計畫應如何進一步開展行動、深化加強其事業計畫內容以及擴大可能的合作對象來進行討論。

本次工作坊廣邀各部會一同參與,並透過引導師帶領討論與對話,當日到場之參與對象有台灣野村總研諮詢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臺南市市政府相關科室代表、西拉雅風景管理處、水土保持局台南分局、左鎮區公所、左鎮國中小等重要的在地權益相關人,以及相關的產業及學界代表;而引導團隊則為成大都市計劃研究所「參與科技」課程師生。


向與會者說明本次工作坊之相關背景資訊

當日的討論將「堊地產業創生園區」事業計畫的兩大部份分為「葛鬱金產業之發展」和「發展南左鎮深度旅遊」兩個小組進行討論,第一階段的討論首先讓大家共同想像願景,再來則對現況優劣條件有所認知,最後建立對於行動目標之共識;第二階段的討論則針對該如何行動已達成前一階段討論出來的願景、目標以及事業計畫的內容進行腦力激盪、組織想法,最後以2019年-2022年的期間討論出分工期程等,冀望能使公舘社區地方創生事業構想能夠確實執行。









會後全體大合照
Share:

【成大新聞中心】成大都計系師生多面向體驗左鎮 在玩樂中實踐地方創生

轉貼至http://news.secr.ncku.edu.tw/p/404-1037-190322.php?fbclid=IwAR3bD8cpXOQTgFZppm2zN3fBL4754_s3f1aawWrBGLJ0YbFkhJrBvNM-MfY

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師生日前連結場域體驗學習,在碩士班一年級研究生郭佳妮、劉睿航共同策劃下,與左鎮公舘社區發展協會、菜寮溪產業觀光協會合作,延續106學年度張秀慈、黃偉茹、胡太山老師帶領的「新城鄉關係」實習課程,規劃出兩天一夜之惡地深度體驗行程,將研究室迎春活動結合台南左鎮策略發展之方案試作(prototyping),開展出活潑又富多重意義在地旅行模式。

張秀慈老師表示,與在地組織合作辦理的惡地深度體驗行程,內容包含農場參訪、手作體驗、惡地露營及古道健走,與去年都計系實習課程的規劃方案環環相扣。張秀慈老師認為,活動讓都計系師生透過實際體驗進一步認識左鎮,也藉此反思評估規劃方案之可行性,回饋在地組織後續推動之參考。

該活動第一天的農場參訪與手作體驗活動,主要承接「惡地共好社區」組之方案構想,透過社區發展協會來串連地方產業,發展共同經營之社區經濟,提供就業機會並回饋在地高齡照顧。

此外,特別規劃露營,取自「地質公園旅遊」組同學之惡地泥岩地質體驗活動,透過協會與社區長輩合作,於民宅前院進行露營活動,嘗試開發二寮觀日亭附近潛在的衛星露營地點;古道健行部分則是連結「化石生態博物館」之構想,透過古道發展北左鎮深度旅遊,藉由登山健行來延長遊客停留時間,藉以擴大菜寮化石館興建工程之效益。

主辦學生郭佳妮、劉睿航指出,成大都計系參與左鎮場域已邁入第四年,透過成大科技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場域團隊之引薦,參與課程包括大學部「社區規劃與地方行銷」、以及「都市規劃與設計實習」課程,並透過水保局農村再生創新研究計畫,持續帶領研究所學生至左鎮進行計畫發展、策略研提、方案試作與論文研究,多面向地深耕偏鄉地區發展議題。

此次活動以張秀慈老師與黃偉茹老師研究室學生為主,同時邀請修習過左鎮場域相關課程畢業系友、以及對惡地協作有興趣之大一同學共襄盛舉,透過橫跨七個年級的學士班、碩士班學生互相連結、分享傳承,展現場域學習的創新模式。跨年級學生之創意、接力,搭配在地組織之推動落實,對於目前作為國家發展委員會地方創生示範基地之左鎮區而言,成大在大學協助地方創生DNA挖掘、共識建立、計畫提案與執行上,已建立雛型。

透過師生自費的迎春活動,成大都計系師生一則測試規劃方案之可行性,二則將觀光消費回饋在地透過專業與消費活動實踐大學社會責任。該活動適逢公共電視「南部開講」報導左鎮深度旅遊,全國觀眾將有機會跟隨都計師生的腳步,一同經驗左鎮多元豐富的惡地自然人文風貌,該專題報導預計將在四月份播出。




Share:

cobadlands.blogspot.com

技術提供:Blogger.

關於

本部落格主要紀錄教育部第二期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SR)計畫 「惡地協作:淺山地區之區域創生與跨域實踐」之相關活動。「惡地協作」計畫為國立成功大學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之簡稱,本計畫立基本校人文社會科學中心2014-2019年間所執行之「科技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長期於台南左鎮進行社會實踐之基礎上,2020年起進一步透過申請教育部USR計畫,以「新體驗」、「新產業」、「新資訊」三個主題,將實踐場域擴大至西南惡地,範圍包含台南左鎮、龍崎、高雄田寮、內門等地,邀請成大校內跨領域師生,與地方組織及社群夥伴,進行結合惡地之場域教學與研究實踐。期許能夠建立在過去之基礎上,透過課程參與、研究深化、交流共學、資訊分享等多元方式,形成區域共學圈,協助惡地淺山地區的永續發展與創新經營。

歡迎回饋指教。

網頁建置成員:

張秀慈、黃奕綺、林潔、林佩潔、彭劭琳、蔡孟玲

網頁內容貢獻者:

吳虹玉、李文豪、林宏翰、林佩潔、林珊、林禹欣、林潔、郭佳妮、彭劭琳、廖紅雯、蕭柔、王薇婷、黃浩庭、陳品鈞、黃馨緯、林禹欣、黃任妍、莊秉元、林孟瑾、蔡孟玲、趙之為、郭玠佑、林宥祺、林筱棋、林玲安


collaborativebadlands@gmail.com


時間

標籤

搜尋此網誌

Labels

歷史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