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紀錄】楊中平老師_與心靈及土地的對話-馬雅各之路



3/25日來到成大資訊工程系拜訪楊中平老師,楊中平老師曾於左鎮開授多門專業與通識課程,從不同面向切入建立起和社區的關係,於成大國際處擔任組長期間,透過一位卡內基資深講師演講獲知Camino de Santiago (聖雅各)西班牙朝聖之路,而開啟了與心靈及土地的對話-馬雅各之路通識課的開課契機,在訪談的過程中進一步了解到,楊中平老師課程內容、進行的方式課程中的經驗


從歷險福爾摩沙一書尋找古道的蛛絲馬跡

左鎮一帶有數個百年教會,楊老師希望以馬雅各之路為題,連結到聖雅各之路這條從法國至西班牙朝聖之路,帶著通識課學生來探索馬雅各(James Laidlaw Maxwell)醫生暨傳教士在南部山區傳教之路線,藉而展開一趟心靈與土地的對話。馬雅各醫師最早在台南看西街成立診所,因受到市區漢醫排擠,爾後主要傳教地區在南部淺山地區如內門、左鎮一帶,左鎮教會與內門木柵教會皆為當代所建立,目前找到之文獻並無記載詳細傳教路線,僅能透過古照片、地圖對照以及相關地名資訊來猜測可能路徑。本次課程規劃體驗路徑主要串連岡林教會及木柵教會,沿線上有小玉山、飛燕關等泥岩地景,以及大冠鳩等特色生態等,將歷史、人文、自然向度結合成深度體驗路線,並命名為馬雅各之路。路線全長共12公里,其中9公里在左鎮山區,進內門後之3公里則接到台三線省道。



書中記載著當代的歷史故事

從宗教朝聖之路發展成心靈旅遊的路線,課程中帶著同學走在馬雅各之路上,讓同學體驗大自然的美,有別於一般的登山健行,在旅行的同時也可以感受到在地的文化與歷史,與在地居民互動。楊中平老師分享到,在課程中請同學分享走過馬雅各之路的感想,其中印象較深刻的是,在都市成長的同學不一定會喜歡用走路的方式去接近大自然,但對他們而言卻是很不一樣的體驗,也讓中平老師聯想到,此活動的發展如何考量到不同族群的喜好,用不同的導覽方式,如何去吸引更多人來參與以達到個人身心洗滌和協助在地社區發展的目的。

因為公舘社區的歷史牽起了馬雅各之路的旅程,希望藉由歷史古道作為在地永續發展的策略方案,提供詮釋在地地景與人文歷史的媒介

Share: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cobadlands.blogspot.com

技術提供:Blogger.

關於

本部落格主要紀錄教育部第二期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SR)計畫 「惡地協作:淺山地區之區域創生與跨域實踐」之相關活動。「惡地協作」計畫為國立成功大學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之簡稱,本計畫立基本校人文社會科學中心2014-2019年間所執行之「科技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長期於台南左鎮進行社會實踐之基礎上,2020年起進一步透過申請教育部USR計畫,以「新體驗」、「新產業」、「新資訊」三個主題,將實踐場域擴大至西南惡地,範圍包含台南左鎮、龍崎、高雄田寮、內門等地,邀請成大校內跨領域師生,與地方組織及社群夥伴,進行結合惡地之場域教學與研究實踐。期許能夠建立在過去之基礎上,透過課程參與、研究深化、交流共學、資訊分享等多元方式,形成區域共學圈,協助惡地淺山地區的永續發展與創新經營。

歡迎回饋指教。

網頁建置成員:

張秀慈、黃奕綺、林潔、林佩潔、彭劭琳、蔡孟玲

網頁內容貢獻者:

吳虹玉、李文豪、林宏翰、林佩潔、林珊、林禹欣、林潔、郭佳妮、彭劭琳、廖紅雯、蕭柔、王薇婷、黃浩庭、陳品鈞、黃馨緯、林禹欣、黃任妍、莊秉元、林孟瑾、蔡孟玲、趙之為、郭玠佑、林宥祺、林筱棋、林玲安


collaborativebadlands@gmail.com


時間

標籤

搜尋此網誌

Labels

歷史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