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counter】台灣多元族群文化路徑月會 第三場: 文化路徑之多元詮釋

(文/ 轉貼自日照甲仙埔)

台灣多元族群文化路徑月會第三場來到旗山,由張秀慈老師研究室舉辦,以文化路徑多元詮釋為主題與參與夥伴一同透過閱讀必麒麟相關文本段落,擷取關鍵字以彼此分享各自觀點。建立在同一文本多元觀點的交流下,也分享目前研究室構想的網站雛形,並邀請路徑夥伴一同參與後續建置使網站成果更趨完善。本次月會同時也邀請實踐大學翁裕峰老師,分享多元族群文化路徑與南島語系相遇的觀點。在月會最後透過路徑夥伴的共同分享了解大家相遇的原因與各自後續努力的方向。

本次月會結束後由劉愛榮夥伴 (高雄第一社大自然生態社社員) 撰寫月會後的參與紀錄與回饋,全文可點選以下連結至日照甲仙埔部落格觀看。

相遇的總和 / 劉愛榮

夥伴們與路徑月會象徵性的旗幟合照,該旗幟紀錄了各次月會相遇的痕跡
(攝影:賴欣男, 2023/4/27)

Share:

【田野調查】「日治台灣日常生活史研究專題」0415左鎮參訪

(文/劉泓甫;攝影/劉泓甫、陳文松)

  2023年4月15日(六)修習「日治台灣日常生活史研究專題」這門課的師生前往左鎮參訪,第一站前往陳春木先生的故居,位於台20旁邊彎進去小道路的右手邊,雖然地址為山上區,不過位置非常接近左鎮。剛抵達故居時,陳春木的孫女與孫子陳士淵先生早已在門口接待大家,相互認識、熱絡聊天後便帶我們參觀故居。陳士淵先生相當熱情介紹有關陳春木爺爺的相關事蹟,除了導覽牆上的報紙、活動看板與各種化石之外,還展示一系列陳春木先生過往紀錄的手寫記錄。同學們對於以前的一手史料感到相當興奮,陳春木先生不只是剪貼不少新聞內容,更重要的是他會在照片上(或是背面)手寫文字,讓我們得以明白照片中時間、地點、事件背景與感想等資訊。大家翻閱各種文獻、照片與口述訪談,與此同時孫女與陳士淵先生也會從旁補充各種資訊,互相拋出疑問或是分享感受,想必大家內心收穫滿滿。

陳春木先生故居
Share:

【場域連結】走進左鎮地方文史前輩家中的共學活動

  (文/ 林宥祺 ;攝影/ 林宥祺、賴政達)

惡地團隊於4月7日至兩位對左鎮地方文史保存有重要影響的前輩住所進行共學,一位是有著「化石爺爺」之稱的陳春木先生,另一位則是左鎮仕紳羅來受之外孫的張永宗牧師。除了惡地團隊都市計劃學系的張秀慈老師與歷史學系的陳文松老師外,還有成大踏溯台南的陳志昌博士、南臺科大視覺傳達設計系的賴孟玲老師、以及山海屯社會企業的許明揚執行長與團隊共同參與,彼此相互學習。

陳春木先生是左鎮當地重要的文史工作者與化石採集者,他所採集的化石獲得國外化石界的肯定,更影響了「菜寮化石館」的成立及「台南左鎮化石園區」的改建營運。台南市政府為了感念陳春木先生對地方文史與化石採集的貢獻,在2021年於其故居掛牌,期望更多人能記得他的事蹟。

眾人於陳春木故居前合影
Share:

cobadlands.blogspot.com

技術提供:Blogger.

關於

本部落格主要紀錄教育部第二期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SR)計畫 「惡地協作:淺山地區之區域創生與跨域實踐」之相關活動。「惡地協作」計畫為國立成功大學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之簡稱,本計畫立基本校人文社會科學中心2014-2019年間所執行之「科技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長期於台南左鎮進行社會實踐之基礎上,2020年起進一步透過申請教育部USR計畫,以「新體驗」、「新產業」、「新資訊」三個主題,將實踐場域擴大至西南惡地,範圍包含台南左鎮、龍崎、高雄田寮、內門等地,邀請成大校內跨領域師生,與地方組織及社群夥伴,進行結合惡地之場域教學與研究實踐。期許能夠建立在過去之基礎上,透過課程參與、研究深化、交流共學、資訊分享等多元方式,形成區域共學圈,協助惡地淺山地區的永續發展與創新經營。

歡迎回饋指教。

網頁建置成員:

張秀慈、黃奕綺、林潔、林佩潔、彭劭琳、蔡孟玲

網頁內容貢獻者:

吳虹玉、李文豪、林宏翰、林佩潔、林珊、林禹欣、林潔、郭佳妮、彭劭琳、廖紅雯、蕭柔、王薇婷、黃浩庭、陳品鈞、黃馨緯、林禹欣、黃任妍、莊秉元、林孟瑾、蔡孟玲、趙之為、郭玠佑、林宥祺、林筱棋、林玲安


collaborativebadlands@gmail.com


時間

標籤

搜尋此網誌

Lab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