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紀錄】成大設計思考團隊課程拓展ー左鎮國小課程規劃設計思考工作坊

 (文/蔡孟玲,圖/蔡孟玲)

2022年1月底,成大惡地協作團隊偕同成大工設系設計思考課程團隊,與左鎮國小課程規畫團隊進行了一次線上會議,共同商討國小教育與在地發展連結之關係。近年來隨著台史博對於湯姆生馬雅各文化路徑的推展,以及南科擴張後的教育需求,左鎮國小作為地方中心學校,同時亦擔任r教育部樂齡學習中心及數位機會中心(DOC計畫)的執行單位,楊靜芳校長率領的教學團隊為偏鄉小學教育付出有目共睹。

與談結束會後,成大惡地協作團隊即偕同設計思考教師群,由工業設計系陳璽任副教授帶領,決定拓展課程至中小學教育規劃,將Design Thinking 設計思考與工具介紹於左鎮國小。2022年4月份,惡地協作團隊實體前往左鎮國小拜訪課程規劃團隊(詳見全文),後續亦有不少縝密規畫行程,卻恰逢疫情升溫困難重重。

2022年1月線上視訊會議
所幸疫情停課不停學,與左鎮國小商討後,成大工設系的璽任老師與不分系的仲菁老師,將課程轉於線上教學,藉以webex 分割會議室與共創白板miro,共同執行一場線上激盪的引導工作坊。課程分為三組,每組由3-4位行政團隊與教師組成。左鎮國小教師群以三間教室三套電腦設備,與成大連線進行課程。課程時間1330-1600共計2個半小時,是一場緊湊快速的工作坊練習。

這次的線上工作坊主要是提供左鎮國小教師群,藉由設計流程與設計思考與工具,作為判斷設計階段並找尋切合的對應方法,以作為後續課程規劃的發想與合作共識。工作坊首先讓教師群瞭解設計思考與應用的部分,再行讓各組以miro白板操作,藉由三階段:(1)KJ法發想問題與現象,(2)HMW(How might we)定義問題,(3)Crazy 8階段 *3,以及最後的(4)Idea Selection Matrix 十字軸工具,讓教師們對於操作有基本概念。

Share:

【獲獎記錄】大數據探勘與分析應用於空間規劃實習成果 榮獲110年第16屆 全國規劃系所實習聯展 競賽組-優等獎、110年全國大學校院數位人文大數據學生競賽 攻頂組-第三名

(文/吳虹玉)
本課程為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系,自108學年度起,由黃偉茹老師、李子璋老師及電機系解巽評老師共同開設-大數據探勘與分析應用於空間規劃實習。因應科技進步與網絡社會發展趨勢,從多元管道取得及分析大量數據資料,應用於空間規劃專業上。透過研討與實作,與資訊技術及資訊科學領域合作,建構適用於台灣空間規劃的大數據資料探勘與分析。以「西南惡地觀光遊憩規劃調查分析」為主題,探討左鎮、龍崎、田寮、內門等人口萎縮、超高齡化之地區,投入新的規劃分析方法,試圖解決官方統計數據不齊全的困境。另一方面,為了闊展惡地觀光遊憩行為與市場,課程規劃設計期望同學從做中學,探索分析大量非結構化或結構化的數據資料,應用於空間規劃專業上,藉此透過課程實作,逐步建立在地資料庫,提供未來規劃與決策參考。

本課程成果,由108學年度甘雅筠、林敬樺、林慧萍、吳虹玉等四位同學,以「左鎮龍崎士-騎出你的生活態度」主題參與110年第16屆全國規劃系所實習聯展,獲得競賽組-優等獎;109學年度謝喬安、戴君穎、許婉容、李岑晏、陳品豪等五位同學,以「登月攝險」主題參與110年全國大學校院數位人文大數據學生競賽,獲得攻頂組-第三名。參賽作品介紹如下:

左鎮龍崎士-騎出你的生活態度:
運用爬蟲軟體Python挖掘Google地圖API在地熱門景點資訊,結合網格大數據分析電動輔助自行車租借設潛力站點,透過問卷以及SWOT市場性分析,提出景點服務設施改善以及自行車路線指標系統規劃。針對潛在自行車路線屬性及沿途景點特色盤點遊程路線,加強沿路指標系統、服務設施體系(包含電動自行車租賃站點)等自行車旅遊所需設施,塑造專屬自行車的旅遊路線。參照旅客偏好及自行車路線景點屬性,規劃觀日、生態體驗、歷史休閒等三大主題,結合路線特性,歸納適合於親子旅遊或挑戰極限等類型的旅客皆適宜的自行車主題路線。彙整自行車租借點位、主體路線、景點介紹、大眾運輸串聯、活動消息等資訊,建立觀光資訊整合平台APP,提供旅客在遊程中所需的即時旅遊資訊。

左鎮龍崎士-騎出你的生活態度:大數據分析及實質規劃概念
Share:

【參與紀錄】食在一方,惡地餐桌來我家

 (文/蔡孟玲,圖/張秀慈)

2018年惡地協作計畫深度走入左鎮公舘社區,社區發展協會前總幹事柳足姊帶著一本熱情,與我們介紹著惡地農食復興行動。左鎮公舘社區由岡林、二寮、草山三個農業社區組成,當地人口外流嚴重,屬於務農者多的鄉村型社區。惡地地形的月世界泥岩地質也侷限了當地的農作物,卻也讓公舘社區以竹筍、破布子、葛鬱金等發展出獨有的惡地農作。
社區風味餐
食在家鄉,心繫的即是腳下土地耕耘的成果。公舘社區伴隨銀髮生活再活絡,是凝結社區高齡人口一同參與惡地農食復興的第一步。2014年成大人社計畫帶領學生至社區進行課程活動,恰逢機會搭伙社區關懷據點的長輩供餐。當地融合西拉雅文化與在地農食的餐點:如豆豉剝皮辣椒魚乾、鼠麴草仔粿、在地野菜食蔬等,都可以嘗到滿滿地理文化蘊含的家鄉味。我們也從這原來提供給公舘社區內部長者關懷的風味餐,,讓我們看見協助社區開拓市場的食潛力。

惡地餐桌-惡地風味餐拓展行動| 
2018年10月恰逢成大都計系舉辦iCities 2018創新規劃教育與研究論壇,廣邀來自7個國25個相關系所國際學者參與。論壇主辦人張秀慈老師,亦為惡地協作計畫主持人,分享過去多年於左鎮的在地實作教學經驗。成大師生也藉由icities 論壇活動納入規劃設計,結合左鎮公舘社區惡地風味餐」設立開幕午宴,將研討會資源投入具社會意義的成果實踐。透過課程連結惡地農食,讓更多人認識惡地地區蘊含的豐富文化。在地獨有食材葛鬱金,其實就是特殊的澱粉型植物粉薯,目前也經由食品研發採集出根部澱粉製成葛鬱金麵、葛鬱金粉。風味餐菜單以中英文雙譯,介紹在地農食連結到古早農耕故事與農民精神,使多方國際學者真實體驗偏鄉社區故事與未來發展規劃的實際案例
圖/成功大學都計系

圖/成功大學都計系
惡地風味餐菜單設計(文字/賴政達,英譯/熊又儒,美編/施雅綾)
Share:

【活動紀錄】「走進內門」台灣多元族群與文化觀光發展參與式工作坊

 (文/王薇婷、圖/葉承叡&陳謙睿)


本學期由都市計劃學系的張秀慈老師開設「永續都市與地方行銷實習」課程,帶領學生走進高雄市內門區,並以西拉雅、羅漢門兩大文化主題,進行文化路徑的觀光發展計畫,協助地方規劃與構思在地深度旅遊模式。

20223月中,課程開始初期,秀慈老師與課程學生一同規劃兩天一夜的工作假期,透過工作假期進行田野調查深入了解在地觀光資源,並與當地社區權益關係人進行訪談,藉由在地視角發掘西拉雅與羅漢門主題的特色故事,幫助學生於文化路徑下研擬細部的發展計畫。 

2022426日秀慈老師與課程學生在內門區辦理兩場參與式工作坊,上午於內門區木柵教會以「走一條回家的路西拉雅文化尋根之旅」為主題,邀請在地有興趣的夥伴一起參與,期待能藉由在地知識的疊加,協助發展以在地為主的觀光計畫。工作坊一開始由社區夥伴共同繪製社區地圖,於地圖中標示出自己的家與各聚落的姓氏位置,並分享聚落裡有哪些重要的景象或地標會讓居民聯想到「家」。社區夥伴藉由地圖熱烈地討論後,工作坊中更進一步邀請大家分享,在西拉雅文化主題下,在地居民對於主題的聯想及西拉雅族「家」的樣貌,最後邀請在地夥伴一起激盪想法,思考內門西拉雅聚落的特色及後續可以推廣什麼內容給來訪的遊客。

 

社區夥伴一同討論地圖與點位

上午場工作坊大合照

Share:

cobadlands.blogspot.com

技術提供:Blogger.

關於

本部落格主要紀錄教育部第二期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SR)計畫 「惡地協作:淺山地區之區域創生與跨域實踐」之相關活動。「惡地協作」計畫為國立成功大學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之簡稱,本計畫立基本校人文社會科學中心2014-2019年間所執行之「科技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長期於台南左鎮進行社會實踐之基礎上,2020年起進一步透過申請教育部USR計畫,以「新體驗」、「新產業」、「新資訊」三個主題,將實踐場域擴大至西南惡地,範圍包含台南左鎮、龍崎、高雄田寮、內門等地,邀請成大校內跨領域師生,與地方組織及社群夥伴,進行結合惡地之場域教學與研究實踐。期許能夠建立在過去之基礎上,透過課程參與、研究深化、交流共學、資訊分享等多元方式,形成區域共學圈,協助惡地淺山地區的永續發展與創新經營。

歡迎回饋指教。

網頁建置成員:

張秀慈、黃奕綺、林潔、林佩潔、彭劭琳、蔡孟玲

網頁內容貢獻者:

吳虹玉、李文豪、林宏翰、林佩潔、林珊、林禹欣、林潔、郭佳妮、彭劭琳、廖紅雯、蕭柔、王薇婷、黃浩庭、陳品鈞、黃馨緯、林禹欣、黃任妍、莊秉元、林孟瑾、蔡孟玲、趙之為、郭玠佑、林宥祺、林筱棋、林玲安


collaborativebadlands@gmail.com


時間

標籤

搜尋此網誌

Labels

歷史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