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紀錄】「成大 Book 一市」移動圖書館 地方創生的知識循環
【臺日聯盟電子報】喚醒在地新生機:成大創聯的創新實踐
內容轉貼自臺日聯盟電子報,連結請參考https://tja.center/zh-TW/newsletter_units/98
〔文/莊笙揚 NCKU EA 第九、十屆會長 〕
本文旨在介紹成大創新創業聯合會(創聯會)於左鎮地區執行創新行動方案的全貌,整個時程歷時一年半,共分為四個階段:跨域協作的啟動、議題發掘、方案設計與驗證,以及創新實踐的延續。以下將依時間軸逐步解析每個階段的重要進展與成效,並反思共學共作的經驗。
成大創新創業聯合會,一直以來便是以「你不一定要創業,但你一定要有創業家精神」來推動校園創新精神的風氣,我們的拿手絕活便是運用創新思維來解決現有難題。當創聯會遇上缺乏活力的左鎮,又會有甚麼生機被喚醒呢?
第一階段:跨域協作與地方創生的起點
過去的創聯會嘗試過從學生自身遇到的問題出發,並運用創新思考想出創意又有商業價值的解方,這次的體驗是創聯會第一次被帶入實際的場域,而非抽象議題,我們期望在探索過程中,能獲得更多當地居民的想法、在地團隊的觀察,讓我們的創新動力不再只是空歡喜一場,而是確切的在地實踐。這一切的開始要從張秀慈老師(成大惡地協作USR主持人)介紹我們和許明揚—山海屯社會企業的執行長認識說起。
台灣老街建築的保存都曾經歷過段滄桑期,在左鎮與新化,那些老舊的房子在幾乎要被遺忘時,得到了山海屯的關注,透過地方創生的力量,再度被賦予生命。學生們認真地聆聽,也許是因為,我們從未想過,創業可以是為了一片土地的記憶,而不僅僅是商場的利益之爭。許執行長為創聯會帶來了意義深遠的演講,有些人熱絡地提問文化與商業的互助可能性、有些人沉浸在老屋新生的餘韻中久久無法抽離。從這刻起學生心中都產生了一些不可逆的化學變化。
![]() |
圖:許執行長分享《文化領導商業-街區創生與社會設計》 |
第二階段:走進左鎮發現議題
隔週,我們啟程前往左鎮。這是我們與左鎮的第一次接觸。許執行長成了我們的導遊,帶領我們穿梭在左鎮的巷弄間,指著那些閒置的空間,說明這些老建築的潛在價值。我們站在小路上,看著歷經風雨洗禮的舊屋,似乎看到歷史在那斑駁的牆上浮現。
午餐過後,在執行長的提問下,我們分組討論著:左鎮的公共市場如何活化?閒置空間可以用什麼方式再生?我們開始把這些問題的答案整理成草稿,心中也逐漸燃起讓左鎮煥發新生的衝動。
![]() |
圖:創聯會在許執行長的帶領下參訪左鎮 |
第三階段:共作中的成長
結束參訪後,我們花了三周的時間,將這些草稿轉化為具體提案。在工作坊中接受了設計思考的挑戰,從HMW (How Might We 我們如何能夠) 重新去設計人與產品或服務的關係,團隊腦力激盪各自的解方後,再彼此交流看到的問題及痛點,歸納於十字象限中找出最終所要解決的目標問題,最後團隊利用漫畫呈現產品或服務的使用情境。成大創產所的楊佳翰老師在一開始就提醒我們,設計思考不是線性流程,而是隨時回到問題本質的反覆推敲,在一連串設計思考過程中,除了看到學生們努力產出提案的樣子,也讓多元觀點的交流落實在整個活動中。
最後,兩個團隊分別選擇了不同的解方方向,並在期末的Pitch Day分享—有人提出了將閒置空間轉變為密室逃脫的構想,善用空間特性打造密室逃脫,讓小朋友體驗解謎的樂趣;另一組則設計將RPG遊戲融入左鎮文化的體驗活動,讓遊客透過沉浸式的體驗深入了解左鎮的歷史和故事。
![]() |
圖:創聯會期末Pitch Day 邀請秀慈老師與學長姐們為團隊講評 |
第四階段:新生機的延續
最後這些提案,並沒有被我們遺忘,我們以「左鎮在地化實境解謎」的創新構想,在2024年3月及5月分別獲得教育部模擬募資平台與成大創新圓夢計畫的資金支持。期望將左鎮的歷史、文化、特色透過遊戲重新呈現在世人眼前,讓左鎮社區的魅力與觀光潛力發揮到最大值,帶入團隊的新活力與創新創業動力,幫助這些記憶能被永遠記著。
有了資金支援與在地支持,團隊在2024年7月至左鎮國小舉辦為期兩天的「左鎮小子
勇闖惡地」實境解謎營隊。營隊中,孩子們以自己的視角與想像力創作出與當地歷史相關的故事情節,也遊玩團隊的第一個遊戲「初巡左鎮:甘蔗大盜的秘密」並給予回饋,與團隊共同完善謎題設計,不僅增強了國小學生的創造力與邏輯思考能力,且更加了解家鄉的歷史與文化,也在實踐中測試了遊戲的可行性。營隊的舉辦除了達到計畫要求的目標,團隊成員中也有很多成員是第一次陪伴這些學生們,他們帶給我們的歡樂、交流,是我們永遠無法遺忘的時光。
2024年10月,團隊將第一個遊戲—「初巡左鎮–甘蔗大盜的秘密」製作完成,遊戲背景設定於日治時期,該時期的糖廍設置使得左鎮興起,不僅如此,左鎮過去為玉井、南化區交通運輸必經之地,老街因此繁榮興盛了好幾代。但在百年後的現今,左鎮卻隨著糖業衰敗一同沒落了,為了使左鎮重拾過去的輝煌,我們希望透過解謎遊戲帶領親子家庭重新認識左鎮的豐富軼聞歷史。
營隊的順利舉行與在地實境解謎遊戲的產出,都是我們希望日後能推行至其他地區的運作模式,讓這些新生機能持續成長,延續過去記憶,迎向獨一無二的未來。
![]() |
圖:「左鎮小子 勇闖惡地」實境解謎營隊 |
![]() |
圖:「初巡左鎮–甘蔗大盜的秘密」實境解謎遊戲(繪者:劉昱希) |
結語:共學共作的回聲
這趟創新實踐之旅還沒有結束,過去播下的種子,都會發芽茁壯,或許有些長得快,或許有些遇到障礙而發芽得較慢,這段過程中老師們投入的經驗與資源,都已幫助種子成長,最後花朵終將綻放。
在與地方共學共作的行動中,創聯會將持續探索不只把創新動力放在追求技術的進步,也將其轉化為回應社會需求的勇氣。我們相信,這樣的合作經驗不僅豐富了學校、學生自治社團與社區的關係,更讓我們,這群年輕學子,真正參與了社會變革的過程。期待未來,創聯會能繼續將我們的動能運用在社會創新、地方創生的領域,揮灑學生專屬的創造力,延續這些計畫,讓共學共作的回聲在左鎮延續。
【活動紀錄】成大Book一市——移動圖書館:地方創生的知識循環
今(11月18日)上午,成大師生出車至高雄市內門區木柵國小,借用其上午 9時至12時的上課時間,對全校六個年級進行停課,參加本團隊所規劃之服務內容與課程;目前校內六個年級同學自一年級至六年級分別有1, 5, 7, 7, 1, 3 人,混齡區分成三組,每組同時有低、中、高年級學生;本團隊成員進行分工分配成三項主題的小組教學團隊,包括水果組別 3 人、水資源組別 3 人、總鋪師組別 4 人,另也安排一位助教同學協助場控與攝影等任務。
針對三個主題的分組,係依據成大歷史系發表的《史蹟勘考》期刊文章,由中選取六篇文章,包括水果組別 3 人閱讀的 「內門地區水果產業發展始末淺析」、水資源組別 3 人閱讀的 「內門區常民水生活調查報告」、「旱水交織的惡地- 戰後高雄地區水利發展初探」、以及總鋪師組別 4 人閱讀的 「日治時期高雄州內門地區的畜牧業 : 以內門的豬隻為例」、「製造內門- 從毛豬王國到總鋪師的故鄉」、「國家與地方的總舖師故鄉 : 內門辦桌產業當代史,等六篇文章」,區分成三個主題教學單元,每個單元 45 分鐘。
水果組
活動一開始提供內門木柵在地產製的水果乾(芒果乾、鳳梨乾、龍眼乾)讓小學生們試吃作為本主題的開場,還沒等主持人發問,木柵國小的學生們已搶先說出各個水果的名稱。小老師們後續介紹內門水果產業發展的始末,間中提到高雄內門地區的惡劣地形,雖貧瘠的土地加劇種植難度,但其中專屬惡地土壤豐盛的礦物質卻是使其產出相較其他地區更甜美的果實的主要因素,且較一般農作物所產出的經濟效益豐厚。爾後提到內門水果品牌——「羅漢門」的建立階段與其未來發展規劃,從試辦品牌、建立制度原則、間中積極推廣與各方面技術的加強,儲積能量以達成打入國際市場與提升競爭力之目標。透過這些成大學生淺顯有趣的介紹,讓小學生們除了辨別水果種類以外,能更深入的了解水果產業在當地的前身與未來,看見它在地方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使大家能以此地方特色為榮。課程後半段老師們給予事先分好的三組各一個水果昨為創作主題,請各組2至3位同學一起發想創意水果料理。
水資源組
本主題運用在設計思考工作坊中,透過發散與收斂的KJ分類工具,引導國小生認識水利設施的演變歷程,讓他們紀錄在便利貼上,隨後跟著小老師的引導逐步完善總結。首先,讓學生想像過去水利設施不那麼便利的時代,設想當時人們的生活方式。接著,逐步推進至現代完善的水利設施,幫助學生了解水利發展的過程及其在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同時,引導學生思考那些他們未曾經歷過的過去,激發他們的感知與想像力。最後,統整學生撰寫的便利貼,進行主題總結,深化對水利設施發展的理解。
總鋪師組
這組組員巧妙地將內門畜牧產業與總鋪師文化轉譯成以一隻失憶的豬隻為故事主角,透過將貼紙們藏在校園活動範圍內各個角落,請小學生們分頭找出代表不同階段元素的貼紙,協助豬豬尋回它的記憶。課程遊戲結束後,木柵國小的同學們可以認識從清領、民初、日治至中華民國政府內門畜牧產業的發展與現況,並從貼紙上了解到各時代的產業要點。最後,透過貼貼紙、色筆彩繪及書寫心中所想,木柵國小學生們完成了一張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明信片。這不但是本次課程成果,也是代表故事主角──豬豬送給大家的禮物。
活動隨著每組進行三輪之後即結束,當中雖然臨時遇大雨也不影響成大學生於木柵國小學生學習的熱情,活動依然順利完美進行。離開前,張秋月主任贈送大家一人一個她用心熬夜趕製的手作工藝鑰匙圈,這小巧精緻的吊飾承載了張主任代表木柵國小傳遞的滿滿心意,大家既驚喜又感動。我們期許經過今日的分享,木柵國小的孩子們對家鄉環境及其產業歷史的認識更深;也希望孩子們成長後,延續對內門的關愛,發揚這片土地的美好和迷人文化。
【活動記錄】「創新管理」台南龍崎百竹園推廣 期末成果展分享
(文/伍珮瑜,圖/伍珮瑜)
在這個學期的創新管理課程中,龍崎百竹園園長張鈞博先生所帶領的兩組同學為社區的地方創生提出了引人入勝的方案。這兩組方案分別以竹子結合五感體驗和以說故事的方式,為百竹園帶來了新的可能性。
【活動記錄】「創新管理」台南左鎮公館推廣 期末成果展分享
(文/伍珮瑜,圖/伍珮瑜)
本學期的創新管理課程真是別出心裁,藉由邀請來自惡地社區的賴政達先生和龍崎百竹園園長張鈞博先生,為我們學子呈現了豐富多彩的學習機會。著重於「吸引更多人來到惡地」的主題,左鎮公館社區的報告中,同學們分成兩組,以令人振奮的創意和獨特的方案,試圖為社區注入新的活力。
【成果發表】「成大 Book 一市」移動圖書館 “内”裡真好玩 期末成果展分享
(文/伍珮瑜,圖/伍珮瑜、劉姿佑)
「成大 Book 一市」移動圖書館本學期課程為「前進偏鄉玩科學」課群之一,本組為由楊佳翰老師帶領的團隊,以地方創生為使命,秉持著服務設計的理念。我們走進了高雄內門區的木柵國小,透過豐富多元的活動,與小朋友們一同激盪思維、互相協助,共同孵化出讓內門成為旅遊熱區的創新方案 —— “内”裡真好玩。 即日起,到明年 2024 年 1 月 5 日,在成功校區總圖書館 1 樓大廳展出小朋友的創意結晶。
内門木柵國小為迷你型的小學,除了與其他偏鄉小學一樣學習資源不若城市充足外,小朋友亦較缺乏團體動能與互動合作共創等經驗。因此,本次服務動機與課程設計,以分組及工作坊討論方式,帶領小朋友體驗團隊共創的學習歷程,自地方創生視角出發,引導小朋友自閲讀與在地資源的認識及盤點出發,從中發展内門地區具獨特特色的觀光創生模式。
[場域工作坊] 創意商品設計-左鎮探訪日
(文/ 鍾家溱 ; 攝影/ 簡柏聖、鍾家溱)
11月21日清晨,瑋麒老師與同學相約在蔗埕公園集合出發,途經當地吉祥物—不倒翁爺爺,行經左鎮老街,在老街周圍的柑仔店休息與採購,步行過荒廢的老屋,再前往北極殿與殿內長輩寒暄,接著前往西拉雅祀址觀賞昔日的平埔族信仰,前往左鎮圖書館,最後前往左鎮果菜市場,爾後開心賦歸,本地學生與外籍學生在課程中各有快樂之處,以下書寫會聚焦在此次左鎮行中我所觀察到的本地學生與外籍學生在左鎮享受到的”左鎮樂”。沒錯,這正是創意商品設計課程於左鎮探訪之日。
【活動紀錄】「成大 Book 一市」移動圖書館 “内”裡真好玩 工作坊紀錄
(文/伍珮瑜,圖/伍珮瑜)
【活動紀錄】文化遺產創意營銷 課程系列演講
(文/Pelly Lin)本課程於由創意產業研究所林蕙玟老師帶領,於4/16.4/18舉辦兩場分別線上與實體演講。


.png)
【活動紀錄】創新管理1/8期末成果發表會
(文/圖 林莞婷)
創新管理的學生們在接受公館社區賴政達先生、田寮惡地農夫梁舒婷小姐、與308高地草山盟的溫榮泰及林朝鵬先生的惡地社區發題後,開始結合授課內容著手進行了一系列的發想。
楊佳翰老師在開場即提出了本次發題的總體目標乃是:如何吸引更多人進到惡地社區之中,進而達到在社區「安居樂業」的願景,期望學生透過課程元素,思考推廣惡地社區的創新策略。
緊接著,各組分別上台向社區們分享自身想法。負責308高地草山盟的學生們從使用者旅程地圖出發,並認為單一接觸點的優化無法帶來繁榮,進而提出價值傳遞–資源串聯–地方共創之三階段地方創生模式。該組重新進行了「老農夫」角色的定位,期望老農夫成為價值的傳遞者,認為老農夫是惡地沙漠裡的綠洲,並提出重新規劃可可工坊與咖啡店之定位;此外,該組學生亦提出了「最小化商業利益,最大化人與人交流,分享是建立關係的關鍵」的概念,並提倡品牌的建立,傳遞惡地價值。
該組所展示的空間情境也顯示出了其對草山盟的想像,甚至藉由情境展示為草山盟興建了其心心念念的洗手間。
接著,負責田寮惡地農夫組別將重點放在了該地區唯一的早餐店上,期望透過故事行銷手法,讓早餐店可以成為一個能夠助長創意與情感交流,得以連結社區文化創意交流的平台。首先其利用SWOT分析了社區現況,期望從中發掘社區優勢與可切入的機會點;緊接著提出了數位行銷、擴大社區影響範圍、辦理跨領域共創工作坊、辦理世界惡地雜誌等商業策略,最後則提出了CIS企業識別系統的建置。
最後,左鎮公館社區的學生們先列出了其透過實地訪查與利害關係人訪談後所發掘之社區挑戰:行銷通路的缺乏導致產品難以外銷與外宣,因此該組由此痛點著手思考如何用比較系統化的方式包裝產品,最後提出了「用故事包裝葛鬱金」之故事行銷概念;此外,學生們亦擬定了行銷企劃與識別系統以提升品牌辨識度,並結合線上與縣下,透過口碑營銷、場域品牌經營、產品包裝延伸等手法推廣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