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記錄】2024年度規劃工作坊

(文/林玲安;攝影/林玲安)

時間:2024/1/29

引導師:Jackie

參與者:張秀慈、簡聖芬、黃偉茹、陳文松、杜怡萱、黃兆立、林玲安、林筱棋

 

參與惡地協作讓我感到引以為傲的是……

    寒假之際,惡地協作團隊進行了年度規劃的工作坊,並邀請朝邦文教基金會的Jackie擔任引導師,協助引導與討論。首先Jackie先請大家分享「參與惡地協作讓我感到引以為傲的是……」有幾位成員分享,能與跨領域的老師們一起工作、走進社區的現場,針對地方特色找到研究和教學的新可能,並且從老師們的自身專業去思考可能性,使教學研究能實質的與在地夥伴連結和應用,以及進一步從當代的角度重新發行了《史蹟勘考》,在時代改變中嘗試創新的做法,將自身興趣結合對惡地更進一步的認識,這些都是很值得驕傲的事情;另一方面,也會思考若惡地協作要繼續持續運作,有什麼誘因或動力能讓大家持續參與?也會時常反思所做的研究是否為社區所需?以及如何引導學生具有社會責任的使命?



惡地協作在成大永續經營的意義

    接著,Jackie再以「惡地協作在成大永續經營的意義」為題,邀請大家提出自己的主張與探詢。成員們分享到惡地協作就像是學校以外擴充的另一個真實的學習和研究場域,走出校園與教室,學生的多元智能也比較能培養與展現;另一方面,位在鄉村地區的惡地相關研究甚少,因此對成大師生也像是待發掘的寶庫與資源,研究的能量也能與場域互惠。過程中,也有夥伴提到若將「惡地協作」四字拆成「惡地」、「協作」兩個詞彙,也能分別討論其中的意涵,「惡地」是指地質、鹽分地、貧瘠狀態嗎?「協作」除了老師之外,社區、學生、關係人口也是協作的角色?究竟是以誰為主題的惡地協作也值得進一步探究;亦有夥伴提出「惡地協作」四個字應一起看待,因惡地是難開發的地,需要多人一起共做才能完成,以協力互助克服困難挑戰。永續經營的背後也得務實的面對經費與成本、資源、人力等問題,有老師就在學期末時計算了每一個同學在這門課程的學習成本(如:參訪費用、業師講授等),讓同學理解學習的資源並非理所當然,而未來若要延續這些教育資源,該如何籌措經費、結合資源也將是一大挑戰。

 

 

惡地協作在成大永續經營的成功景象

    結束了上述循序與開放的對話過程,Jackie請大家寫下「惡地協作在成大永續經營的成功景象」,透過對未來的想像,逐步聚焦大家最重視以及最嚮往的成功畫面。最後大家認為永續經營的背後最重要的是要有穩定的人力資源,因此若助理能成為校聘人員,專責處理和運作惡地協作,將能達成永續經營的成功景象。而其他也象徵成功的景象包括:教師社群持續暖心經營、惡地協作成為國際交流的模範場域、社區自立、惡地學程、創業基地、惡地協作頒發獎項等。

 



我們可以做些什麼讓惡地協作在成大永續運營?

    大家也以SWOT分析惡地協作的強項、弱項、潛在利益及危險,並在討論過後,思考如何使惡地協作永續運營的行動方法。在大家的討論中,找到關鍵的資源分配者(如:校長)進行遊說,並且展現出惡地協作在人文素養與SDGs上的提升之重要性;也提到可以舉辦惡地前輩分享會,邀請學長姊分享過去在場域學習對自身的影響,更可以透過這類型的活動鼓勵新進教師和新生的參與,來擴大參與社會實踐的能量和影響力。此外,其他可以做的行動也包括建立「社區相談辦公室」的「溝通小窗」作為個別意見蒐集、評估效益的平台;強化與國際社區的聯繫互動和交流;結合在地農業、農改場、水保署等公私部門成立虛擬農學院;助理培育的向下扎根等,都是大家認為重要的行動。

  


    在這次的年度工作坊中,有成員提到:「計畫主持人就像是拉著風箏的人,任由每個風箏自由飛翔,但還是有一條線緊緊拉著大家。」也有成員回饋惡地協作是個暖心經營的團隊,在越在地、越永續的理念之下,惡地協作也期許自己能讓世界看到成大的暖實力,使被稱為月世界的惡地,也能是閱世界、悅世界、樂世界。

 

Share:

【成果發表】 左鎮元宇宙

(文/ 鍾家溱;攝影/ 鍾家溱)

問我這學期左鎮學到最多的是甚麼,我可能無法言說

但問到這堂課體現出的核心價值,我認為培養同學設身處地去訪視當地並理解當地人。

從期初認識左鎮、認識gather town,期中的探訪到期末的成果發表

同學對於左鎮的了解更多,感悟也更深,左鎮的神奇與文化衝擊。

實地走訪左鎮,更能夠以設計師的同理心去理解當地人的處境。

更加感恩與珍惜當下所處的環境和相遇的人們。

人數有限的左鎮區中,當地的耆老和孩子們亦是左鎮無形的珍寶。


(同學們報告的順序與大綱)



(與左鎮國小教務主任連線)



或許創作的過程中偶有挫折,更多的是路途遙遠,了解不多的身心上的磨難與天人交戰

但感恩、合作和信任,比起單打獨鬥更能夠形塑出大家對於左鎮的意象並營造地區的共榮

同學在跋山涉水一個小時多的車程,或許對左鎮地區有誤解,或許對於迢迢長路感到無力

偶有私下抱怨左鎮路途漫長的聲音,但當大家共同成果浮上檯面,喜悅與自豪體現在每一組的成果中,這一學期的奔波與疲倦,終於迎來了心理層面的回報,一種釋懷的滿足感

瑋麒老師給予同學們的鼓勵與支持,對每組都給予支持以及耐心的指導,耐心回應每個同學的每個問題

gather town的程式編寫也下足了功夫,非常紮實的講授課程,除了基本功之外更額外教導如何編寫程式碼,而在同學製作作品後亦有滿意的笑容,成果展也顯然不負老師的期待

互動設計相關的老師們也收穫邀請,以及當地負責人亦接受了邀請百忙之中撥空來訪,與當地人和其他老師共享同學們的成果

 


 

          (當地負責人百忙之中撥空來訪成大點評學生作品)

(學生與老師分享作品)


左鎮的創生之路還有很長,縱使我們期望他們符合我們內心的期待,但不得不承認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或許我們不需要為了急於求成而揠苗助長,只需要一步一步慢慢來,就像小時候學寫字一樣

 


Share:

【成果展演】「成大 Book 一市」移動圖書館 - 生態藝術好「竹」藝 前進左鎮光榮實小

 (文/吳冠璋,圖/吳冠璋)

▲上圖為2023年11月18日「成大 Book 一市」移動圖書館—生態藝術好「竹」藝 課程學生們、成大藝術研究所馬薇茜副教 授、材料系蘇彥勳教授以及扯鈴技術指導—袁丞揚老師出發前往左鎮光榮實驗小學前,於成大圖書館門口的合影

    2023年11月18日清晨6點45分,在太陽都還朦朧的寒風中,「成大 Book 一市」移動圖書館—生態藝術好「竹」藝課程的10位學生和3位指導老師便已全數聚集於成大圖書館的門外,因為今天是個特別的日子,等待著他們的是一輛小巴士和一趟充滿驚奇的旅程!

    事實上,這群來自不同年級、不同領域的學生從原本的互不相識,到最終能一齊策畫成果展演,歷經了將近一學期的課程的洗禮,而今日他們將前進位在左鎮區的光榮實驗小學,將一路以來的所有辛勞與努力盡數展現於光榮實驗小學的學生們面前。出發前,大家拖著惺忪睡眼,再次確認了所有的教材以及所有準備給光榮實驗小學各年級生的獎品:低年級配有彩色筆及貼紙;中年級配有檔案夾及筆記本;高年級則是分配到了檔案夾以及便利貼,而後才上車,開始了長達約1小時的公路之旅。

    當小巴士抵達光榮實驗小學校門口時,映入眼簾的是光榮實驗小學的黃總務主任俯身放下剛砍竹子的畫面,而這批竹子將會用於接下來的竹竿舞表演之中!


    

    隨著光榮實驗小學的學生們一批批地進場,今日的「成大 Book 一市」移動圖書館—生態藝術好「竹」藝 課程成果展演也跟著拉開了序幕:首先是由扯鈴技術指導—袁承揚老師帶領的扯鈴表演,10位學生透過先前課堂所學的運鈴、拋鈴、甩鈴等技巧,完美的展示了一系列的精采動作;接著是由成大藝術研究所馬薇茜副教授帶領的甩槍花以及竹竿舞表演,各式技巧的炫示讓光榮實驗小學的學生們各個嘖嘖稱奇、拍案叫絕。

圖為生態藝術好「竹」藝同學為光榮實小帶來精彩的「耍槍花」、「扯鈴」開場表演

    
    除了來自光榮實驗小學學生們的鼓掌激勵外,令人欣喜的是,光榮實驗小學的蔡坤良校長亦在表演過後給予了我們這批來自成大的教學團隊一份感謝狀!


圖為成大藝研所馬薇茜副教授接受蔡坤良校長贈與感謝狀之合照
    
    接著來到了真正的教學環節,「成大 Book 一市」移動圖書館—生態藝術好「竹」藝課程的10位學生先是向光榮實驗小學的小朋友們介紹了自己的科系,接著再以小組導師的身分拆成三個小組,分發至光榮實驗小學的低年級、中年級、高年級學生之中。

    各年級的教案經過長達一學期的討論後,教案的分配如下:低年級將透過繪本「竹鷹」的講述以及竹簡的DIY課程幫助小朋友更好的理解竹子與左鎮的關聯;中年級會被教導較為動態的甩槍花以及竹竿舞的演繹,期待透過肢體的運動,提升這個年齡層小朋友的興趣;高年級採取了技巧性更高的扯鈴教學,給予他們這個年齡最適性的活動安排。

▲圖為左鎮光榮實驗小學低年級小朋友手做、手寫的竹簡感謝卡片
    
    在經過了2小時的小組教案與活動後,被分別帶開的低、中、高年級學生又再度齊聚於光榮實驗小學的操場上,而此時已接近光榮實驗小學的放學時間,操場邊可見那些來往接送孩子的家長們,於是今日的光榮實驗小學學生成果展演便在愈來愈多人的簇擁下展開:只見中年級的學生踏著愉快的步伐,在操場中靈活的甩起槍花、跳起竹竿舞,高年級學生們的扯鈴表演,與低年級學生們的竹簡感謝卡朗誦,最後再配上袁丞揚老師的國手級花式扯鈴表演,為活動劃下了最棒的尾聲。

圖為光榮實小高、中、低小朋友們與成大學生們準備的「耍槍花」、「竹竿舞」、「手寫竹簡DIY」教案成果發表



    而在送走了活潑、可愛的光榮實驗小學學生們後,小學的蔡坤良校長更是帶著遠道而來的成大師生團隊們來到了隔壁的烤雞餐廳,享用了最道地的左鎮美食,並於餐後引領大家來到鄰近且享富盛名的左鎮化石博物館進行參觀,也為這次成功大學與光榮實驗小學的教案交流劃下的完美的句點!

▲圖為生態藝術好「竹」藝全體師生與光榮實小蔡校長、博物館黃導覽員於左鎮化石園區前合照


    總結今日前進至左鎮光榮實驗小學的成果展演,大夥兒都有了不同的收穫,除了要感謝所有師長們的協助與付出外,對於光榮實驗小學學生們滿溢的熱情以及比預期來得更好的配合度,「成大 Book 一市」移動圖書館—生態藝術好「竹」藝團隊也感到十分欣慰,並期許這趟旅程能真正為左鎮光榮實驗小學帶來特別的意義!


出車成果之回顧影片,感謝江少凱同學剪輯

Share:

【課程紀錄】「成大 Book 一市」移動圖書館 - 生態藝術好「竹」藝 課程紀錄

 (文/吳冠璋,圖/吳冠璋)

    ▲上圖為生態藝術好「竹」藝 全體學生以及指導老師:成大藝術研究所馬薇茜副教授、材料系蘇彥勳教授於11月 18日當天在台南市左鎮區化石館的合照

「成大BOOK一市」移動圖書館系列課程生態好「竹」藝藉由成大藝術研究所馬薇茜副教授、成大材料系蘇彥勳教授的指導,「前進左鎮光榮實驗小學締造共同價值」為最終目標實行了為期18週的點子發想、發散、聚焦與收斂,循序漸進地帶領來自不同年級、七大系所:物理、資訊、生技、不分、歷史、中文、工資管、統計的十一位學生串起共學、共做、共感的課程理念。

課程的第一章以肢體延展為破冰主題,在身心靈的放鬆與交流下拉開了序幕:首先是分組情境劇,欲以發票中獎的情境結合不同情緒,透過學生的詮釋進行各富特色的演繹;接著是小樹的角色扮演,考驗學生們對於想像力的運用、並同時給予他們靈活發揮的空間,因此促成了各型態的「小樹」:有人描述其小樹像極了榕園那顆婀娜多姿的參天大樹、有人則形容自己是顆剛發芽、孱弱地被風吹起的小樹!透過如此「做中學、學中做」的互動教學,學生間也建立了初步的合作與溝通機制,為接下來的課程討論奠定了良好的基底。







▲上圖為「成大 Book 一市」移動圖書館—生態藝術好「竹」藝 課程師資:成大藝術研究所馬薇茜副教授、扯鈴            技術指導 - 袁丞揚老師以及課程學生們的課堂合照

接下來的篇章中,課程內容與最終目標的連結逐漸明朗,除了延續不同系所成員間情感與默契的各式交流活動外,計畫的核心元素:左鎮光榮實驗小學、竹子、扯鈴、槍花等也逐一被揭開了謎一樣的面紗:左鎮光榮實驗小學特別之處在於它與緊鄰其側的左鎮化石博物館有密切的關聯,除了博物館本身與國小校園結合外,左鎮化石博物館更是「全臺唯一」一間動用國小生—光榮實驗小學學生進行展區導覽的博物館。

而竹子與左鎮、扯鈴、槍花以及竹子本身的用途則令人稱奇:由於台南左鎮土壤鹽鹼性高,被稱作惡地,而作為較能忍受惡劣環境的植物,刺竹一直是左鎮當地的優勢植物,因此「成大 Book 一市」移動圖書館—生態藝術好「竹」藝 將竹子融入課程中,試圖以左鎮的在地景觀為核心,創造大學端與左鎮方的共同鏈結。另外,扯鈴又名為「空竹」,現以編列為中華民國的民俗體育活動之中、槍花的手柄則是以竹子製成,竹子的用途範圍之廣,小至工藝品的雕琢,大又到肢體、戲曲的展演,甚至可結合國際SDG目標,跟上時代潮流,進行名為「永續」的研發與使用。

隨著出車到光榮實驗小學的時日將近,學生們透過持之以恆地的練習又交織出了許多篇章。在扯鈴技術指導—袁丞揚老師的細心教誨下,大家逐漸從完全沒接觸過扯鈴的零基礎新手,蛻變成了能進行平穩運鈴、雙人對拋、八字甩鈴以及手指轉鈴等較高難度動作的好手;而耍槍花的傳統技能也在指導老師—成大藝術研究所馬薇茜副教授的指導下有了突飛猛進的進步!

    ▲扯鈴技術指導 - 袁丞揚老師教導學生扯鈴的技巧

    ▲成大藝術研究所馬薇茜副教授教導學生耍槍花

然而,除了上述較為動態的課程訓練外,「成大 Book 一市」移動圖書館—生態藝術好「竹」藝 也為學子們安排了較為靜態一章:「圖書館資源使用與搜尋技巧」課程,透過圖書館知識服務組—柯炳州先生、羅組長及工作人員白先生等的指導,學生們學會如何運用成大圖書館線上以及線下資源,甚至能將此技能用於最終目標–對光榮實小的互動教學之上,例如學生們利用成大圖書館線上館藏目錄的檢索功能找到了40本書集,帶往左鎮,與光榮實驗小學的學生們分享。

課程的倒數幾章,成大藝術研究所馬薇茜副教授、扯鈴技術指導袁丞揚老師帶領三位學生前往左鎮光榮實驗小學進行場地勘查,在那裡見到了光榮實驗小學的蔡坤良校長、黃總務主任以及謝體育組長,並留下了珍貴的合影。

    ▲11月6日上午,由成大藝術研究所馬薇茜副教授以及扯鈴技術指導袁丞揚老師帶領三位學生前往左鎮光榮實驗小            學進行場勘,上圖是與光榮實驗小學蔡坤良校長、黃總務主任、謝體育組長的合照


而很快的,來到了最終章!大夥兒搭乘了小巴士來到了台南市左鎮區的光榮實驗小學,將一路以來的課堂討論、依照年級規劃三階段與三大完整主題:低年級的「竹鷹」故事閱讀以及竹簡 DIY;中年級的槍花與竹竿舞;高年級的扯鈴教學,透過惡地「竹子」、傳統技藝:「耍槍花」、「扯鈴」等各項鮮活元素的注入,為這所位在惡地—台南市左鎮區的小學增添一分新意,不僅拓展教學藝文共學新體驗也落實大學社會責任!

    ▲在左鎮光榮實驗小學的互動教學

左鎮光榮實驗小學的交流雖然已畫下句點,但是在最後篇章之後,回到成功大學的生態藝術好「竹」藝 師生團隊仍然不停歇,開始繼續為了接下來2023年12月12日至隔年1月5日的課程成果展覽進行策展安排,在元素上,除了成果展影片、參與學生心得外,也將各年級教案及成果:實體教材、小朋友作品、活動照片呈現於展覽之中,留下值得留念的回憶紀錄。
Share:

【成果發表】「行為生物學」台南市郊區動物行為生態調查

 (文/ 涂肇中;攝影/ 涂肇中)

由生命科學系生態組的李亞夫老師所指導的「行為生物學」的程,藉由生態學統計和模型設計廣泛應用於解決生態問題,從個體行為、族群動態到群聚對全球環境變化的反應。鼓勵和訓練學生觀察動物的行為和設計實驗,培養行為生物學理論、假說、與測試假說的邏輯關係之能力。


此課程讓學生探索台南市的郊區、潛山地帶、惡地和自然環境中,生物所利用的棲地和資源,並進自己設計與規劃實驗,進行野生動物行為的觀察

在9-12月期間於台南市的郊區,例如:新化區(新化林場後山步道)、左鎮區(農路和產業道路)、山上區(水道博物館密林區)、龍崎區(虎形山公園)等地方進行野生動物行為的觀察。學生需詳細和耐心觀察動物的行為,提出問題,並思考該行為與生態演化的意義。

每位學生觀察的動物都各有不同,觀察到的種類有兩棲類、爬蟲類、鳥類、哺乳類、無脊椎動物(如昆蟲)等動物。而經過野外觀察動物的行為後,學生需要在課堂上準備個人報告。

Share:

【成果發表】「實驗室實習課」台南市左鎮區淺山生態調查

 (文/ 涂肇中;攝影/ 涂肇中)

由生命科學系生態組的李亞夫老師所指導的「實驗室實習」的程,引導學生到台南市左鎮區的潛山地區、惡地和自然環境中,進當地生態、棲地與微棲地種調查。藉此潛山社區中人、環境、與生物的交互關係與素材,協助潛山社區環境教育,進而促進鄉親認居住的環境,達成促進環境永續與生態育的目標。

此課程讓學生探索潛山地區自然環境中,生物所利用的棲地和資源,還有與人類活動的交互關係。於台南市左鎮區的農路、產業道路、沿溪步道,進行物種的調查與棲地、微棲地種類的利用。希望能夠讓當地居民認識自己所居的環境,並提供建議。

10-12月期間於台南市左鎮區的農路、產業道路、沿溪步道進多次
的生態調查。
一共有11條樣線,其中以慢步行走的方式進行整個樣線的調查。並且記錄目擊或聽到的動物,包括時間、與觀察者距離、離地距離、棲地和微棲地類型、 動物行為……等。

一共記錄到49種鳥類,包括5種保育類、5種特有種、6種外來種,及昆蟲12種、兩棲類4種、爬蟲類7種、哺乳類8種、台灣特有植物2種。其中兩棲類有2種保育類,哺乳類也有2種保育類,3種特有種,爬蟲類則有2種特有種,1種外來種。
(照片來源:eBird)
(照片來源:生命大百科、史都華部落格)



Share:

【成果發表】「台灣史料專題」0112期末發表會

 (文/劉泓甫;攝影/劉泓甫、盧明均)


  2024年1月12日(五)「台灣史料專題」課程於歷史系館25234會議室舉辦期末發表會,本學期修課同學透過口述訪談、田野調查以及史料文獻整理,進而針對高雄彌陀地區撰寫期末專題研究報告。這次的主題可以說是相當多元,除了整理「漯底山」考古遺址資料,其餘像是彌陀皮影戲團、彌陀海濱遊憩管理、彌陀「媽祖廟」籤詩、在地居民抗議事件以及當地鹽田變遷都有所著墨。

文松老師進行講評


Share:

【成果發表】數位創生齊步走─左鎮國小科技課程暨惡地協作USR專案成果發表會

 (文/陳若璞;攝影/賴政達、張秀慈、簡瑋麒

2024111日於台南左鎮公有零售市場舉辦「2024左鎮數位創生齊步走」左鎮國小四年級與五年級科技課程暨惡地協作USR專案成果發表會」,由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與左鎮國小共同合作,在多方的幫助與合作下圓滿落幕。


活動當天,左鎮區余基吉區長、文化局余晏如科長、區公所楊俊彬課長左鎮國中曾鼎育校長、左鎮國小楊靜芳校長、周奕齊市議員、左中社區發展協會林榮昭理事長、公舘社區發展協會陳柳足總幹事、左達工作室賴政達、左鎮農會、慶珍軒老闆、雜貨店、鄉土味等地方店家、童心合憶的長輩們以及許多關心左鎮的在地居民皆前來參與盛會。

活動參與者在開幕前留下的合影
活動參與者在開幕前留下的合影

Share:

【聯合報】成大惡地協作USR團隊 沒落百年「左鎮大街」重新被看到

 內容轉貼自聯合報,連結請參考 https://udn.com/news/story/7326/7702202


2024-01-11 19:21 聯合報/ 記者 吳淑玲/台南即時報導


今年的數位科技課程以一張左鎮國小民國45年的畢業照為破題,激發學生們對過去當地繁榮的好奇心。
圖/左鎮國小提供


成功大學惡地協作USR團隊師生以「左鎮大街」及「元宇宙在左鎮」為題,與左鎮國小老師王鍠文再度合作,透過科技課程導入公民科學與體驗設計的概念,今天舉辦發表會,與左達工作室協力,為方翻新的左鎮公有零售市場持續注入活力。

「左鎮大街」課程由成大都市計劃系師生張秀慈及陳若璞帶領,在四年級科技課程中導入GIS概念,教導學生如何將珍貴的地方文史資料建置在Google My Maps上。今年的數位科技課程以一張左鎮國小民國45年的畢業照為破題,激發學生們對過去當地繁榮的好奇心。

由左達工作室負責人賴政達帶隊,安排訪談左鎮大街的店家,透過店家的娓娓道來,回憶著當年假日總是車水馬龍、摩肩擦踵的場面,再現大街的繁榮景象;已經拆除的國民戲院,當年電影、歌仔戲、布袋戲等等十天換檔一次的精彩戲碼,更是隱藏在長輩記憶深處的美好回憶。

因外環道開闢而沒落的左鎮大街,透過本次課程不僅讓孩子認識被歷史淡忘的大街繁華過往,也提升學生的科技素養力及公民參與力,以數位地圖作為一種敘事工具,將地圖作為外地人認識左鎮的平台,使左鎮歷史以不同形式被重新看見。

「元宇宙在左鎮」課程則由工業設計系老師簡瑋麒帶領研究室團隊接棒,將數位繪畫課程結合元宇宙的創作,讓學童繪製老街的人、事、物,將自己認識到的左鎮老街重現在像素惡地元宇宙中。

像素惡地是研究團隊以gather.town平台、web 3.0技術建立的「元宇宙」,提供使用者在線上體驗多元服務的可能性。孩子們參與課程的學習過程中,除了認識新科技之外,也親身體驗使用科技、將自己的故事進行創作、最後透過科技敘事傳遞給一般大眾。期望藉此引導台灣下一個世代,能夠心懷土地,並善用科技來打破城鄉間的科技落差。

今年設計「左鎮大街」教案研究生陳若璞表示,一門看似簡單的課程卻讓成大團隊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很感謝長輩們分享他們的左鎮記憶,在言談間拾獲不曾知曉的左鎮生活常態非常有趣。

左鎮國小校長楊靜芳指出,感謝惡地協作團隊用心且專業的規劃課程活動,讓學生在參與活動中學習到創生的知識並有實際作為,給學生非常珍貴的知行合一學習體驗,也讓創生的種子在學生們的心中逐漸成長茁壯,期待未來在大家的努力下,左鎮能越來越有生機。


左鎮國小學生採訪左鎮大街上有百年歷史的雜貨店。圖/左鎮國小提供



學生透過Google Map航照圖為底繪製回家路徑。圖/左鎮國小提供


成功大學惡地協作USR團隊師生以「左鎮大街」及「元宇宙在左鎮」為題今天在公有菜市場舉辦成果發表會。圖/左鎮國小提供


成功大學惡地協作USR團隊在「左鎮大街」菜市場舉辦成果發表會。圖/左鎮國小提供




Share:

【活動記錄】「文化創意城市」產/學/社區創新美食聯合發表暨集穡室工坊部落學堂啟用餐會

(文/ 程子瑄;攝影/ 全體學員)

今年文化創意城市課程以高雄市內門區木柵社區為主要研究場域,由成功大學創意產業設計研究所副教授--林蕙玟老師帶領學員進行一系列在地飲食文化調查,並於今日(1月6日)木柵社區部落學堂啟用餐會中,為居民和與會來賓展現多元創新文化料理。

Share:

【活動記錄】「創新管理」台南龍崎百竹園推廣 期末成果展分享

 (文/伍珮瑜,圖/伍珮瑜)  


在這個學期的創新管理課程中,龍崎百竹園園長張鈞博先生所帶領的兩組同學為社區的地方創生提出了引人入勝的方案。這兩組方案分別以竹子結合五感體驗和以說故事的方式,為百竹園帶來了新的可能性。



Share:

【活動記錄】「創新管理」台南左鎮公館推廣 期末成果展分享

(文/伍珮瑜,圖/伍珮瑜)  


本學期的創新管理課程真是別出心裁,藉由邀請來自惡地社區的賴政達先生和龍崎百竹園園長張鈞博先生,為我們學子呈現了豐富多彩的學習機會。著重於「吸引更多人來到惡地」的主題,左鎮公館社區的報告中,同學們分成兩組,以令人振奮的創意和獨特的方案,試圖為社區注入新的活力。



Share:

cobadlands.blogspot.com

技術提供:Blogger.

關於

本部落格主要紀錄教育部第二期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SR)計畫 「惡地協作:淺山地區之區域創生與跨域實踐」之相關活動。「惡地協作」計畫為國立成功大學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之簡稱,本計畫立基本校人文社會科學中心2014-2019年間所執行之「科技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長期於台南左鎮進行社會實踐之基礎上,2020年起進一步透過申請教育部USR計畫,以「新體驗」、「新產業」、「新資訊」三個主題,將實踐場域擴大至西南惡地,範圍包含台南左鎮、龍崎、高雄田寮、內門等地,邀請成大校內跨領域師生,與地方組織及社群夥伴,進行結合惡地之場域教學與研究實踐。期許能夠建立在過去之基礎上,透過課程參與、研究深化、交流共學、資訊分享等多元方式,形成區域共學圈,協助惡地淺山地區的永續發展與創新經營。

歡迎回饋指教。

網頁建置成員:

張秀慈、黃奕綺、林潔、林佩潔、彭劭琳、蔡孟玲

網頁內容貢獻者:

吳虹玉、李文豪、林宏翰、林佩潔、林珊、林禹欣、林潔、郭佳妮、彭劭琳、廖紅雯、蕭柔、王薇婷、黃浩庭、陳品鈞、黃馨緯、林禹欣、黃任妍、莊秉元、林孟瑾、蔡孟玲、趙之為、郭玠佑、林宥祺、林筱棋、林玲安


collaborativebadlands@gmail.com


時間

標籤

搜尋此網誌

Labels

歷史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