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紀錄】莿竹測試結果討論會

(文/圖 張三酉)日期:2021/01/15

在「建築結構與造型整合設計」課程中,杜怡萱老師帶領學生使用惡地莿竹為村料進行結構裝置的設計與實構,過程中為了了解材料的相關資料,該研究室進行了許多莿竹相關的力學試驗,並將測試結果與百竹園張園長分享。

張園長希望透過這些資料,能夠更了解台灣竹材對比於世界上主流使用竹材的特性,另一方面,也希望這些測試結果可以運用在實際的設計或搭建上。杜老師則表示要將數據運用在實際案例或推廣到國外,需要進行完整設計、載重的分析,接頭做法也需要標準化,需要未來延續這些測試研究才行,也需要更廣泛的數據資料。另外,百竹園也正在計畫四月份於藍曬圖文創園區的展覽,期望透過這次與杜老師研究室的合作讓師傅與團隊能嘗試不同的事物。

Share:

【活動紀錄】建築結構與造型整合設計成果發表

(文/圖 張三酉) 

這門課由杜怡萱老師開設於2019學年度下學期,課程內容讓學生結合結構工程與建築設計思維,以西南惡地生長之莿竹,進行竹結構裝置設計。在上學期課程的期末評圖時與百竹園園長與老師們的交換意見,完成了該結構的設計階段,並於暑假期間開始搭建,且於九月份由修課學生們順利搭建完成。

在這座結構裝置落成後,2020年10月25日所舉行的成果發表會中,我們再度邀請到百竹園張園長來參觀建造的成果,並分享建造的流程與紀錄。這座竹構裝置以可人力搭建為前提進行設計,建造過程並未使用任何施工架,以純粹人力完成五米高之結構。學生在搭建過程也遇到因竹材尺寸難以控制而無法精準施工的問題,所幸竹材較為柔軟能夠吸收較多的變形,最終還是順利完成搭建。成果發表後老師也與張園長交換莿竹材料相關的試驗資料,並討論未來的合作。

Share:

【活動紀錄】台南市農業局拜會-竹議題交流

 

為瞭解台南市農業局對於本市豐富竹林資源的管理以及竹廢循環利用的規劃,本計畫主持人秀慈老師、共同主持人偉茹老師,以及特別邀請對於竹產業知識和經驗豐富的林試所林裕仁博士一同前往拜會農業局吳威達主秘。

Share:

【活動紀錄】環境管理課程-期末報告分享

 (文/圖  柯威廷)

本學期與USR惡地協作計畫配合之環工系之環境管理課程,以台南市龍崎鄉之綠竹筍及刺竹為研究主軸,讓學生組成團隊進行專題之研究,透過深入到當地參訪以及與USR團隊之老師及助理共同集思廣益,於20201228號完成期末專題報告。


研究主題為綠竹筍產業之組別,以環境保育及循環經濟之為核心進行發想,提出幾點具體的想法期望能對龍崎有所幫助。

首先針對竹炭窯廢氣排出後會造成空氣汙染之問題,提出建置改良版排氣設備之方案。第一個方案是利用水循環概念將廢氣完全導入冷凝處理設備中,創造一個廢氣零排放的系統;第二個方案則是在排煙口增設活性碳吸附裝置,並透過不同溫度的煙來判斷是否通過此吸附裝置,約80-82C之刺鼻灰煙需經過此吸附裝置,以有效降低廢氣之排放。


針對廢竹回收製成竹屑之產業則提出了合作社的想法,期望能提供筍農合法的處理管道,以減少過往隨意焚燒之情況,並建立竹子粉碎機之機台租借及獎勵津貼等制度,讓筍農能以更低成本且方便的方式進行處理作業,提升龍崎竹筍產業之經濟價值。


研究主題為刺竹產業之組別則針對當地業者影響較大的搬運問題以及竹材應用進行發想,提出了幾項方法來改善及創造更好的經濟價值。在搬運的部分,提出以小蜘蛛吊車、滑繩索及溜滑梯等概念,期望能幫助刺竹業者解決搬運之問題。其中溜滑梯的部分以可收納式伸縮管搭配支架,裝置模型如下圖所示。


竹材應用的部分則提出農業搭棚、環保竹炭及竹纏繞技術等方式,搭配虛擬社交平台的建立,達到推廣的效果。

Share:

【活動記錄】惡地協作109年大學社會實踐線上博覽會微電影

 

回顧20209 月,計畫來到第二學期,嘗試以「社區開學日」帶領三門跨系跨課程的師生,與惡地做第一次接觸,以此做為計畫團隊第一部紀錄影片的開端。


 【播,惡地新芽 Sprouting in the Badlands一片前段收錄計畫團隊三位教師:都市計劃學系張秀慈老師《永續城市與地方行銷》、黃偉茹老師《大數據分析與探勘技術應用於空間規劃實習》及建築系簡聖芬老師《人道建築的在地實踐》開設場域課程經驗,無論是大學部通識課程、碩士班的專業實習課程,深入探訪社區或是藉由科技資訊,都能著力於實踐大學社會責任。

後半段翻轉惡地的第二步則紀錄新體驗組創產所林蕙玟老師《文化創意城市》、楊佳翰老師《創新管理》、工設系簡瑋麒老師《體驗設計》課程師生,協助社區解決迫切的課題,末段由社區分享與計畫團隊協作的期待與經驗分享,希冀藉由計畫逐步拓展惡地新生機,讓惡地轉化為安居樂業的新/心故鄉。


 【尋,左鎮慢路Planning for Slow Trails in Zuojhen影片主軸為都市計劃學系碩士班實習課程《永續城市與地方行銷》,針對西拉雅文化、糖鐵玉善線、化石三個主題進行規劃,希冀將觀光做為社區永續發展產業一環。

場域課程的特色,是學生除了課堂上的教師,也有地方權益關係人組成的「惡地老師」,學生們特別在928日教師節這天,拜訪每一位惡地老師,送上卡片及課程成果作品集,感謝社區老師的教導。

此片針對人物紀實拍攝,訪談了長期與成大團隊協作的重要社區夥伴們,分享與師生互動的收穫,末段也由課程教師道出學生課後的回饋,台灣368個鄉鎮,如果每個鄉鎮都有大學專業者參與協作,對地方產生認同感與歸屬感,翻轉鄉城關係連結新/心故鄉,極限村落的地方創生就有全新的想像空間。

 2020年末,計畫團隊影片獲得109年大學社會實踐線上博覽會-產業視野最佳社影獎,希冀新的年度,能持續紀錄這些共同與惡地協作的美好光影。

更多資訊>>惡地協作YOUTUBE頻道










Share:

【活動紀錄】創新管理1/8期末成果發表會

(文/圖  林莞婷)

創新管理的學生們在接受公館社區賴政達先生、田寮惡地農夫梁舒婷小姐、與308高地草山盟的溫榮泰及林朝鵬先生的惡地社區發題後,開始結合授課內容著手進行了一系列的發想。


楊佳翰老師在開場即提出了本次發題的總體目標乃是:如何吸引更多人進到惡地社區之中,進而達到在社區「安居樂業」的願景,期望學生透過課程元素,思考推廣惡地社區的創新策略。


緊接著,各組分別上台向社區們分享自身想法。負責308高地草山盟的學生們從使用者旅程地圖出發,並認為單一接觸點的優化無法帶來繁榮,進而提出價值傳遞–資源串聯–地方共創之三階段地方創生模式。該組重新進行了「老農夫」角色的定位,期望老農夫成為價值的傳遞者,認為老農夫是惡地沙漠裡的綠洲,並提出重新規劃可可工坊與咖啡店之定位;此外,該組學生亦提出了「最小化商業利益,最大化人與人交流,分享是建立關係的關鍵」的概念,並提倡品牌的建立,傳遞惡地價值。




該組所展示的空間情境也顯示出了其對草山盟的想像,甚至藉由情境展示為草山盟興建了其心心念念的洗手間。




接著,負責田寮惡地農夫組別將重點放在了該地區唯一的早餐店上,期望透過故事行銷手法,讓早餐店可以成為一個能夠助長創意與情感交流,得以連結社區文化創意交流的平台。首先其利用SWOT分析了社區現況,期望從中發掘社區優勢與可切入的機會點;緊接著提出了數位行銷、擴大社區影響範圍、辦理跨領域共創工作坊、辦理世界惡地雜誌等商業策略,最後則提出了CIS企業識別系統的建置。




該組藉由空間情境展示,陳列了其計畫發想的原型,透過視覺化的方式讓觀眾更加明瞭其所構思的想法。





最後,左鎮
公館社區的學生們先列出了其透過實地訪查與利害關係人訪談後所發掘之社區挑戰:行銷通路的缺乏導致產品難以外銷與外宣,因此該組由此痛點著手思考如何用比較系統化的方式包裝產品,最後提出了「用故事包裝葛鬱金」之故事行銷概念;此外,學生們亦擬定了行銷企劃與識別系統以提升品牌辨識度,並結合線上與縣下,透過口碑營銷、場域品牌經營、產品包裝延伸等手法推廣社區。




該組別之空間情境營造結合了燈光的變換與色香味俱全之特色食物,使該場域之分為特別溫馨有溫度。





創新管理的學生們藉由這次和社區合作的機會,了解到如何站在社區的立場,盤點現有資源,找出隱藏痛點,並結合創意商業策略來改善現有社區議題,進而達到社區推廣之目的。




Share:

【活動紀錄】田寮文史調查期末發表會

                                           

(文/圖 黃浩庭)

 

本學期由歷史系陳文松老師開設的台灣史料專題研究,為成大都計系「台灣惡地協作」計畫下的其中一個子計畫項目。透過修課同學們深入踏查高雄田寮地區,得以更深入了解在台灣惡地地形中生活的人文景觀面貌。本次期末發表會於本月五號在歷史文物館公開發表考察結果,除了有修課同學共16篇的論文發表,還邀請田寮呂氏家族的呂自揚老師進行「喜把台灣歷史寫成詩」為題的專題演講。透過詩句,將台灣重大歷史事件與古蹟,把詩與台灣歷史連結在一起。共計分享了6首台灣歷史詩:〈福爾摩沙〉〈安平古堡〉〈赤崁樓〉〈台灣平埔族〉〈日月潭〉〈台灣高山森林〉。也分享一首台語的〈芎蕉〉詩。並現場詠唱詩歌,前四首皆以「恆春民謠」的調子小唱,後二首以李抱忱的〈聞笛〉曲子小唱。增添了演講中不少了樂趣。





 

 

同學們所發表的16篇論文,時代上從清代、日治到現今。研究範圍相當廣泛,從地方宗族、信仰、環境政策、教育、經濟活動、在地生活、國土保育等各個面向,相當全面性的了解田寮地區豐富的人物歷史景觀。透過本次的期末發表會不僅讓大家知道田寮在地質景觀上有著特殊性,生活在田寮地區的人們,在與周邊地區進行連結和活動所產生的豐富各項人文活動,都值得後續關注與深入研究。













Share:

【新聞轉載】高雄田寮歷史調查成果發表 台日韓學生共同投入「惡地協作」-自由時報記者方志賢

 

高雄田寮歷史調查成果發表 台日韓學生共同投入「惡地協作」
記者方志賢/高雄報導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400880
台灣惡地地質涵蓋高雄田寮、內門與台南市左鎮、龍崎等地,成功大學師生利用1年時間,前往高雄田寮進行歷史田野調查研究工作,5日將舉辦成果發表會,台日韓學生共同發表16篇論文,共同投入「惡地協作」。

Share:

【參與紀錄】永茂林業生產合作社-竹林地現勘

 

延續著先前與永茂林業合作社的交流,今天來到屏東林管處旗山工作站,與屏東林區管理處與高雄市政府農業局、財團法人農村發展基金會、台灣竹會及永茂林業生產合作社一同討論竹林管理以及竹產業振興議題。

Share:

cobadlands.blogspot.com

技術提供:Blogger.

關於

本部落格主要紀錄教育部第二期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SR)計畫 「惡地協作:淺山地區之區域創生與跨域實踐」之相關活動。「惡地協作」計畫為國立成功大學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之簡稱,本計畫立基本校人文社會科學中心2014-2019年間所執行之「科技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長期於台南左鎮進行社會實踐之基礎上,2020年起進一步透過申請教育部USR計畫,以「新體驗」、「新產業」、「新資訊」三個主題,將實踐場域擴大至西南惡地,範圍包含台南左鎮、龍崎、高雄田寮、內門等地,邀請成大校內跨領域師生,與地方組織及社群夥伴,進行結合惡地之場域教學與研究實踐。期許能夠建立在過去之基礎上,透過課程參與、研究深化、交流共學、資訊分享等多元方式,形成區域共學圈,協助惡地淺山地區的永續發展與創新經營。

歡迎回饋指教。

網頁建置成員:

張秀慈、黃奕綺、林潔、林佩潔、彭劭琳、蔡孟玲

網頁內容貢獻者:

吳虹玉、李文豪、林宏翰、林佩潔、林珊、林禹欣、林潔、郭佳妮、彭劭琳、廖紅雯、蕭柔、王薇婷、黃浩庭、陳品鈞、黃馨緯、林禹欣、黃任妍、莊秉元、林孟瑾、蔡孟玲、趙之為、郭玠佑、林宥祺、林筱棋、林玲安


collaborativebadlands@gmail.com


時間

標籤

搜尋此網誌

Labels

歷史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