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鄉村地區整體規劃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鄉村地區整體規劃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成果發表】「永續都市與地方行銷」左鎮策略性空間規劃期末成果發表會


(文/郭玠佑;圖/各組期末成果;攝影/曾思茜、郭玠佑)

永續都市與地方行銷成果發表大合照

113學年度第二學期,由黃偉茹老師帶領的「永續都市與地方行銷」即將來到尾聲。同學們在一整個學期的田野調查、工作坊與各單位拜會的擾動後,研擬回應需求、促動行動之規劃方案,在2025年6月10號來到左鎮公舘社區發展協會,一同分享規劃成果。除了地方權益關係人外,亦邀請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辦理左鎮鄉村地區整體規劃案的臺南市政府都發局及民間規劃團隊,為前期的關係建立基礎,提供相互回饋的良好循環。

各組議題簡介

第一組識別淺山地區的林相與災害議題,以北左鎮防火策略規劃行動為題。考量在有限的資源下,精準地投入防災資源,透過兩種火災風險評估方法指認左鎮地區具莿竹火災風險之區位,分別為林業署的林火風險評估系統,作為預測火災發生時的危險程度;和以確保保全對象為優先的火災風險潛勢分析,透過套疊具致災條件、受影響程度較高及災害應變能力較低之地區,評估火災風險等級。依據兩者套疊成果提出山林地區預防火災延燒的防火林帶策略及社區聚落保全的防火緩衝區策略,以分期分區形式建構左鎮防災韌性社區。

第一組 部門與關係人策略期程

第二組以「公館共生・永續地景」為主題,聚焦左鎮區公舘社區,透過資料盤點、調查與訪談,整理出道路維護、農產業困境、生活機能衰退與產業動能重建等四大議題。參考「花原」與「食物森林」概念,提出融合生態與社區整合的「花草埔」策略,並針對五大區位規劃發展目標與行動構想,期盼促成跨部門協作,推動以生態為本的永續經營模式。

第二組 整體空間規劃

第三組以北左鎮光榮休閒農業園區為題,進行周邊休憩資源整體規劃。透過田野調查、社區訪談與行動工作坊,提出水資源管理、業者資源整合與漫型空間串聯等策略,協助構想具體可行的區域發展合作方案,促進在地業者推動農遊共榮與在地文化故事傳遞。集結有行動力的地方權益關係人,更讓規劃過程精準打擊,共同想像、促動實際行動的發生可能。

第三組 議題指認
「永續都市與地方行銷」實習課程,試圖在規劃技術基礎訓練上,建立對真實場域操作經驗,以及規劃如何實際落地的方法。面對實際場域的規劃,如何理解地方真實需求,並不只是簡單的訪談、公聽會即可解決。而是需要一次次的關係建立、引導,以及證據支持,才能凝聚地方的真實議題。此外,對於規劃工具與實質成果的想像,不會只習慣於計畫書的報告形式,而必需能夠切中真實需求、促動地方行動,以及強調動作的計「劃」過程。作為空間規劃專業者,在部門本位體制下,更需要意識整合協調空間能力之必要,以及鄉規作為平台所賦予各部門政策的整合機會。因此,上述的規劃能力,便是支持空間規劃專業的基礎。
本課程以成果發表作結,其實並非與地方關係建立的結束,而是透過適度的擾動,為未來進行左鎮鄉村地區整體規劃時,地方得以更好凝聚願景,甚至開始組織行動。這並非無來由的期待,而是在一次次工作坊的互動回應、成果發表反饋,以及實際與關係人的接觸,所看到的惡地潛力。
展覽互動

Share:

【成果發表】「鄉村與區域規劃:理論與實務」美濃區生產相關議題梳理及其與鄉規對接之探討

 (文/郭玠佑;圖/各組期末成果;攝影/郭玠佑)

本學期由都計系黃偉茹老師與李俊霖老師帶領的課程來到尾聲,同學們以「美濃區生產相關議題梳理及其與鄉規對接之探討」為題,結合課程講授之城鄉理論、演講的實務經驗,以及環境思潮的規劃,指認出地方生產議題,以及鄉規制度可以如何回應的總結。在2025年1月2日的成果簡報,我們額外邀請美濃地方夥伴出席,包含美濃農村田野學會、美濃農會等,給予地方真實回饋以及意見交流。

第一組設定以野蓮產業為主要關注面向,及其發展對地下水的影響,提出永續生計觀點的規劃構想。首先回顧美濃地區地理與水文特性、野蓮種植現況及其對地下水資源的需求與影響,綜整當前面臨地下水資源緊張、野蓮產業對於地下水高度依賴兩大議題。接著,基於系統圖與環境容受力的分析框架,探討地下水相關議題關鍵要素、要素間關聯性,及野蓮分布對地下水系統的潛在影響。最後運用土地使用適宜性分析,得出適合種植建議區位,並提出搭配農地滯洪與建立地下水管理系統等對策,以期實現產業和地下水保育並行的永續發展目標。

第一組期末成果重點
第一組「野蓮生產相關地下水議題,研究議題系統分析及初步規劃構想」期末成果重點 

第二組探討美濃作為區域農產品集散中心的發展策略。美濃位於高雄都會區與內山具有農業交通樞紐優勢,隨國道十號延伸段建設,物流與農產運輸效率將顯著提升。操作上以美濃優勢作物-四季豆與菜豆,作為主要收取作物示範地區交界,藉由訪談了解產銷鏈,以系統圖、容受力分析等,釐清課題及擬定對策。結合等時圈、設備需求量評估及土地適宜性分析,檢視農會新集貨中心的區位適宜性。結果顯示現有集貨場如龍肚、南隆具較佳適宜性。建議整合美濃製造品牌,提高品牌行銷與品質控管。策略若配合契作及零售通路比例調整,可望帶來永續的農業經濟效益。

第二組「美濃區作為區域農產品集散中心之策略探究」期末成果重點

第三組探討氣候變遷對美濃農業的影響及調適策略。美濃擁有豐富的農業資源,因氣候變遷導致溫度升高與極端降雨機會增加,挑戰主要作物生產。研究目的盤點美濃主力作物,評估氣候變遷衝擊,並提出調適策略與布局建議。聚焦於經濟型作物—番茄為調適示範對象,進行土地適宜性分析,找出適合種植與溫室的區位。調適策略包括設施型農業、作物轉作及新作引進,結合政策推動智慧農業與綠色補助。發展建議強調智慧農業技術應用、耐熱品種推廣與農業保險,保障美濃農業永續;提出番茄轉作調適建議,以既有作物及慣習—四季豆、長豇豆進行操作。

第三組「美濃區氣候變遷農業作物影響梳理及調適策略之探討」期末成果重點

本次各組成果所關注面向、取徑皆有所不同,計畫內容與流程更非制式,足以看出鄉村發展課題的多樣性與獨特性。簡報過後,地方夥伴的反饋更是十分熱烈,一方面提供更深入的在地資料,也對規劃成果充滿好奇,與台上同學持續交流。而這個過程更將整個學期的學習帶往更好的方向,使得規劃學習得以不再只是一份作業,而是有機會與地方有互動、交流,乃至產生影響。

簡報後的交流與回饋


Share:

【成果發表】「永續都市與地方行銷實習」左鎮區鄉村地區整體規劃期末成果分享

/何宜庭;攝影/詹宜溱

全國國土計畫公告,揭櫫鄉村地區納入國土空間規劃及管理制度之政策方向,也賦予鄉村地區在社會發展中的定位與任務。為改善鄉村地區居住、產業、公共設施等發展問題,內政部藉著107 4 30 日公告實施之「全國國土計畫」,將「鄉村地區整體規劃」(以下簡稱鄉規)作為國土空間發展之重要策略,期望透過鄉村地區課題盤點,研擬空間發展策略及土地利用綱要計畫,同時整合各部會現有政策資源投入公共建設,從生活、生產、生態等面向,協助環境改善、協調產業需求並維護生態景觀,以建立鄉村地區永續發展的制度系統。

112學年下學期由都計系黃偉茹老師與張秀慈老師開設的「永續都市與地方行銷實習」課程,旨在透過引領學生以「策略性空間規劃」方法,初探與實踐鄉村地區整體規劃,瞭解如何在資源有限、不確定性與多元聲音的環境中形成願景、共識並採取行動,並在執行後進行效益監測與調整修正,形成公私部門協力、軟硬兼備的地方經營管理模式。期望透過鄉規,達到充實生活機能、維護文化特色、營造良好生產經營環境、建立生態網絡、土地使用有序等永續發展目標。以回應各界對鄉規的期許,發揮做為跨部門政策整合平台的功能。

本課程奠基在上學期「SDG11鄉村產業永續發展研究」、「鄉村與區域規劃:理論與實務」兩門課程的基礎上,搭配本學期「參與科技—引導與協作技術()」課程進行,期望透過本課程能為鄉村地區發展之人才培育、地方協作式參與蓄積量能。以台南市左鎮區、高雄市內門區為規劃範圍,規劃重點包括聚落空間營造、在地資源經營(例如自然生態資源、人文社會資源、產業資源、與其他外部資源關係等)、因應地方發展需求及國家重大政策衍生之其他議題(例如淨零、國土復育等)、以及前述規劃重點所衍伸之土地使用議題,並以國土計畫鄉村地區整體規劃作為平台,透過空間發展策略及土地利用綱要計畫及其他公、私部門資源合作加以落實。

同學們經歷一個學期的多次訪談/田野調查、兩次在地工作坊、內部二手資料蒐集與分析、空間規劃構想與策略研擬、實質計畫與部門協調內容發想,無數次來回的修正與調整之後,2024618日,於左鎮區公所辦理最終成果發表,將幾個月來的心血與觀點與地方公所人員、權益關係人與居民分享。





以左鎮「林地災害管理與生態保育」作為規劃主軸的組別首先進行分享。從鄉村地區整體規劃之緣起、目的、功能開始,讓居民們瞭解「透過鄉村地區整體規劃,能讓當地居民參與核實地區現狀,可以更好瞭解確切實際的問題,並提出實質性的規劃內容,説明合理分配資源。」期望透過計畫投入地方,與左鎮地方關係人合作共同思考地方問題,以便屆時鄉村地區整體規劃推動時,地方能有效與公部門及規劃團隊進行對話,使後續政府或相關規劃團隊進行真正符合左鎮地方需求與願景的規劃,活用左鎮魅力。

該組透過訪談與資料分析指認出重要的發展議題「國有林事業區經營維護管理」,現況面臨(1)乾旱與人為因素引發莿竹火災,影響居住安全、(2)莿竹老化使水土保持功能降低易倒塌、(3)莿竹分布多為國有地,未有效管理。為回應地方發展的期待,以相關圖資分析得出莿竹火災、山崩地滑的風險位置。認知到重要發展議題後,該組便以「林地災害管理與生態保育」為本次規劃主軸,分別對刺竹林分布密度、山崩地滑風險區域、人文資產匯集範圍、觀光休閒資源豐富度、刺竹火災風險區域進行空間指認,劃定前述空間交集的規劃核心區,以此提升左鎮區林地災害管理與生態保育。

在莿竹火災預防核心,該組以採取預防措施,改善林木經營管理的指導原則,搭配(1)莿竹林疏伐移除,重新建造防火闊葉林帶、(2)農塘空間增設,提供穩定水源供應與灌溉之推動重點回應。在生態及林木復育核心,以生態維護為優先,並強化水土保持的指導原則,搭配(1)崩塌地老舊莿竹疏伐,增植闊葉林營造生物棲地、(2)結合社區林業計畫,推廣生態教育與旅遊之推動重點回應。在規劃重點之後,提供居民常見的相關疑問回應、鄉村地區整體規劃可用之工具、相關補助項目、部門階段操作建議事項。豐富的成果分享,獲得許多居民與權益關係人當面與私下正面的反饋。





以左鎮「農產業環境加值改善」為主軸的組別接續分享。該組利用流域的集水區將左鎮之空間劃分,依據北側生活、人文、防災的不同需求及特性,南側生態、景觀和水土保持的共效益,提出左鎮區農塘活化空間發展構想圖。經分析菜寮溪流域周邊為在地居民共同關注地區,另具有休閒農業區、銷售據點等農業動能,作為該組之重點規劃地區。在農產業環境改善加值為目標發想下,盤點特色農業旅遊趨勢、食宿育樂購資源,以化石園區、左鎮老街、光榮休閒農業區「三大主要核心」,合併「食宿育樂購」的各項資源,以「水資源的串連」進行下一步規劃。

就水資源的相關議題分析,包含菜寮溪流域周邊水資源管理與調適、水資源與休閒農業多元發展、建構空間場域連結。為回應該些議題,並以水串聯前述三大主要核心,該組依照地形土壤條件、災害潛勢狀況、國土利用現況、資源分布區位,劃分不同的規劃構想區位,並指認主次要道路、景觀路徑進行空間區域的串聯。

最後,為回應各項議題與空間發展構想,以及在地居民之相關疑義。該組以實質計畫與執行機制,分別以盤點地方需求、調整使用許可、部門協商、擬定短中長期計畫進行說明。議題()菜寮溪流域周邊水資源管理與調適,主要以農塘清淤活化、農塘合作關係建立、農塘加值運用、通學步道與教育環境建設等回應。議題()水資源與休閒農業多元發展,主要以區內合作、推廣農地蓄水觀念與操作方法、依特性輔導轉型、鼓勵休閒設施設置等回應。議題()建構空間場域連結,則是分別以農塘/道路周邊自主維護、自行車道/YouBike站點補助申請、自行車/人行道規劃設計與推廣回應。以此整合部門投入資源,運用空間規劃回應願景。充實的成果分享,亦獲得許多居民與權益關係人當面與私下正面的反饋。




 本次永續都市與地方行銷課程順利圓滿落幕!

Share:

【成果發表】「永續都市與地方行銷實習」期末規劃成果分享_內門

 (/葛函昕;攝影/葛函昕)

112學年下學期由都計系黃偉茹老師及張秀慈老師共同開設的永續都市與地方行銷實習課程,以內門為計畫範圍分別就「生態農業暨人文經營」和「文化加值與永續農業」兩個主題進行高雄內門產業六級化再加值之鄉村地區整體規劃,並就溝坪地區及北內門地區進一步提出實質規劃方案,課程設計深度結合參與方法來提升學生對地方的認識以利於提出符合地方需求之規劃方案。

課程操作結合田野調查、訪談及工作坊等方式與地方夥伴進行交流,主要透過權益關係人訪談先行瞭解內門整體概況,後續藉由兩場工作坊釐清地方既有資源、現況議題並收斂成整體發展願景,逐步研擬出具備潛力且能夠銜接實務之鄉村地區整體規劃,藉此讓同學們在規劃過程中持續與在地對話,從而學習如何進行兼具規劃專業及民眾參與之策略性空間規劃方法。

本次「內門區鄉村地區整體規劃」成果發表於2024618日在內門區公所進行舉辦,邀請區內里長、農會、休閒農業區、社區發展協會等夥伴參與,希望將規劃成果進行分享並提供給地方單位作為參考資料,在促進地方權益關係人間溝通交流、共識建立的同時,也讓地方提前做好準備以因應未來實際執行之鄉村地區整體規劃。

活動以海報、作品集結合簡報說明的形式展現規劃成果,先介紹國土計畫及鄉村地區整體規劃之重要性作為引導,後續再進一步說明規劃相關之資料分析依據以及各項方案所要解決的地方議題,並於發表後邀請民眾對規劃方案提出見解,一同討論方案執行的可能性,使該課程之於學生及地方皆能有所助益。各項課程成果詳見:https://reurl.cc/9vlp3x


同學們藉由海報及簡報說明規劃成果


Share:

【演講】「鄉村與區域規劃:理論與實務」原住民族地區鄉村地區整體規劃分享

 (/何宜庭;攝影/何宜庭)

因應糧食安全、鄉村萎縮老化等城鄉發展議題,全國國土計畫提出推動鄉村地區整體規劃之國家空間發展策略,指出應依其地方特性,引入適當資源。本課程旨在透過講授鄉村與區域發展理論、以及研討台灣鄉村規劃與相關部門政策執行和實務案例等方式,並搭配鄉村產業與環境分析及規劃方法訓練,培養當代鄉村與區域規劃實務人才。

有感於規劃界對於鄉村、原住民地區的不了解,20231020日,我們邀請到安磊諮詢顧問公司的謝杏慧執行長,與我們分享他在原住民族地區整體規劃的操作經驗。首先,他闡明在原住民族地區推動鄉村地區整體規劃的必要性在於,現行原住民土地有聚落內既有建築土地不合法、未來發展用地未做規劃等議題,需要在尊重原住民族傳統慣習的思維下,依照真實需求核實規劃,引導空間有續發展。

接著,執行長和我們演示過去在「原住民族土地或部落範圍土地調查及劃設計畫」的操作,在這,大家雖然都知道民眾參與很重要,但執行長提出了幾個重要的提問,誰是民眾?誰具有代表性?怎麼讓更多數人參與?除了拜會縣府及公所等業務相關單位,更透過共學工作坊-走讀、參與式規劃、焦點團體訪談、全鄉說明會,進行五大議題現況討論、區位指認、歧見蒐集、共識凝聚、提出空間發展願景與規劃構想,重要的是以原住民族為行動主體,以此帶出原住民族傳統領域背後的地名知識、生態知識、文化知識,對於當代土地使用、管理的重要性。

在瞭解傳統領域調查方法後,如何應用於鄉村地區整體規劃?我們把眼光放回現行的金峰鄉鄉村地區整體規劃。執行長針對住宅部門、產業部門(農產業、溫泉地熱及觀光)、交通與防災部門、公共設施部門,進行課題、因應發展策略、重點規劃發展區位說明。以產業部門(溫泉地熱及觀光)為例,金峰溫泉產業示範區以嘉蘭村為地熱潛力點,規劃溫泉文化公園及地熱發電設施、營造東63/64 /66線觀光廊帶、建立森林及自然保留區與部落共管機制等策略,希冀為地方產業與部落帶來永續發展的可能。



Share:

【演講】「鄉村與區域規劃:理論與實務」初探農地利用綜合規劃與鄉村地區整體規劃之對接

 (/何宜庭)

因應糧食安全、鄉村萎縮老化等城鄉發展議題,全國國土計畫提出推動鄉村地區整體規劃之國家空間發展策略,指出應依其地方特性,引入適當資源。本課程旨在透過講授鄉村與區域發展理論、以及研討台灣鄉村規劃與相關部門政策執行和實務案例等方式,並搭配鄉村產業與環境分析及規劃方法訓練,培養當代鄉村與區域規劃實務人才。

農產業作為台灣鄉村地區發展的主要產業之一,若欲著手鄉村規劃,農產業發展必定是不容忽視的一塊。農產業在空間上串聯起地方發展與各種行動者網絡,長年來卻與空間規劃體系缺乏對話。2023106日,我們邀請到台灣地理資訊中心鄭曉昀主任,與我們分享操作縣市農業部門空間計畫之經驗。因應國土計畫的部門空間發展計畫需求,農業部推動縣市層級「農地利用綜合規劃計畫」,希望可以完善產業基本盤點、擬定農業施政藍圖、整合農業施政資源、促進農業環境維護(相關部門競合規劃)、土地使用管制指導。首先面臨的問題是,如何空間化農產業資訊?我們必須瞭解有哪些農產業資訊?又有哪些會在空間呈現出?主任提到主要包含供應鏈基礎設施(生產設施、加工設施、運銷設施等)、農政資源與政策項目之區位(調整稻作產業結構、有機農業促進區等),這些都有賴於我們對整體農產業的理解。

有了農產業基礎資訊的空間化之後,我們如何將視角放到國土計畫下的農產業空間布建呢?以嘉義縣阿里山茶產區所面臨的課題為例,茶葉採收後需立即進行處理以維持品質,故茶園周邊多設有製茶廠。惟部分製茶廠位於國土保育地區,未來設置「農業製儲銷設施」恐受限制,影響地方產業發展。從「農地利用綜合規劃」的觀點來看,由茶產業發展需求出發,與縣市政府、農政專家共同檢視製茶廠與現行農地利用的關聯,視檢討結果研擬適合茶產業發展之土地使用管制內容;從「鄉村地區整體規劃」的觀點來看,應盤點製茶廠所屬國土功能分區,核對該分區是否符合未來土地使用管制規則,指認未符規則的廠數及區位,並研議將有衝突之區位,因地制宜調整為其他功能分區。

主任最後提到,農地利用綜合規劃以「空間規劃」角度出發,無法解決所有農業問題,但能指認農業發展具體區位,使農業面臨土地使用競合時,具備更強而有力的證據;鄉村地區整體規劃中的「農業部門規劃」,更有賴農地利用綜合規劃提出具整體發展視野的產業藍圖。
Share:

cobadlands.blogspot.com

技術提供:Blogger.

關於

本部落格主要紀錄教育部第二期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SR)計畫 「惡地協作:淺山地區之區域創生與跨域實踐」之相關活動。「惡地協作」計畫為國立成功大學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之簡稱,本計畫立基本校人文社會科學中心2014-2019年間所執行之「科技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長期於台南左鎮進行社會實踐之基礎上,2020年起進一步透過申請教育部USR計畫,以「新體驗」、「新產業」、「新資訊」三個主題,將實踐場域擴大至西南惡地,範圍包含台南左鎮、龍崎、高雄田寮、內門等地,邀請成大校內跨領域師生,與地方組織及社群夥伴,進行結合惡地之場域教學與研究實踐。期許能夠建立在過去之基礎上,透過課程參與、研究深化、交流共學、資訊分享等多元方式,形成區域共學圈,協助惡地淺山地區的永續發展與創新經營。

歡迎回饋指教。

網頁建置成員:

張秀慈、黃奕綺、林潔、林佩潔、彭劭琳、蔡孟玲

網頁內容貢獻者:

吳虹玉、李文豪、林宏翰、林佩潔、林珊、林禹欣、林潔、郭佳妮、彭劭琳、廖紅雯、蕭柔、王薇婷、黃浩庭、陳品鈞、黃馨緯、林禹欣、黃任妍、莊秉元、林孟瑾、蔡孟玲、趙之為、郭玠佑、林宥祺、林筱棋、林玲安


collaborativebadlands@gmail.com


時間

標籤

搜尋此網誌

Labels

歷史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