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紀錄】文化遺產創意營銷 課程系列演講



(文/Pelly Lin)本課程於由創意產業研究所林蕙玟老師帶領,於4/16.4/18舉辦兩場分別線上與實體演講。


 


4/16週六舉辦兩場線上演講,分別邀請品研生活美學創辦人駱毓芬老師分享「愈在地愈國際,有故事的地方創生」主題以及臺南市西拉雅文化協會理事兼發言人 萬淑娟 老師分享「西拉雅族語推廣與倡議實戰經驗」主題。


萬淑娟老師說明西拉雅族歷史的演變、教育系統發展、社會組織架構、文化習俗,以及近年來正名的過程,族群內部的傳承與發展,對外部的倡議及宣傳,讓大家對西拉雅族有更多的認識。


駱毓芬老師透過自身經歷分享如何經營品牌設計公司,從產品設計到品牌策略,如何從國際品牌的經營策略上抓到精髓,在設計產業的高度競爭中,透過自我視野的提升不斷地創造機會,不論到鄉村或都市,彎下自身的姿態學習,吸收成為自己的養分。



 

4/18週一邀請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副研究員石文誠老師分享「在博物館裡做展覽:以看見平埔特展為例」 介紹身為臺史博策展人的角色,身為策展人的價值,及臺史博的定位和近期「離人・離島」展覽,和早期做平埔族的調查研究介紹。




Share:

【活動紀錄】建築結構與造型整合設計-期中評圖 與 百竹園參訪

       (文/鄭少耘.圖/鄭少耘.結構課修課學生群)這門課由建築系杜怡萱老師開設,結合了結構工程和建築思維的設計訓練,讓學生實際設計並利用惡地最豐富的莿竹搭建出創新竹構。透過半學期的設計與模型製作,8組同學在4/11(2022)於線上展現多樣態的竹構造設計。在評圖的過程中,針對各設計的優缺點、空間感覺、接頭細部、施作過程等進行詳細的討論。課程將基於這次評圖討論成果,進行下半學期的設計內容,並預計不久的將來能完成足尺的竹構,能作為在地居民的使用空間。


A組 Quadra X
作者 林宏昀 李傳承

B組 竹夢南關線
作者 李秉勳 余美萱

C組 
作者 廖士豪

D組 竹曲亭
作者 黃廉凱 蘇禾豐

E組 織光編影
作者 鄭少耘 林宗廷

F組 雙叉竹亭
作者 王宓琦 巫秉澄

G組 MOON SKY
作者 貝森楠 李依諾

H組 弱有光
作者 曾崇育 何耕州


        評圖後一周,同學們來到台南龍崎百竹園,先參觀了園內使用竹材搭起的棚架,研究其施工方法。隨後,張園長先介紹了台灣常見的竹種,並針對台南惡地常見竹種刺竹,詳細介紹刺竹從竹林養護、砍伐、運送、竹材養護、加工等一系列過程,同時,同學們也問了學期以來大家對於竹材或是竹構法中不了解的地方。對於設計使用的刺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最後,杜老師發布新的設計題目,並期待同學能在下半學期設計並研究出符合在地需求的竹構造物。

張園長說明竹材特性
張園長說明竹材特性

張園長與老師同學合照






Share:

【活動紀錄】南部莿竹產業權益關係人工作坊 搭建惡地竹產業跨域合作平台

工作坊參與者與學生引導師團隊活動後合影

工作坊參與者與學生引導師團隊活動後合影
 


       (文/趙之為,圖/趙之為)   近年積極關注南台灣莿竹產業復甦議題的成大惡地協作USR團隊,4月1日於C-Hub成大創意基地辦理首場南部莿竹產業權益關係人工作坊,召集產、官、學及社區夥伴等不同領域的權益關係人,透過行動計畫工作坊,凝聚對於莿竹產業再發展的願景與行動共識,並建立莿竹產業跨域合作平台,作為整個產業鏈復甦啟動的關鍵橋樑。 
        由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張秀慈老師、黃偉茹老師及建築系簡聖芬老師共同主持的「惡地協作:淺山地區之區域創生與跨域實踐」USR計畫團隊,考量台南、高雄淺山惡地地區莿竹林遍佈,並曾經有莿竹竹材的產銷及加工基礎,加上近年永續、碳權議題使人們再度關注竹子可如何加值應用,因此儘管在塑膠製品大量普及以及中國、東南亞進口竹材競爭之下幾乎完全沒落,惡地莿竹仍有具備再發展的潛力。於此動機之下,惡地協作團隊近年積極透過訪談及開設課程,接觸全台竹產業相關的產、官、學界專業人士,研究當前莿竹產業的核心問題,並架構出莿竹產業再發展為健全之產業鏈所需的各層級角色,以及惡地協作團隊能介入協助的範疇。其中核心問題之一為惡地地區不乏想發展莿竹產業的人們,不論是公家單位、專家學者或社區發展組織,但缺乏一個跨域交流的平台,不論在資訊、經費、技術上皆難以整合串聯、擴大效益,有意投入此產業的人士也會不知從何處落地。因此計畫團隊萌生搭建一個莿竹產業跨域合作平台的構想,透過對談、聚會或工作坊等多元形式,匯聚相關權益關係人交流對話、建立連結,也就促成了本次的莿竹產業工作坊。


工作坊前由黃偉茹老師簡報惡地竹產業發展現況與挑戰

        本次工作坊召集惡地莿竹產業相關之產、官、學人士及社區夥伴共二十多人,場域涵蓋台南左鎮、龍崎及高雄內門、田寮與部分非屬惡地地區,所屬機關單位包含竹林生產合作社、竹材加工、建築師事務所、科技公司、林業試驗所、林務局、成大建築系、社區發展協會、地方創生組織等眾多領域。在工作坊設計部分,計畫團隊將本次工作坊結合今(2022)年寒假由張秀慈老師及黃偉茹老師開設之「參與科技-引導與協作技術」密集課程,該課程由ICA Taiwan(The Institute of Cultural Affairs, 文化事業學會)帶領數名專業認證的引導師擔任業師,透過六天完整的工作坊,培訓學生從做中學習團隊引導專業。學生們經過專業引導師的指導之後,透過本次機會將所學的引導技術實際應用,以行動計畫工作坊的架構設計出一套莿竹產業工作坊,並分工擔任引導師、桌邊引導助教及場務。
        工作坊中引導師透過勝利圈、現況事實及具體行動三個層次的子工作坊,引導來自各界的參與者針對惡地莿竹產業發展的願景、現況、挑戰及可實踐的具體行動發表自身看法並彼此交流。參與者提出的議題包括莿竹生產成本過高、基礎研究不足、法令規範須調整及需要加值行銷等等,再由引導師引導大家討論相對應的解決方案。討論過程中難免因不同角色對於同一議題的認知有差異而陷入瓶頸,也考驗引導的同學們如何透過引導促進正向對話、消除既有的誤會。

本次工作坊共分為三組討論,每組約7至8人,搭配2位桌邊引導師

參與者提出自身想法,並記錄於字卡以便於討論

引導師引導大家將內容性質相近的字卡兩兩配對

        
        工作坊最後在參與者對於各個具體行動議題分組表達參與投入意願後告一段落,彼此對於本次工作坊的反饋皆相當正向,認為確實有達到串聯、溝通、推廣、突破,收穫滿滿。本次藉由工作坊收斂出眾人共同關注的議題,以及具有共識的行動方案。這些討論結果也將作為惡地協作計畫團隊辦理後續莿竹產業討論活動的方向基礎。計畫團隊感謝每一位權益關係人撥空出席,讓莿竹產業議題得以共同被討論。也感謝ICA Taiwan引導師群先前不辭辛勞、特地南下教導學生引導專業,以及感謝參與科技課程學生為期數周的籌備與動員。莿竹產業復甦再發展需要各界人士同時啟動才有機會運轉起來,啟動後更需要眾人全力投入合作推動才得以永續經營,成大惡地協作計畫團隊也會持續搭建莿竹產業跨域合作平台,扮演教育、研究與資源媒合的角色,落實大學社會責任。



眾人集思廣益的成果



Share:

cobadlands.blogspot.com

技術提供:Blogger.

關於

本部落格主要紀錄教育部第二期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SR)計畫 「惡地協作:淺山地區之區域創生與跨域實踐」之相關活動。「惡地協作」計畫為國立成功大學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之簡稱,本計畫立基本校人文社會科學中心2014-2019年間所執行之「科技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長期於台南左鎮進行社會實踐之基礎上,2020年起進一步透過申請教育部USR計畫,以「新體驗」、「新產業」、「新資訊」三個主題,將實踐場域擴大至西南惡地,範圍包含台南左鎮、龍崎、高雄田寮、內門等地,邀請成大校內跨領域師生,與地方組織及社群夥伴,進行結合惡地之場域教學與研究實踐。期許能夠建立在過去之基礎上,透過課程參與、研究深化、交流共學、資訊分享等多元方式,形成區域共學圈,協助惡地淺山地區的永續發展與創新經營。

歡迎回饋指教。

網頁建置成員:

張秀慈、黃奕綺、林潔、林佩潔、彭劭琳、蔡孟玲

網頁內容貢獻者:

吳虹玉、李文豪、林宏翰、林佩潔、林珊、林禹欣、林潔、郭佳妮、彭劭琳、廖紅雯、蕭柔、王薇婷、黃浩庭、陳品鈞、黃馨緯、林禹欣、黃任妍、莊秉元、林孟瑾、蔡孟玲、趙之為、郭玠佑、林宥祺、林筱棋、林玲安


collaborativebadlands@gmail.com


時間

標籤

搜尋此網誌

Lab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