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原住民族地區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原住民族地區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演講】「鄉村與區域規劃:理論與實務」台灣原民地區鄉村地區整體規劃經驗分享

(文/郭玠佑;攝影/郭玠佑)

鄉村地區整體規劃,是近年國土計畫下的新制度。經過數個地區的鄉規示範案,如今在全國各地也如火如荼的展開。有別於過往區域計畫時期,鄉村地區整體規劃作為更積極、更整體的規劃制度,也面臨當前更加複雜的鄉村與區域議題。過往熟悉都市計畫的體系下,面對鄉村的特殊性,需要重新且全盤的理解。本課程透過鄉城關係與區域發展理論,搭配產業與環境分析及規劃訓練,培養當代鄉村及區域規劃人才。另一方面,本課程亦邀請數位實務界專家,針對鄉村重點議題演講說明、分享經驗與第一線知識。

不論是過去規劃體系或是當前的國土計畫,原住民族地區可說是特殊中的特殊,除了獨特的空間議題外,更涉及歷史與國族的複雜議題,在既有規劃領域的探討也是相對陌生。因此,本課程在2024年10月24日,邀請到城鄉潮間帶有限公司 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吳亭樺女士,針對第一線原住民地區空間規劃進行分享。

泰雅族空間名詞與意涵(資料來源:演講簡報)

演講一開始,執行長便用整整一小時,說明泰雅族對於空間的認知,如何與我們一般所熟悉的土地管理、規劃觀念不同。執行長抽絲剝繭的從族群歷史、裂石神話、傳統生活慣習,以及代表著一切傳統規範及組訓的Gaga,到傳統領域議題與和解機制,乃至土地使用模式。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認知到關係。例如,以部落傳統居住領域來說,便相當重視與河流的關係。一條河流能承載數個部落的生計,部落往往會選擇某段支流紮根,而整個流域,便是部落存放資源的地方(打獵、耕種、生活等)。因此,範圍內的人彼此具有關係,如何分配資源與合作,才構成一個空間的界定。可說是打掉我們熟悉的空間觀念,並用更關係性的角度思考,亭樺執行長在演講中提到,與原民夥伴討論空間時:「價值觀是什麼、哲學是什麼,會優先說明,才會進到空間的定義。」

接著,執行長透過案例,說明原民地區規劃主要的基本認知,以及當前面臨的課題。在整個規劃過程中,雖然仍舊強調規劃邏輯的展現,但在空間認知的差異存在的前提下,使得原民地區規劃更加重視參與過程,以及相映關係人的指認和訪談。另外,原民地區因長久以來的制度與歷史問題,在土地使用的爭議上已然存在數年,正式透過國土計畫新框架下處理相關議題的好時機。

隨後,指認出各式課題,包含產業概況,農業與休閒產業發展與土地使用規範的衝突;居住課題更涉及複雜的制度問題,以及多元使用的想像,受限於僵硬的管制方式等等。另外,也提到近年鄉村勞力短缺,同樣也反映在原民地區,更有合法/不合法的移工族群相關議題。

在整個案例說明中,能夠感受到執行長作為規劃師,如何深入地方與重新理解彼此的過程,更有對空間觀念的重新結構和想像。鄉村地區整體規劃在期間,能夠作為各種複雜土地爭議的紓解方式,以及對未來發展的引導,然而,真正重要的,是在鄉規辦理期間,促進地方擾動,共同思考未來,並讓各部門重新認知彼此,尋求協調與整合的機會。

演講後吳亭樺執行長與同學合照




Share:

【演講】「鄉村與區域規劃:理論與實務」原住民族地區鄉村地區整體規劃分享

 (/何宜庭;攝影/何宜庭)

因應糧食安全、鄉村萎縮老化等城鄉發展議題,全國國土計畫提出推動鄉村地區整體規劃之國家空間發展策略,指出應依其地方特性,引入適當資源。本課程旨在透過講授鄉村與區域發展理論、以及研討台灣鄉村規劃與相關部門政策執行和實務案例等方式,並搭配鄉村產業與環境分析及規劃方法訓練,培養當代鄉村與區域規劃實務人才。

有感於規劃界對於鄉村、原住民地區的不了解,20231020日,我們邀請到安磊諮詢顧問公司的謝杏慧執行長,與我們分享他在原住民族地區整體規劃的操作經驗。首先,他闡明在原住民族地區推動鄉村地區整體規劃的必要性在於,現行原住民土地有聚落內既有建築土地不合法、未來發展用地未做規劃等議題,需要在尊重原住民族傳統慣習的思維下,依照真實需求核實規劃,引導空間有續發展。

接著,執行長和我們演示過去在「原住民族土地或部落範圍土地調查及劃設計畫」的操作,在這,大家雖然都知道民眾參與很重要,但執行長提出了幾個重要的提問,誰是民眾?誰具有代表性?怎麼讓更多數人參與?除了拜會縣府及公所等業務相關單位,更透過共學工作坊-走讀、參與式規劃、焦點團體訪談、全鄉說明會,進行五大議題現況討論、區位指認、歧見蒐集、共識凝聚、提出空間發展願景與規劃構想,重要的是以原住民族為行動主體,以此帶出原住民族傳統領域背後的地名知識、生態知識、文化知識,對於當代土地使用、管理的重要性。

在瞭解傳統領域調查方法後,如何應用於鄉村地區整體規劃?我們把眼光放回現行的金峰鄉鄉村地區整體規劃。執行長針對住宅部門、產業部門(農產業、溫泉地熱及觀光)、交通與防災部門、公共設施部門,進行課題、因應發展策略、重點規劃發展區位說明。以產業部門(溫泉地熱及觀光)為例,金峰溫泉產業示範區以嘉蘭村為地熱潛力點,規劃溫泉文化公園及地熱發電設施、營造東63/64 /66線觀光廊帶、建立森林及自然保留區與部落共管機制等策略,希冀為地方產業與部落帶來永續發展的可能。



Share:

cobadlands.blogspot.com

技術提供:Blogger.

關於

本部落格主要紀錄教育部第二期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SR)計畫 「惡地協作:淺山地區之區域創生與跨域實踐」之相關活動。「惡地協作」計畫為國立成功大學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之簡稱,本計畫立基本校人文社會科學中心2014-2019年間所執行之「科技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長期於台南左鎮進行社會實踐之基礎上,2020年起進一步透過申請教育部USR計畫,以「新體驗」、「新產業」、「新資訊」三個主題,將實踐場域擴大至西南惡地,範圍包含台南左鎮、龍崎、高雄田寮、內門等地,邀請成大校內跨領域師生,與地方組織及社群夥伴,進行結合惡地之場域教學與研究實踐。期許能夠建立在過去之基礎上,透過課程參與、研究深化、交流共學、資訊分享等多元方式,形成區域共學圈,協助惡地淺山地區的永續發展與創新經營。

歡迎回饋指教。

網頁建置成員:

張秀慈、黃奕綺、林潔、林佩潔、彭劭琳、蔡孟玲

網頁內容貢獻者:

吳虹玉、李文豪、林宏翰、林佩潔、林珊、林禹欣、林潔、郭佳妮、彭劭琳、廖紅雯、蕭柔、王薇婷、黃浩庭、陳品鈞、黃馨緯、林禹欣、黃任妍、莊秉元、林孟瑾、蔡孟玲、趙之為、郭玠佑、林宥祺、林筱棋、林玲安


collaborativebadlands@gmail.com


時間

標籤

搜尋此網誌

Labels

歷史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