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NCKU BEST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NCKU BEST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活動紀錄】惡地行動學生團隊師生交流會

 NCKU BEST團隊在經過七月份的壯遊尋找感動地圖計畫;以及10月份及11月底與左鎮公舘社區合辦之月食祭、第二屆葛鬱金節後,一方面意識到已有一段時間並未與當初協助團隊之老師們匯報近況,另一方面也希望老師能針對團隊接下來欲投入之文化部村落文化、教育部壯遊點等計畫以及成大新創加速中心之新創計畫提供建議。因此,NCKU BEST特邀秀慈老師參與討論,希冀在意見匯聚的過程中,能給予學生團隊在未來發展上更明確方向。

NCKU BEST團隊於11月前往台北參加壯遊成果發表,勇奪「走讀行腳獎」。


建築系同學杜昆翰首先向秀慈老師介紹成大新創計畫的脈絡與需求,提及其短期性、實驗性極高,然而實際創立公司卻又是團隊所需之機會與經驗。老師即針對未來成立工作室以及申請書撰寫方向提供建議,說明NCKU BEST欲與其他社會企業或創業團隊做出區隔,首先須盤點團隊優勢,並將學校、場域特色加以整合發揮,透過廣納各領域專業新成員提升自身競爭力,這對於未來工作室成立後之商業模式擬定尤其重要。

攝影/ 周泰全

團隊同學與老師討論,除了空間、遊程規劃以外,還能有哪些商業模式產出。

 

接著,由都計系林宏翰同學、趙之為同學與施孟彤同學分別針對文化部村落文化、教育部壯遊點計畫徵詢老師意見。林宏翰同學提及目前團隊已積極與高雄市田寮區惡地農夫工作室洽談,也在未來編撰在地刊物上已取得部分共識,然而由於先前並未接觸實際編撰的過程,因此希望老師能提供案例供團隊、地方工作室參考。老師首先提醒團隊寫該文化部計畫時應專注於刊物這項工作項目,而後端行政事務應與在地工作室協商處理。針對刊物撰寫之案例,則可參考日本紀錄食農精神之食通信、天下雜誌365款款行,又或者可參考網路專欄如上下游等,老師認為應在客群定義上取得共識,接著在執行專案時較能掌握方向並真正從中學習。接著,秀慈老師針對壯遊點之規劃也提醒之為同學應先確立規模,以及目前場域串聯情形。由於學生團隊欲將原先暑假走訪之壯遊湯姆生之路轉換為壯遊點,其路線之長、牽涉社區之廣並非目前NCKU BEST所能預期,故老師叮嚀同學應調查路線中的食住行育樂狀況,並且參考如島內散步、森社場所所舉辦之遊程,才能確保自身規劃具備一定專業度。

攝影/ 周泰全

同學思索著,如何將壯遊轉換為有系統之遊程。

 

討論會的最後,秀慈老師特別叮嚀帶領新成員認識團隊時,應確保初衷不受影響。此外,在帶領新人進入社區場域時,應特別注意彼此關係之建立,才能維持彼此緊密合作關係。學生團隊在一小時左右的討論會中收穫滿滿,未來勢必將能投入更多能量到各個場域中,協助在地發展。
Share:

【獲獎記錄】 NCKU BEST 榮獲教育部青發署青年壯遊臺灣「走讀行腳獎 」

NCKU BEST 榮獲109年教育部青發署青年壯遊臺灣-尋找感動地圖實踐計畫的“走讀行腳獎”!

學生們透過行動, 讓更多人看見南台灣內山之美!
更感謝
游永福
老師的大作“ 尋找湯姆生: 1871臺灣文化遺產大發現”, 讓學生們跟隨游老師18年努力的腳步前行,以最有溫度的方式再造這條線性文化遺產的歷史現場!
成果發表簡報直播連結(可快轉至2:29:30)
photo credit :教育部壯遊體驗網


Share:

【活動紀錄】月食祭反思工作坊

左鎮公舘社區的青年夥伴們,自九月下旬開始,歷經一個月共四場的活動,與成大NCKU BEST團隊,共同協力完成了一場令人難以忘懷的月食祭任務。成大都市計劃系張秀慈副教授,作為惡地協作USR計畫主持人及BEST社團之輔導老師,邀請夥伴們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上午來到成功大學,利用工作坊的方式,一同回顧反思活動的點滴,讓大家藉著討論以及分享的過程,更深入的了解到活動的優缺點,在優化未來活動的同時,藉此實作凝聚團隊共識與認同。

在工作坊的破冰活動中,由來自公舘社區的夥伴們,透過簡單自我介紹,介紹自己平時在社區中所扮演的角色,同時也讓大家更熟悉認識彼此。緊接著,進入到這次的主題「月食祭反思工作方」,首先,大家一起回顧各自在活動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當時的工作,由夥伴們分享的過程中,可以感受到夥伴們彼此之間的因長期共同相處、互動,而有相當良好的默契以及相當高的連結性,大家藉著各自的專長與各方的協助,為整場活動順利畫下句點。接著張老師請夥伴們分享自己當時在辦完活動當下以及活動結束至今的心情,過程中夥伴們有的很直覺的寫上了大大的「累」,也有的夥伴寫上「很有成就感」,大多數的夥伴雖然都覺得當下真的很辛苦,但是在完成之後,見識到了原來自己是能夠做到的,同時,大家對於自己藉由活動中所認識到自我的改變以及團隊的改變都相當有感,有夥伴認為透過活動讓他重新拾回了自信心,以及透過活動讓他接觸到許多過去不曾接觸過的事物,又或者,生活變得更加自律等等……,至於團隊的改變則有夥伴提出認為,透過一次次的活動檢討,最終使整個團隊在操作活動的過程中變得更有條理,更加順暢。

公舘社區夥伴於工作坊後留影


工作坊的最後,張老師請社區夥伴們提出月食祭過程中,提供協助的外部資源,來思考地方活動的永續經營,以及關於社區未來的效益推廣與未來想做的改變。在外部資源的部分,除了公部門、在地組織、成大及BEST成員之外,從記者報導到提供資源的社區居民都是重要的協力者,至於對於社區的未來,夥伴們抱持著樂觀且充滿憧憬的態度,繼續帶領著社區一路向前,希望有朝一日,他們的家鄉,他們的社區,能夠讓更多的人認識惡地左鎮的美麗。同時,成大也在過程中,學習以更多元的方式,陪伴社區的成長與轉變。

公舘社區夥伴偕同NCKUBEST、

惡地協作USR團隊老師於成大榕園辦理野餐慶功宴

Photo credit: 周泰全





Share:

【新聞轉載】政大大學報-月食祭結合在地特色 成大生推動左鎮創生

【記者吳季柔台南報導】
台南左鎮月食祭晚宴在二寮日出平台舉辦,將當地農產研發成法式料理,推廣左鎮特色文化。 圖/吳季柔攝

夜色漸濃,台南左鎮二寮日出平台上,五張大長桌上擺設了金銅色的刀叉,燈光藏匿在竹筒中搖曳,月食饗宴正要開始。首屆台南左鎮月食祭是在地青年與國立成功大學學生合作的成果,他們將左鎮在地農產設計成法式料理,並舉辦古道探險、月桃手作等活動,於9日與31日開設晚宴,每場限額20位以保證活動品質。
Share:

cobadlands.blogspot.com

技術提供:Blogger.

關於

本部落格主要紀錄教育部第二期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SR)計畫 「惡地協作:淺山地區之區域創生與跨域實踐」之相關活動。「惡地協作」計畫為國立成功大學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之簡稱,本計畫立基本校人文社會科學中心2014-2019年間所執行之「科技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長期於台南左鎮進行社會實踐之基礎上,2020年起進一步透過申請教育部USR計畫,以「新體驗」、「新產業」、「新資訊」三個主題,將實踐場域擴大至西南惡地,範圍包含台南左鎮、龍崎、高雄田寮、內門等地,邀請成大校內跨領域師生,與地方組織及社群夥伴,進行結合惡地之場域教學與研究實踐。期許能夠建立在過去之基礎上,透過課程參與、研究深化、交流共學、資訊分享等多元方式,形成區域共學圈,協助惡地淺山地區的永續發展與創新經營。

歡迎回饋指教。

網頁建置成員:

張秀慈、黃奕綺、林潔、林佩潔、彭劭琳、蔡孟玲

網頁內容貢獻者:

吳虹玉、李文豪、林宏翰、林佩潔、林珊、林禹欣、林潔、郭佳妮、彭劭琳、廖紅雯、蕭柔、王薇婷、黃浩庭、陳品鈞、黃馨緯、林禹欣、黃任妍、莊秉元、林孟瑾、蔡孟玲、趙之為、郭玠佑、林宥祺、林筱棋、林玲安


collaborativebadlands@gmail.com


時間

標籤

搜尋此網誌

Labels

歷史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