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KU BEST團隊在經過七月份的壯遊尋找感動地圖計畫;以及10月份及11月底與左鎮公舘社區合辦之月食祭、第二屆葛鬱金節後,一方面意識到已有一段時間並未與當初協助團隊之老師們匯報近況,另一方面也希望老師能針對團隊接下來欲投入之文化部村落文化、教育部壯遊點等計畫以及成大新創加速中心之新創計畫提供建議。因此,NCKU BEST特邀秀慈老師參與討論,希冀在意見匯聚的過程中,能給予學生團隊在未來發展上更明確方向。
NCKU BEST團隊於11月前往台北參加壯遊成果發表,勇奪「走讀行腳獎」。
建築系同學杜昆翰首先向秀慈老師介紹成大新創計畫的脈絡與需求,提及其短期性、實驗性極高,然而實際創立公司卻又是團隊所需之機會與經驗。老師即針對未來成立工作室以及申請書撰寫方向提供建議,說明NCKU BEST欲與其他社會企業或創業團隊做出區隔,首先須盤點團隊優勢,並將學校、場域特色加以整合發揮,透過廣納各領域專業新成員提升自身競爭力,這對於未來工作室成立後之商業模式擬定尤其重要。
攝影/ 周泰全 |
團隊同學與老師討論,除了空間、遊程規劃以外,還能有哪些商業模式產出。
接著,由都計系林宏翰同學、趙之為同學與施孟彤同學分別針對文化部村落文化、教育部壯遊點計畫徵詢老師意見。林宏翰同學提及目前團隊已積極與高雄市田寮區惡地農夫工作室洽談,也在未來編撰在地刊物上已取得部分共識,然而由於先前並未接觸實際編撰的過程,因此希望老師能提供案例供團隊、地方工作室參考。老師首先提醒團隊寫該文化部計畫時應專注於刊物這項工作項目,而後端行政事務應與在地工作室協商處理。針對刊物撰寫之案例,則可參考日本紀錄食農精神之食通信、天下雜誌365款款行,又或者可參考網路專欄如上下游等,老師認為應在客群定義上取得共識,接著在執行專案時較能掌握方向並真正從中學習。接著,秀慈老師針對壯遊點之規劃也提醒之為同學應先確立規模,以及目前場域串聯情形。由於學生團隊欲將原先暑假走訪之壯遊湯姆生之路轉換為壯遊點,其路線之長、牽涉社區之廣並非目前NCKU BEST所能預期,故老師叮嚀同學應調查路線中的食住行育樂狀況,並且參考如島內散步、森社場所所舉辦之遊程,才能確保自身規劃具備一定專業度。
攝影/ 周泰全 |
同學思索著,如何將壯遊轉換為有系統之遊程。
討論會的最後,秀慈老師特別叮嚀帶領新成員認識團隊時,應確保初衷不受影響。此外,在帶領新人進入社區場域時,應特別注意彼此關係之建立,才能維持彼此緊密合作關係。學生團隊在一小時左右的討論會中收穫滿滿,未來勢必將能投入更多能量到各個場域中,協助在地發展。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