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發表】「人道建築的在地實踐」聽說-關於左鎮的故事

(文/陳彥霖;攝影/陳筱彤)

本課程的成果發表,透過「志工旅行:左鎮工作坊」理解傳統文化,並將獲得的資料整理,藉由後期的設計工作坊,撰寫成一篇篇為左鎮發聲的故事。  


「聽說-關於左鎮的故事」成果發表海報
(陳彥霖、陳筱彤製作)

同學們從故事架構的探索到故事內容的撰寫,最後思考如何以「聲音」為主,視覺為輔的展演方式,展現最適切的說故事效果,這些來自於同學們的創意發想,都以「聲音」為主的敘事媒材,在最後的成果發表「聽說-關於左鎮的故事」中,說故事給大家聽。


從一貓一狗相遇的「貓犬左鎮遊」到小孩跟隨小狗的奇遇「時光遺跡:左鎮之旅」,再從尋找一扇可以開啟的門「心靈匙鑰」到成長變身為左鎮夜裡的光「竹子在左鎮的半生」,從外地人到在地人的視角,譜寫出關於左鎮的故事序列。


經歷過一整個學期的學習,最後呈現以「聲音」作為主要的敘事媒材,以說故事的方式,讓聆聽者靜下來慢慢聆聽這些故事,這些故事都來自於同學們親身體驗過、經歷過,透過進一步的整理,撰寫出關於左鎮的故事,再述說出來。我認為這其實滿令人感動的,平時的我們都居住在城市當中,很多在地的資訊是不容易接觸到的,也經常得被社會所忽略,而我們透過這一學期的學習,藉由這四個關於左鎮的故事,提供為在地發聲的機會,讓更多人可以關注到這些故事、這些地方,長輩們也可以帶著晚輩的我們再次動手做竹火把,或是回憶過往的經驗、分享故事。這樣的機會實在很難得,也是意義深遠的一件事!

Share:

【活動紀錄】通識巡迴講座-環境生態保育:張秀慈副教授演講分享

 (文:侯育珊;攝影:侯育珊)

2023年10月12日(四)黃兆立老師的巡迴通識講座如一場獨特的盛會,特別感謝惡地協作的主持人—張秀慈老師的榮幸參與。張老師以其對環境生態保育的深刻理解,帶領我們進入了一場心靈與自然的對話。在張老師的引導下,我們首先探討了心目中的環境生態保育。她以其獨到的觀點,讓我們重新思考了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並激發了對自然界和生態系統的關懷。

接著,我們進入了有關農村的討論,張老師的深入分析讓我們重新定義了農村的概念,並深入了解了農村文化與生活方式的多樣性。我們討論了保育的對象事物,包括野生動植物、生態系統和自然資源等。此外,我們也討論了保育範疇,涵蓋了從個人行為到政策制定的多個層面。

惡地協作的概念引出了對淺山的探討,讓我們了解了淺山在地理、經濟和社會層面的角色與意義。進一步探討了村落消失和城鄉極化的問題。張老師指出,這些趨勢背後反映了社會發展中的種種問題,需要我們共同思考解決之道。惡地現況議題也是我們焦點關注的話題,從人口外移老化到法規限制發展,都凸顯了惡地面臨的挑戰與困境。



透過張老師的介紹,我們更加認識了惡地的特殊資產,如左鎮的清朝八景、化石,以及龍崎的竹編、放山雞和羊,這些寶貴的資源豐富了我們對惡地的認識。最後,我們深入探討了惡地在社會中的角色,張老師強調了其在維護生態平衡和文化傳承中的重要性,呼籲大家共同努力保護這片寶貴的土地。

張秀慈老師的講座不僅為我們打開了新的視野,更激勵了我們積極參與環境保育、保護文化遺產的決心。在她的指引下,我們期許未來能更深入地探索和呵護我們珍愛的自然與文化資產。





Share:

【成果發表】「成大 Book 一市」移動圖書館 “内”裡真好玩 期末成果展分享

(文/伍珮瑜,圖/伍珮瑜、劉姿佑) 


「成大 Book 一市」移動圖書館本學期課程為「前進偏鄉玩科學」課群之一,本組為由楊佳翰老師帶領的團隊,以地方創生為使命,秉持著服務設計的理念。我們走進了高雄內門區的木柵國小,透過豐富多元的活動,與小朋友們一同激盪思維、互相協助,共同孵化出讓內門成為旅遊熱區的創新方案 —— “内”裡真好玩。 即日起,到明年 2024 年 1 月 5 日,在成功校區總圖書館 1 樓大廳展出小朋友的創意結晶。

内門木柵國小為迷你型的小學,除了與其他偏鄉小學一樣學習資源不若城市充足外,小朋友亦較缺乏團體動能與互動合作共創等經驗。因此,本次服務動機與課程設計,以分組及工作坊討論方式,帶領小朋友體驗團隊共創的學習歷程,自地方創生視角出發,引導小朋友自閲讀與在地資源的認識及盤點出發,從中發展内門地區具獨特特色的觀光創生模式。


Share:

【蕃薯藤】開啟一場關於科技藝術的奇異之旅  成大科技藝術碩士生「崎駅點Mysterious Stop」12月16日起開展

  內容轉貼自蕃薯藤,連結請參考 https://n.yam.com/Article/20231206536500 




顛覆惡地初印象,9件作品如感官碎片般散落於此,邀請觀眾作為旅人,發車前進一場感官身歷其境的空間實驗。由國立成功大學科技藝術碩士研究生籌畫的以「崎駅點Mysterious Stop」為主題的成果展將於2023年12月16日至2024年1月7日在臺南市南區「藍晒圖文創園區 D棟37號」展出,以不同的形態與大眾進行藝術對話,欣賞新生代藝術家透過科技與藝術呈現的龍崎自然與地景,邀請民眾前來參觀體驗。

「親愛的乘客,歡迎蒞臨『崎駅點』。請索取一張免費車票,站穩腳步,我們即將抵達下一站──龍崎。」

龍崎,位於臺南東南邊境,寧靜的山不是常見的綠色風景,站在高處,能眺望綿延恢弘的月世界地景;雖被稱為惡地,實際走入,卻是生機暗湧。一趟小旅程,藝術家們實地走訪龍崎牛埔,透過五感逐漸拼湊起龍崎的真實,極其豐富的生態、地景、人文、歷史等,撥開僅存於文字、照片資料的表象,「龍崎」從外表的了無生機,一瞬之間,邁向了無限奇異。

本展覽由國立成功大學創意產業設計研究所陳明惠副教授指導,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國立成功大學科技藝術碩士學位學程主辦,臺南社區大學環境行動小組、國立成功大學惡地協作USR計畫協辦,成大研究生以龍崎為題,進行藝術創作。


張益誠〈崎景〉、〈龍崎遺跡〉將陶土混和龍崎土礦,以3D列印技術重塑當地地景痕跡;郭亭妤〈誤入崎途〉重塑自然山景,邀請觀眾透過測驗,以不同的形象視角重新探索、棲息於龍崎地區;林翊麒〈山之形色〉結合展場空間與惡地地勢的特殊性,觀眾能感受到仿佛從山洞走出,置身於如夢境一般的情境中;杜雅晴〈龍崎自然知音〉錄音採集當地聲音,在展場空間放大了聽覺,讓真正的龍崎來敘述關於它的風景、而〈月光崎勢〉則是一款兼具教學性與趣味性的桌遊,期望透過此一桌遊讓遊戲者能更具體地認識龍崎地區的各種議題;李冠臻、蘇莉婷〈山之行〉以模型結合地景模型,以童趣的視角帶領觀眾進入奇幻世界;鄭子芸〈脈〉將複雜的山形樣貌,以鏡為媒介,簡化成柔美的光影堆疊,重組再造山脈的波以折綿延;陳泓易、林子妍〈蒙提〉為一隻人工模擬生命樣態的幼龍,該生物結合龍崎地質地景與生態樣貌,反思人類與自然之共處之道。


本展覽也注重展覽現場與民眾的互動性,以大學社會責任(USR)精神,成大科藝學程碩士生張益誠特地在崎頂里社區照顧關懷據點,邀請社區居民一起以龍崎採集的土壤,進行陶藝工作坊共創, 並且在展覽期間也在藍晒圖文化園區小舖,舉行數場陶藝工作坊,使臺南市區與龍崎在地居民,能透過親手感受來自龍崎在地的土壤,加深對龍崎與我們生活的大臺南地區情感的建立。以及「月光崎勢」桌遊體驗,以龍崎地區擁有豐富的生態和地質特色發想,來製作符合SDG's永續發展目標及具有教學性、趣味性的桌遊,期望透過此一桌遊讓遊戲者能更具體地認識龍崎地區的各種議題。



「崎駅點 Mysterious Stop」 展覽時間:2023年12月16日至2024年1月7日(每日10:00─18:00) 
展覽地點:藍晒圖文創園區 D棟37號之 1、2 樓展出(台南市南區西門路一段689巷12號) 
開幕茶會:2023年12月16日 (週六)14:00─16:00 
指導單位:文化部、教育部、臺南市政府 
主辦單位: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國立成功大學科技藝術碩士學位學程 
協辦單位:臺南社區大學環境行動小組、國立成功大學惡地協作USR計畫 
陶藝工作坊報名網址: https://forms.gle/F2jnJ8fMv6hs7SgJ7

Share:

【活動記錄】與日本千葉大學鈴木雅之教授之台日交流

(文/林玲安、林筱棋;圖/林玲安)

因著2023年9 月在台日論壇與日本千葉大學院國際學術研究院的鈴木雅之教授結緣,惡地協作團隊於年末邀請鈴木教授蒞臨成功大學進行經驗交流,並於2023年12月4日舉辦【Badland Table-5】 臺日大學社會實踐經驗交流,以及下午偕同鈴木教授參訪本團隊在社會實踐的惡地場域。


Share:

cobadlands.blogspot.com

技術提供:Blogger.

關於

本部落格主要紀錄教育部第二期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SR)計畫 「惡地協作:淺山地區之區域創生與跨域實踐」之相關活動。「惡地協作」計畫為國立成功大學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之簡稱,本計畫立基本校人文社會科學中心2014-2019年間所執行之「科技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長期於台南左鎮進行社會實踐之基礎上,2020年起進一步透過申請教育部USR計畫,以「新體驗」、「新產業」、「新資訊」三個主題,將實踐場域擴大至西南惡地,範圍包含台南左鎮、龍崎、高雄田寮、內門等地,邀請成大校內跨領域師生,與地方組織及社群夥伴,進行結合惡地之場域教學與研究實踐。期許能夠建立在過去之基礎上,透過課程參與、研究深化、交流共學、資訊分享等多元方式,形成區域共學圈,協助惡地淺山地區的永續發展與創新經營。

歡迎回饋指教。

網頁建置成員:

張秀慈、黃奕綺、林潔、林佩潔、彭劭琳、蔡孟玲

網頁內容貢獻者:

吳虹玉、李文豪、林宏翰、林佩潔、林珊、林禹欣、林潔、郭佳妮、彭劭琳、廖紅雯、蕭柔、王薇婷、黃浩庭、陳品鈞、黃馨緯、林禹欣、黃任妍、莊秉元、林孟瑾、蔡孟玲、趙之為、郭玠佑、林宥祺、林筱棋、林玲安


collaborativebadlands@gmail.com


時間

標籤

搜尋此網誌

Labels

歷史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