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紀錄】湯姆生/馬雅各之路觀光整體發展計畫線上成果發表會

 

永續都市與地方行銷實習在110619日舉辦線上成果發表會

-


與近50位參與者一同分享一整學期的成果,同學以「湯姆生、馬雅各之路」為主體,除了結合二手資料外,更以場域踏勘、基地調查、演講及工作坊等等的方式,集結在地的意見與創意,串聯出深度旅遊不同種的方式。


因各界熱情響應,由永續都市與地方行銷實習的授課老師-秀慈老師開場,初步簡介課程緣起以及故事的開始,為第一次聽到「湯姆生馬雅各之路」作鋪陳。

湯姆生在1871年被馬雅各邀請一同踏上福爾摩沙,從高雄旗津至台南經左鎮、杉林、甲仙再到荖濃,看見台灣過去的熱帶自然美景、多元族群文化和當時的產業生活,透過鏡頭照出今昔對比。




而兩組同學經過一整學期的討論發展,定調出不同的主題,並為兩個主題分別提出不同的遊程規劃及設計建議。

其中「祝福之路」是由馬雅各醫師的理念發想而成,透過沿線徒步旅遊的方式讓遊客能夠深入在地,得到心靈沉澱及祝福。而「遇見.湯姆生」則是以湯姆生在旅途中所見所聞作為主題,期望遊客可以透過體驗旅遊的方式,與湯姆生一同看見在地多元的色彩。


在兩組分享完後,許多參與的夥伴提出實務上的經歷及建議,更透過互動回饋的方式,分享自己的看法及提出未來可以會為這條路做些什麼?讓整個活動不在只停留在構想,每個人都可以付諸實際,為這條路增添更多的可能性。


線上成果發表會大合照










Share:

【新聞轉載】以馬雅各、湯姆生之路串聯社區觀光 成大都計系秀成果-自由時報記者劉婉君

以馬雅各、湯姆生之路串聯社區觀光 成大都計系秀成果
記者劉婉君/台南報導
https://news.ltn.com.tw/news/Tainan/breakingnews/3576051?fbclid=IwAR3YpBEFgV29KsgyHNfpgsxjgB9c_118LxyN6Iu6OkqtBCCYdMGB539aOqY

-


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永續城市與地方行銷課程師生,
於國內疫情嚴峻前,曾走訪高雄內門木柵等昔日湯姆生拍攝的場景。


有「台灣醫療宣教之父」之稱的馬雅各醫生逝世100週年,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師生,以馬雅各、湯姆生之路為主題,進行串聯台南、高雄農村社區觀光的規劃,並透過線上成果發表會,希望為農村深度旅遊找出更多可能性。

1871年,馬雅各與英國攝影家湯姆生,從台南左鎮到高雄內門、杉林、甲仙、六龜等地,探索南台灣客家、西拉雅、大武壠族等多元族群聚落,馬雅各一路行醫傳教,湯姆生則透過沿途拍攝的近60幅濕版攝影及文字紀錄,於150年前向國際展現這條深入南台灣、穿越惡地形的福爾摩沙壯遊路線。

文史工作者游永福花費近20年,於著作「尋找湯姆生:1871臺灣文化遺產大發現」中重現這條徑,並啟動列入世界線性文化遺產的地方倡議。成大都計所老師張秀慈帶領永續城市與地方行銷課程學生,結合偏鄉服務及社會實踐精神,從觀光發展的角度,進行馬雅各湯姆生之路整體規劃。

學生以「祝福之路」、「遇見湯姆生」2個方案為主題,針對路徑上各個社區既有的小旅行能量加以串連,分別設計徒步旅遊及體驗旅遊路線,在防疫期間,採取線上方式發表成果,包括簡報、故事地圖、線上回饋等分享,吸引社區、民眾、相關單位約60人參與,也對學生的規劃給予肯定。

成大都計所碩一生潘姸伶表示,規劃過程中曾數度迷失,經老師提醒思考湯姆生與馬雅各在路徑上、土地上感受到什麼?以及規劃的本質是以在地居民作為思考,才慢慢的拼湊出最後的觀光計畫。

碩一生陳若璞表示,湯姆生馬雅各之路除了是歷史古徑外,更能串聯沿途小而美的在地特色,創造偏鄉觀光發展的契機,藉由課程的在地實踐,帶給地方被看見的可能,也希望持續的參與和行銷,可以凝聚更多熱愛土地的人,建立綿密的支持網絡,使偏鄉地方的美有機會讓更多人知道。


成大都計所和社區、業界合作,於全國第三級疫情警戒前,
至高雄杉林日光小林社區辦理觀光資源盤點工作坊。

Share:

【活動紀錄】移動圖書館線上發表


  因應疫情,原本要以邀請合作夥伴共同參與實體展覽的方式,轉變為線上發表。

  雖然如此,學生們仍然很努力的線上討論、製作簡報以及練習報告,因為課程是分組進行,不同組別除了出車目的地不同外、設計的活動也都不一樣。



  看似皆不同的活動中,各組其實也有雷同的部分-書,有些組別是以書本內容為活動設計出發點,有些組則是營造自在徜徉書海的氛圍。


  本課程為圖書館主辨,邀請各領域的老師共同授課,因此線上發表的畫面顯得格外熱鬧。



  滿滿的人頭格子中,有沒有發現誰在其中?



答對啦!蘇校長也有線上參與呢!


還有充滿活力的館長!


  要把一學期課程完成,想必是很具挑戰性的,從一開始的前置作業、學生們發想、出車當下的突發狀況等等,很慶幸龍崎組的學生們一一完成並順利出車,也感謝學校提供這些機會學習。

Share:

【活動紀錄】5/29人道建築的在地實踐期末成果發表暨專題演講

 

 
圖、文:陳品鈞


5/29(六)早上9:00-12:00為「人道建築在地實踐」課程期末的成果發表會

原先課程的期末要回左鎮的公館社區與他們分享成果,因為疫情升溫緣故改為線上舉行
邀請左鎮公館社區的柳足姊、賴政達老師、老農夫咖啡的溫榮泰先生與都市里人的劉建億經理
擔任講評人共同參與課程的期末發表會,與他們分享同學們在課堂中完成了三幅屬於左鎮感動的故事!並在最後一小時由劉建億經理為我們帶來都市再生的專題演講,完成很感動的成果分享會。

:MUSE組別分享「老屋」——阮一世人的歸宿

圖:笑嘻C組分享人與自然的老故事

圖:
乖乖隆D咚 韭菜炒大蔥組分享上學之路

圖:劉建億經理分享都市再生的專題演講紀錄



在籌備線上的成果會時印象深刻的事情是我們邀請的其中一位講評人是四月到社區志工旅行時拜訪的耆老,經營老農夫咖啡的溫榮泰先生,但因為沒有使用過線上的視訊會議,於是在分享會前幾天透過電話教學,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到的講解然後測試,後來終於成功連上的時候覺得好感動,非常的佩服耆老溫先生學習的精神,是一個不斷讓自己吸收新知識讓人敬佩的長者。

圖:溫榮泰先生講評

雖然在成果會當天雖然遇到了網路不穩、聲音的狀況與時間掌握的問題,但是一點也不影響成果會帶來的感動!
活動當天除了有課堂的同學老師與講評人們,還有之前訪談的木炭伯鄭正德先生,還有USR惡地協作的夥伴一起在線上聆聽,透過網路串聯了彼此一起參與這場成果分享會。

聽著三組同學們各自從他們完成的story map為左鎮說故事,感受到了進入社區時與人之間的情感以及在地人對於家鄉的認同感,透過說故事,從以前上學走過的路、人與自然相處的風貌、從老厝凝聚人之間情感的故事中,串連起一個又一個屬於左鎮這片土地的記憶,也串起在這堂課一起學習的我們與左鎮的情感。看著同學分享與講評人的回饋,帶來了滿滿的感動與溫度,透過回饋給予我們的啟發,也讓我們去思考許多如何可能性。

圖:柳足姊給予同學們回饋


最後的小感言是這學期很開心能夠擔任助教跟著老師與同學在這堂課中學習,實際進入社區和當地的居民相處透過蒐集資料、訪談、測繪老厝更認識這片土地,大學時期就喜歡拜訪社區與人交談的我,在這次的課程關係又能再次進入社區,而認識了左鎮,或許對很多人而言,這裡交通不方便,人口進入高齡化,但是在這裡我卻看見了屬於左鎮才有的回憶,有為了老家每日來回守護家園經營的長者,有不是出生於左鎮但為了社區能夠更好而留下來努力的社區工作者,這些都是在這堂課老師和同學帶我們看見的,這場期末成果分享會並不是告一個段落,而是另一個開始,開始思考如何繼續為土地說故事。


畫了一張我們大家在志工旅行時拍下的照片紀念


Share:

【活動紀錄】初探湯姆生馬雅各之路觀光主題資源盤點工作坊

 

永續都市與地方行銷實習在110511日於日光小林社區發展協會舉辦織工作坊



為了讓同學更深入了解在地,與澄田整合規劃有限公司一同規畫舉辦此次工作,透過工作坊的方式,讓同學們可以收集在地資訊、並與地方締結關係。



在工作坊的最開始,先是透過老師的引言讓參與者能大致了解工作坊流程,接著由同學透過簡報,介紹湯姆生故事的源起與地方連接性,最後是本次工作坊的重點
-現況資源盤點,透過分組與社區夥伴討論社區魅力地點以及與湯姆生馬雅各之路主題性的連接。

很多同學都表示最重要的收穫感覺是問問題的方式,在與社區夥伴討論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總是會用需要解釋的名詞,甚至連秘境都是需要好好思考是否應用得當,真的是需要再經過磨驗才行。

本次的學習不僅是在社區夥伴身上學習到當地的資訊,澄田的夥伴也幫助同學跟社區夥伴討論的議題能夠更加深入。


活動最後的大合照


Share:

【活動紀錄】永續都市與地方行銷實習-場域踏勘

 


永續都市與地方行銷實習在110323日至左鎮、內門及甲仙進行為期一日之場域踏勘


早上先至左鎮公舘社區,從公舘社區的前總幹事柳足姊的導覽中認識到了葛鬱金種植、再製;也在快樂農場的蕙琪牧師娘的帶領之下,到了木柵巖,在行經的過程中了解到了當地生活的文化以及植物的知識,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牧師娘帶領著大家走到巨石的片段,走過湯姆生之路的路線,深刻的感受當時要帶著濕版攝影器材到那個地方的不容易,以及牧師娘說他們小時候都在這裡嬉戲,這種穿越時空的新舊交替景點更能觸動人心。


當天的中餐為牧師娘的手爐菜、也體驗親手洗愛玉的樂趣,同學們都玩得不亦樂乎,其實因為路程的關係,我們又驅車前往甲仙。


手作愛玉體驗

在甲仙圖書館與永福老師再相聚學習湯姆生的攝影故事,以及認識甲仙愛鄉社區發展協會的夥伴。從協會的夥伴分享八八風災過後對觀光的衝擊以及人口流失的情況,一幕幕都非常具衝擊感,讓同學更加認識這裡並點亮大家想為付出一點努力的心。


於木柵巖大合照




Share:

 

【活動紀錄】Book一市---龍崎探索去

文:周子妤/圖:移動圖書館團隊日期:2021/06/06

  時序入夏,高溫燠熱及梅雨鋒面輪流陪伴我們,遙想一個月前跟大學生們共同前往龍崎的經驗,對比著現今因為疫情無法出門的情景,令人感嘆不已。

  猶記課程一開始同學彼此間的不熟識,經每週的討論激盪火花、準備相關活動、實地拜訪龍崎國中至當天實際操作,最後還有6/8的線上發表,這學分,得來不易。



  課程主旨是要將書帶入圖書資源相對缺乏的地區,不過有趣的是大學生們用自己的方式轉化知識,設計活動及跑關,希望讓中學生能夠在遊戲中接收他們想傳達的訊息;尤其設計了龍鳳果醬以及竹筍冰沙製作,頗受龍崎國中的學生喜愛。



  參與惡地協作計畫已有一段時日,這個以USR(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為核心價值的計畫讓我反覆思考,直到課程即將結束前大學生們的回饋與學習反思。某位大四學生寫道:「在成功大學的最後一學期,我決定好好把握僅存的時光,盡我身為大學生的社會責任。」
我想,這就是答案。



Share:

【活動紀錄】惡地探查:初訪內門地區

    高雄台南交界處的惡地地形,散落在高雄的內門和田寮,以及台南的龍崎,三個鄉鎮發展皆有所不同。五月十四日,由成大歷史系陳文松老師領隊,帶領授課同學前往本學期所要調查地區,高雄市內門區。

    此次田調的過程,是要讓授課同學們對於內門地區有一基本的了解。因此,首要出發的地區為內門區公所。當天由區長向同學們介紹內門地區的歷史發展,以及近年來的社區規劃等項目。第二個地點則是快樂農場,農場主人為長老教會的牧師。過去內門地區是長老教會傳教士馬雅各在南部山區重要的一個傳教地點。透過牧師夫婦,介紹內門地區教會的發展。最後一個地點則是參訪的當地的廟宇,內門順賢宮,其為傳承宋江陣文化的重要據點,隨著所培養的陣頭代表臺灣出國進行文化交流,以上,透過三的地點的參訪,讓同學們對於內門地區的歷史人文發展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和認知。

文/圖提供 黃浩庭

     圖一:內門區公所大合照
                                   

     圖二:快樂農場牧師夫婦

  

     圖三:內門順賢宮



Share:

cobadlands.blogspot.com

技術提供:Blogger.

關於

本部落格主要紀錄教育部第二期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SR)計畫 「惡地協作:淺山地區之區域創生與跨域實踐」之相關活動。「惡地協作」計畫為國立成功大學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之簡稱,本計畫立基本校人文社會科學中心2014-2019年間所執行之「科技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長期於台南左鎮進行社會實踐之基礎上,2020年起進一步透過申請教育部USR計畫,以「新體驗」、「新產業」、「新資訊」三個主題,將實踐場域擴大至西南惡地,範圍包含台南左鎮、龍崎、高雄田寮、內門等地,邀請成大校內跨領域師生,與地方組織及社群夥伴,進行結合惡地之場域教學與研究實踐。期許能夠建立在過去之基礎上,透過課程參與、研究深化、交流共學、資訊分享等多元方式,形成區域共學圈,協助惡地淺山地區的永續發展與創新經營。

歡迎回饋指教。

網頁建置成員:

張秀慈、黃奕綺、林潔、林佩潔、彭劭琳、蔡孟玲

網頁內容貢獻者:

吳虹玉、李文豪、林宏翰、林佩潔、林珊、林禹欣、林潔、郭佳妮、彭劭琳、廖紅雯、蕭柔、王薇婷、黃浩庭、陳品鈞、黃馨緯、林禹欣、黃任妍、莊秉元、林孟瑾、蔡孟玲、趙之為、郭玠佑、林宥祺、林筱棋、林玲安


collaborativebadlands@gmail.com


時間

標籤

搜尋此網誌

Labels

歷史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