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發表】「日治台灣日常生活史研究專題」0627期末發表會

 (文/劉泓甫;攝影/劉泓甫、林郁凱、盧明均)


  2023年6月27日(二)「日治台灣日常生活史研究專題」課程於歷史系館25234會議室舉辦期末發表會,本學期修課同學透過口述訪談、田野調查以及史料文獻整理,進而針對臺南左鎮地區撰寫期末專題研究報告。這次的主題可以說是相當多元,除了整理「化石爺爺」陳春木的個人生命歷程,其餘像是草山月世界歷史影像、岡林地區李家古厝、畑中修墜機事件、左鎮地區教會發展以及當地女性教育都有所著墨。

文松老師為發表會開場致詞
文松老師為發表會開場致詞



Share:

【勁報】元宇宙在左鎮 成大×左鎮國小攜手地方數位創生科技課成果發表

 內容轉貼自勁報,連結請參考 https://n.yam.com/Article/20230616521159


新聞圖片


【勁報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人口外移帶來滅村挑戰的惡地,面臨著地方學校少子化嚴峻局面,如何發展特色學校應對可能廢校危機,是淺山區域共同關注重要議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國立成功大學自111學年展開與左鎮國小「地方數位創生」USR教學實踐計畫合作,6月15日在成大大成館舉行本學期成果發表 「元宇宙在左鎮」,展示國小生科技課學習成果。


成果發表會以線上和線下結合方式進行。左鎮國小校長楊靜芳校長透過線上參與表示,感謝成功大學持續性關心惡地發展,提供學生良好學習機會,本次作品讓她感受到小朋友創意無限,期望地方數位創生課程可以延續,為惡地帶來翻轉機會,也希望透過與成功大學及區公所合作,培養更多科技人才,為左鎮帶來科技生機。


左鎮區公所農業及建設課課長莊智樑也在線上參與時對成大團隊表達讚許,帶領小朋友創作線上虛擬角色,讓全世界可以看見左鎮美麗。

帶領小朋友實地到成大校區參與實體活動的左鎮國小王鍠文主任,除了對合作團隊表達感謝外,更表示透過成功大學協助,小朋友能夠將左鎮老街建立在元宇宙中,日後民眾就可以實地參觀或透過線上方式探索左鎮,線上與線下都能推動左鎮觀光業發展。


國立成功大學111學年上學期,都市設計系張秀慈副教授帶領研究生團隊與左鎮國小科技主任,也是成大交通管理系校友王鍠文老師合作,共同帶領四年級國小生進行特殊教學,從認識左鎮老街開始,教導學生們使用線上地圖Google My Map記錄並講述地方故事;透過這種方式讓小學生從傳統戶外教學形式升級至建構地方數位地圖,並在數位應用中深入了解自己家鄉;學年下學期則由工業設計系簡瑋麒助理教授接續,推動並激發小學生們在數位科技創意運用,同時也讓學習作品富有人文關懷和文化永續性。


簡瑋麒助理教授與研究生團隊先帶領小學生運用線上虛擬社交平台gather.town打造「像素惡地」,接著把左鎮老街商店、車站遺址、古厝、重要遺產和故事轉換為元素,在「像素惡地」中創造他們心中左鎮老街;過程中,小學生們不僅學習如何收集素材、設計腳本及運用物件來講述故事外,同時也必須克服全英文數位繪畫工具的使用來進行創作,將自己創作與元宇宙結合,呈現出全新科技敘事作品。


簡瑋麒老師表示,上、下二學期「地方數位創生」USR實踐成果發表特具巧思,新穎方式創造與地方共感機會,如上學期課程發表以左鎮老街方修復完成老屋為舞台,讓孩童在老街騎樓下進行展演,使地方耆老再次感受到老街生氣,本學期則邀請左鎮國小師生到成大校園,拉近大學與偏鄉距離,再透過線上發表形式,將資訊分享給對惡地感興趣民眾,希望透過建構孩子數位科技能力同時,也提升孩子們對家鄉及自我之認同感與自信心。


成大惡地協作USR計劃以設計、科技、資訊領域優勢,規劃新體驗、新產業、新資訊三項目標,深入西南惡地與場域夥伴協力,連結產官學資源,希望透過跨區域及跨領域協作,開創淺山地區產業新可能,打造大學與地區結合學習生態圈,培養大學生社會責任,落地實踐經驗;團隊目前合作惡地偏鄉學校包括臺南左鎮國小、光榮實小、高雄內門木柵國小,期許能結合成大科技力和設計力,與地方師生在地方創生路上實踐出新的可能性。

(國立成功大學提供照片)

新聞圖片新聞圖片

Share:

【成大新聞中心】元宇宙在左鎮 成大攜手左鎮國小「地方數位創生」科技課成果發表

 內容轉貼自成大新聞,連結請參考https://news-secr.ncku.edu.tw/p/404-1037-254991.php



文、圖 / 成大工業設計學系、翁藍莉  
 
成功大學惡地協作 USR 團隊攜手左鎮國小,今  (15 ) 曰發表科技課成果 —「元宇宙在左鎮」
 
人口外移帶來滅村挑戰的惡地,面臨著地方學校少子化的嚴峻局面,如何發展特色學校應對可能廢校的危機,是淺山區域共同關注的重要議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國立成功大學自111學年展開與左鎮國小「地方數位創生」USR 教學實踐計畫合作,今(15)日在成大大成館舉行本學期成果發表 —「元宇宙在左鎮」,展示國小生科技課的學習成果。
 
成果發表會以線上和線下結合的方式進行,本次「元宇宙在左鎮」的作品期望讓更多人看見左鎮的美麗
 
成果發表會以線上和線下結合的方式進行。左鎮國小校長楊靜芳校長透過線上參與並表示,感謝成功大學持續性關心惡地的發展,提供學生良好的學習機會,本次的作品讓她感受到小朋友的創意無限,期望地方數位創生的課程可以延續,為惡地帶來翻轉的機會,也希望透過與成功大學及區公所的合作,培養更多的科技人才,為左鎮帶來科技生機。左鎮區公所農業及建設課課長莊智樑也在線上參與時對成大團隊表達讚許,帶領小朋友創作線上虛擬角色,讓全世界可以看見左鎮的美麗。
 
帶領小朋友實地到成大校區參與實體活動的左鎮國小王鍠文主任,除了對合作團隊表達感謝外,更表示透過成功大學的協助,小朋友能夠將左鎮老街建立在元宇宙中,日後民眾就可以實地參觀或透過線上方式探索左鎮,線上與線下都能推動左鎮觀光業的發展
 
國立成功大學111學年上學期,都市設計系張秀慈副教授帶領研究生團隊與左鎮國小科技主任,也是成大交通管理系校友王鍠文老師合作,共同帶領四年級國小生進行特殊的教學,從認識左鎮老街開始,教導學生們使用線上地圖 Google My Map 記錄並講述地方故事。透過這種方式讓小學生從傳統的戶外教學形式升級至建構地方的數位地圖,並在數位應用中深入了解自己的家鄉。學年下學期則由工業設計系簡瑋麒助理教授接續,推動並激發小學生們的在數位科技的創意運用,同時也讓學習作品富有人文關懷和文化永續性。
 
成大工業設計系簡瑋麒助理教授與研究生團隊,本學期帶領小學生運用線上虛擬社交平台,打造元宇宙在左鎮
 
簡瑋麒助理教授與研究生團隊先帶領小學生運用線上虛擬社交平台 gather.town 打造「像素惡地」,接著把左鎮老街的商店、車站遺址、古厝、重要遺產和故事轉換為元素,在「像素惡地」中創造他們心中的左鎮老街。過程中,小學生們不僅學習如何收集素材、設計腳本以及運用物件來講述故事外,同時也必須克服全英文的數位繪畫工具的使用來進行創作,將自己的創作與元宇宙結合,呈現出全新的科技敘事作品。
 
簡瑋麒老師表示,上、下二學期的「地方數位創生」USR 實踐成果發表特具巧思,新穎的方式創造與地方共感的機會,如上學期課程發表以左鎮老街方修復完成的老屋為舞台,讓孩童在老街騎樓下進行展演,使地方耆老再次感受到老街的生氣,本學期則邀請左鎮國小師生到成大校園,拉近大學與偏鄉的距離,再透過線上發表的形式將資訊分享給對惡地感興趣的民眾,希望透過建構孩子數位科技能力的同時,也提升孩子們對家鄉及自我之認同感與自信心。
 
左鎮國小學童在當地老街的餅舖中取材紀錄。左鎮國小王鍠文主任提供
 
成大惡地協作 USR 計劃以設計、科技、資訊領域優勢,規劃新體驗、新產業、新資訊三項目標,深入西南惡地與場域夥伴協力,連結產官學資源,希望透過跨區域及跨領域協作,開創淺山地區產業新可能,打造大學與地區結合的學習生態圈,也培養大學生的社會責任,落地實踐經驗。團隊目前合作的惡地偏鄉學校包括台南左鎮的左鎮國小、光榮實小,以及高雄內門的木柵國小,期許能結合成大的科技力和設計力,與地方師生在地方創生路上實踐出新的可能性。
Share:

【成果發表】「生態學實驗課」期末成果發表

(文/ 涂肇中;攝影/ 涂肇中、許惠晴)

由生命科學系生態組的李亞夫老師所指導的「生態學實驗課」的課程,藉由探討生物與環境的關係,內容包括構造、生理及行為上的適應,族群統計、成長與調節,生物間的相互作用,生物防治,群落結構與消長、島嶼生態。生態系的種類,生態系內能量的流動、物質的循環、污染及環境的保護。並透過實際操作實驗,了解生態學的研究方法及原理 建立學生基本生態觀察、試驗設計以及資料分析的能力。 培養現代及整體的生態學研究思維。 

其中生態學實驗課包含前往高雄茄萣濕地(調查水鳥個體生態)、台南虎山林場旁的野地(調查族群生態)和台南虎山林場(調查群集生態)等等。



首先,學生可以學習常見溼地水鳥 (如鷺科、鴨科、及鷸鴴科) 之物種辨識。藉由追蹤觀察水鳥的個體行為來熟悉動物行為田野調查的方法與技巧,瞭解並比較不同物種與個體間之行為 (如覓食、理羽、打鬥) 模式與生態特性。並探討生物間互動及棲地環境對個體行為的影響。

接著,學生可以實際操作小型囓齒及食蟲類哺乳動物調查方法與種類辨識,學習應用捕捉標放法估計族群數量。並探討棲地間的差異如何形成族群的數量、分布、和物種組成,從中瞭解都市周遭殘存野地中小型囓齒及食蟲哺乳動物族群。

最後,學生可以學習使用定點計數法 (point count) 及穿越線 (transects) 調查動物的群聚組成。並 探討植被組成與生物群聚組成的關聯,從中了解動物的群聚組成與種間交互作用的關係。因而 熟悉群聚異質性 (heterogeneity)指數的計算與涵義。 



Share:

【成果發表】「永續都市與地方行銷實習」期末成果分享

(/葛函昕;攝影/張秀慈、翁盧彥安、趙之為)

111學年下學期由都計系張秀慈老師開設的永續都市與地方行銷實習課程,以龍崎為計畫範圍分別從產業遺產(竹產業)、自然遺產(惡地泥岩)兩大文化主題進行台南淺山地區之觀光規劃,規劃成果分別提出以竹產業為題的「竹啟龍崎-台南市龍崎區竹產業觀光發展計畫」方案與以泥岩惡地為題的「崎聚一塘-西南惡地整體觀光發展策略規劃暨龍崎牛埔地質公園暨自然保留區細部計畫」方案,藉由兩大主題深入了解在地需求及觀光議題,以此建構觀光系統並彙整相關資源,發展出具備龍崎特色且能銜接實務之觀光發展計畫。

課程藉由訪談及田野調查深入了解地方議題

Share:

【台灣生活新聞(新永安電視台)】走進龍崎 成大團隊打造深度旅遊成果發表-新永安新聞

 內容轉貼自台灣生活聞,連結請參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UCOkB5RCj8




臺南的龍崎和左鎮 因為特殊的惡地地形 被看好觀光潛力 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的師生 透過進駐龍崎地區 以泥岩地形和竹子產業 發展出兩大主題的深度旅遊方案 13號在龍崎區公所舉辦成果發表會 邀請地方團體和民眾共同參與 為未來的觀光發展來打開新的方向

Share:

【聯合新聞網】成大師生實地踏查 針對龍崎觀光發展提出2方案

 內容轉貼自聯合新聞網,連結請參考 https://udn.com/news/story/6928/7231922?fbclid=IwAR12Zoa4tMElIxNGcCPRizCdGig9qn54Zn8YOjxLQbPp1i1u9x81yE7g9Kw


成大都市計畫研究所師生,針對兩項區內特色規劃觀光發展計畫,今天在區公所進行成果發表。記者李文德/攝影

成大都市計畫研究所師生,針對兩項區內特色規劃觀光發展計畫,今天在區公所進行成果發表。記者李文德/攝影

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師生,今年2月前往龍崎區進行實習課程實地踏查,將竹產業及泥岩惡地盤點,並且與當地居民共同開工作坊,針對兩項區內特色規劃觀光發展計畫,今天在區公所進行成果發表。副教授張秀慈表示,希望學生對於龍崎的地景、產業等不同層面的了解,將當地未來發展的觀光效益最大化。


9位碩班一年級學生,將龍崎的發展量能分為兩大主軸,竹產業及泥岩惡地。從當地豐富的刺竹資源,與鄰近182縣道的景點串聯,規劃竹業主題休閒園區,民眾們能夠認識在地產業文化,再以實際體驗認識龍崎的竹業;另一方面學生們運用泥岩惡地的地形,設計深入旅遊與遺產旅遊,將牛埔農塘及龍崎工廠結合,打造成龍崎的「月世界」。


張秀慈表示,這次成果發表報告後,第二階段還會再與當地民眾開設工作坊,一同討論他們設計方案執行的可能性與效益。讓這場對話成為龍崎觀光的「起點」。不讓遊客只有停留當地片刻,期盼能夠轉變為常客。


龍崎區長陳新澈表示,學生們規劃的兩大計畫,具有深度研究。對於龍崎區的產業、觀光有所幫助,未來希望能夠借重學生的意見。

參與規劃的學生表示,學習到更多的是對於在地資源的了解,和居民們討論規劃的過程中,更知道在地想要的發展是什麼。


成大都市計畫研究所師生,針對兩項區內特色規劃觀光發展計畫,今天在區公所進行成果發表。記者李文德/攝影
成大都市計畫研究所師生,針對兩項區內特色規劃觀光發展計畫,今天在區公所進行成果發表。記者李文德/攝影

成大都市計畫研究所師生,針對兩項區內特色規劃觀光發展計畫,今天在區公所進行成果發表。記者李文德/攝影
成大都市計畫研究所師生,針對兩項區內特色規劃觀光發展計畫,今天在區公所進行成果發表。記者李文德/攝影
Share:

【成果發表】「城鄉生態學與循環經濟」台南都市與郊區鳥類生態調查

(文/ 涂肇中;攝影/ 涂肇中、許惠晴)

由生命科學系生態組的李亞夫老師所指導的「城鄉生態學與循環經濟」的課程,藉由探討、調查台南都市及郊區的公園與綠地的環境中,生物種類和生物間的相互作用、環境和植被與生物間的關係。藉此了解城鄉社區自然生態環境的元素、歷程、動態、及其與人類的關係。並將學習成果轉換成素材,協助城鄉社區環境教育,達成促進環境永續與生態復育的目標。


此調查探索城鄉環境中的公園與綠地,生物所利用的棲地和資源,還有與人類活動的交互關係。於 台南的市區至郊區,進行物種的調查與棲地、微棲地種類的利用。希望能夠讓當地居民認識自己所居的環境,並提供建議。

而調查區域於台南的市區至郊區中的公園與綠地(包括總共17個台南的行政區域)進行多次的鳥類和植被環境調查。 在公園綠地範圍中,以慢步行走的方式進行整個公園綠地的調查。並且記錄目擊或聽到的動物,包括時間、與觀察者距離、離地距離、棲地和微棲地類型、 動物行為……等。

此調查記錄到22種鳥類,(大冠鷲、、大卷尾、小卷尾、五色鳥、白尾八哥、白腰鵲鴝、白頭翁、竹雞、洋燕、紅鳩、紅嘴黑鵯、家燕、麻雀、斑文鳥、樹鵲、黃鸝、黑枕藍鶲、黑冠麻鷺、綠繡眼、翠翼鳩、鳳頭蒼鷹、黑翅鳶) 其中有3種特有種,9種特有亞種,3種外來種。而原本鮮少在台灣地區被記錄到的黃鸝和翠翼鳩(台灣留鳥),在調查中能一窺其身影,值得慶幸。另外,在龍崎區、玉井區和左鎮區都有記錄到許多台灣本土物種和特有種。




       

Share:

【勁報】成大環境永續與教學承諾拿下佳績 社會參與面向表現搶眼

 內容轉貼自成大新聞,連結請參考 https://today.line.me/tw/v2/article/kEZPe3q





【勁報/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2023年「天下USR大學公民」調查最新榜單出爐,在公立一般大型組(6000人以上),國立成功大學位居榜首;「近年USR(大學社會責任)已是成大校務推動與發展的首要核心元素,並以 SDGs 為主軸,全力發展全校師生社會意識與實踐力,而這也成為大學與社會永續發展的關鍵助力」。成大校長沈孟儒說,其實從前校長蘇慧貞時代開始,就奠定社會影響力為治校重點,而永續延續能量只會愈來愈搶眼。

今年「天下USR大學公民」調查共針對145所大學發出問卷,最終有116所學校回卷;這份調查兼容環境永續、社會參與、大學治理、教學承諾4大構面,是國內構面最完整,也最具分量大學公民責任成績單。

天下雜誌報導指出,成大在減碳有亮眼表現外,社會參與和保育作為也不容小覷;已有20多年歷史成大鯨豚救援團隊,是南部最重要鯨豚搶救團隊,也是大學守護生物多樣性表徵;而成大能在USR上有活躍表現,靠的正是如鯨豚救援團隊一般,善於發揮系所特色,與在地環境與社區共好團隊。

天下雜誌報導分析指出,成大在2019年曾取得「天下 USR大學公民」調查公立組冠軍,今年重回公立一般大型組第1名寶座;究其原因,除環境永續與教學承諾拿下榜首佳績,社會參與面向也有不俗表現;於4月底公布教育部USR計劃最新一期結果,成大獲補助件數就有4件。

成功大學今年共有4個計畫通過教育部第3期(112-113年)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USR ),分別是由教育研究所董旭英教授主持「相伴2026:互為主體、互利共好、底蘊再創 」(永續發展類國際合作型);生命科學系蔣鎮宇特聘教授主持「臺南400年:從倒風內海到東原山林溪北傳統特色產業升級之路:復振與新生」(永續發展類特色永續型);都市計劃學系張秀慈副教授主持「惡地協作 2.0:H.E.A.R.T.串起共學、共做、共感淺山心生活」(大學特色類深耕型),及建築系張珩特聘教授主持「長短樹下的微風-環境療癒場域之建構」(大學特色類萌芽型)。

成功大學在執行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計畫涵蓋5個社會實踐主題,包含「知識技術轉譯」、「文化底蘊再創」、「社會永續智庫」、「跨世代新人才」以及「共融友善環境」;這5個主題是成大實踐USR核心精神,針對臺灣社會面臨挑戰提出解方,更是出自於對南臺灣產業特質及生活特性深刻理解,實踐與地區和諧共生永續性發展。

沈孟儒校長表示,成大以教育躍升帶領,深化對社會貢獻廣度,以培育人才與創造知識作為大學使命基盤;有系統且持續地建構大學生盡社會責任核心概念,推動大學與社會連結,培養人才實踐精神,進而達成以學術行動力關懷社會目標;成大也積極建立與全球大學USR國際連結及場域合作,開發全球永續發展之國際議題。

成大社會創新型USR資源中心召集人陳玉女副校長表示,成大自2016年起由蘇慧貞校長開始推行跨領域合作計畫,推出「踏溯台南」跨院通識教育核心課程,從而開啟參與推動成大USR實踐契機;如今「踏溯臺南」跨得又更大了,從大學端到城市端,九大學院都要走出校園跟城市地方文史工作者、文化機構去媒合,必須合作領域相當多。

陳玉女副校長表示,USR需要深層的研究才有辦法提供深化的教育或提出實質研究觀點讓政府、各個單位團體在落實政策時能有所依循;而要跨領域則必須要有專業核心價值,才知道自己所需要的是什麼;因此,USR實踐在跨領域合作交融過程中,也會慢慢增強老師自己教學研究內涵。

再來,「人才培育需要透過社會實踐來了解所學要如何應用。」陳玉女副校長表示,成大人才培育強調與現實結合,透過USR實踐成大希望培育的是具有公民力學生,讓學生可與世界嫁接、與社會連結,真正落實大學社會責任;因此「學生必須要有人文關懷,也就是他要有溝通能力、他要有同理心,能去感受這個地方發展過程與困境,才會想去服務它、提升它。」(國立成功大學提供照片)


Share:

cobadlands.blogspot.com

技術提供:Blogger.

關於

本部落格主要紀錄教育部第二期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SR)計畫 「惡地協作:淺山地區之區域創生與跨域實踐」之相關活動。「惡地協作」計畫為國立成功大學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之簡稱,本計畫立基本校人文社會科學中心2014-2019年間所執行之「科技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長期於台南左鎮進行社會實踐之基礎上,2020年起進一步透過申請教育部USR計畫,以「新體驗」、「新產業」、「新資訊」三個主題,將實踐場域擴大至西南惡地,範圍包含台南左鎮、龍崎、高雄田寮、內門等地,邀請成大校內跨領域師生,與地方組織及社群夥伴,進行結合惡地之場域教學與研究實踐。期許能夠建立在過去之基礎上,透過課程參與、研究深化、交流共學、資訊分享等多元方式,形成區域共學圈,協助惡地淺山地區的永續發展與創新經營。

歡迎回饋指教。

網頁建置成員:

張秀慈、黃奕綺、林潔、林佩潔、彭劭琳、蔡孟玲

網頁內容貢獻者:

吳虹玉、李文豪、林宏翰、林佩潔、林珊、林禹欣、林潔、郭佳妮、彭劭琳、廖紅雯、蕭柔、王薇婷、黃浩庭、陳品鈞、黃馨緯、林禹欣、黃任妍、莊秉元、林孟瑾、蔡孟玲、趙之為、郭玠佑、林宥祺、林筱棋、林玲安


collaborativebadlands@gmail.com


時間

標籤

搜尋此網誌

Labels

歷史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