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紀錄】「成大 Book 一市」移動圖書館 “内”裡真好玩 工作坊紀錄

(文/伍珮瑜,圖/伍珮瑜) 


第四屆「成大 Book 一市」移動圖書館透過 9 輛裝載各種知識資源的閱讀巴士前往臺南、嘉義,並首度跨區前往高雄與屏東,將成大及成大圖書館的軟硬資源和能力帶出校園,打破地域疆界,與當地建立對話、互動與相互回饋機制,獨特的雙向學習歷程。這是由楊佳翰老師帶領十一位、來自不同科系的學生,以及一名創產所的助教,共同組成的團隊。本團隊以地方創生為目標、服務設計為主軸,前往位於高雄內門區的木柵國小,透過多元的活動,與小朋友們一同腦力激盪、互助合作,產出讓內門成為旅遊熱點的方案—— “内”裡真好玩。




活動當天按照設計思考的雙鑽石模型 Double Diamond中的四個流程有序進行——探索(Discover)→定義(Define)→發展(Develop)→執行(Deliver)

探索(Discover)階段的開場,主持人以簡短的開場白介紹了團隊成員、課程主題和活動目標。同時,他提供了整日活動的流程概述,引導各小隊輔入組別,並巧妙地帶領小朋友們進行破冰活動。

接著是精心準備的闖關游戲,包括翻牌配對、丟球、抽繩子、套圈圈和戳戳樂等五個關卡。各小隊輪流參與這些挑戰,成功完成者不僅增加了合作默契,還獲得了具有當地特色的元素卡片,為後續深入討論提供了有趣且豐富的素材。




隨後,小隊輔將各組帶回,以闖關獲得的元素卡為基礎,引導小朋友們進行討論。他們一同探討元素的內容以及這些元素對日常生活的影響。例如,若元素是『總鋪師』,小朋友們能夠思考在什麼特殊的活動場合能看到總鋪師辦桌,並透過互相激發的創意,共同衍生出新的元素。这個過程不僅豐富了討論的主題,更激發了參與者的想像力和創意思維,使整體活動更富有深度和趣味。

定義(Define)階段,我們引入了兩個互動性高的活動項目。首先,透過象限分類的方式(x軸:喜不喜歡;y軸:常不常接觸),將由闖關及討論中得的元素卡巧妙地分類於各個象限。這種直觀的分類方式不僅使參與者更清晰地理解元素之間的相互關係,也激發了他們的參與動機,促使更多有趣的討論。結果,各色元素卡被巧妙黏貼在A1海報紙上,形成一張生動多彩且充滿元素的集合畫面。


接著,透過「造句」的活動,每位小朋友被鼓勵在第一象限中挑選出兩個元素,並按照指定的格式創造句子:「我想利用(元素)和(元素)去創造(形容詞)(名詞、某個創新想法)」。這個環節既培養了他們的表達能力,也激發了對創意和想像的思考。透過這些簡單而有趣的互動,我們成功地建立了一個開放且具有創造性的氛圍,讓每位參與者都能活用所學,共同參與創意的建構。不僅豐富了整體活動體驗,也為後續的設計思考流程埋下了更多具有啟發性的種子





發展(Develop)階段,我們為小朋友提供了兩個豐富啟發的活動。首先,透過「閲讀尋靈感」的環節,小朋友在圖書室中自由翻閱有興趣的書籍,以尋找能使第五環節中所產出的造句更豐富的內容。圖書館中的書籍分為兩大部分:成大圖書館書籍提供較具方向性的內容,而木柵國小圖書則強調更自由且富有想像力的主題。透過這個活動,小朋友得以自主探索知識,激發他們的好奇心與創意,為後續的故事創作奠下基礎。




其次,「故事接龍」則由隊輔選出一名學生為故事提供開頭,並寫在空白紙上。接著,順時針輪轉,讓組內的每位成員根據前面的內容,接續在紙上留下一句話或一段內容,使故事逐步發展。這個有趣的互動活動不僅培養了參與者的敘事能力,還加深了小組內成員之間的協作與默契。整個發展階段讓小朋友們在知識的海洋中遨遊,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的創造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最後在執行(Deliver)階段,我們將學生的創意付諸實際,透過兩個活動豐富他們的藝術體驗。首先是「創意製作」,每組獲得海報指、彩色筆、紙黏土等美術用品。由隊輔引導該組的小朋友們,根據故事接龍的內容,將核心概念具象化,進行海報的創作並用紙黏土捏出相關元素。這個活動不僅讓參與者將創意表現在視覺藝術中,同時也鼓勵他們以多元的方式呈現故事的情節,促進了團隊內的合作和想像力的發揮。







接著是「成果發表」,每組在短短的三分鐘內向全校展示他們的海報及藝術作品,並分享製作過程中的細節。這個短暫但精彩的發表時間展現了學生們的創意和努力,同時也讓他們學習如何清晰而有趣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提升了他們的表達能力。




最後,由主持人頒發各組獎狀與小禮物,為每位參與者的努力和創意付出給予肯定。整個活動在一場合照中完美結束,這是一天充滿藝術和創造力的難忘體驗,也在學生心中種下了對創意和團隊合作的深刻印象。







Share: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cobadlands.blogspot.com

技術提供:Blogger.

關於

本部落格主要紀錄教育部第二期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SR)計畫 「惡地協作:淺山地區之區域創生與跨域實踐」之相關活動。「惡地協作」計畫為國立成功大學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之簡稱,本計畫立基本校人文社會科學中心2014-2019年間所執行之「科技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長期於台南左鎮進行社會實踐之基礎上,2020年起進一步透過申請教育部USR計畫,以「新體驗」、「新產業」、「新資訊」三個主題,將實踐場域擴大至西南惡地,範圍包含台南左鎮、龍崎、高雄田寮、內門等地,邀請成大校內跨領域師生,與地方組織及社群夥伴,進行結合惡地之場域教學與研究實踐。期許能夠建立在過去之基礎上,透過課程參與、研究深化、交流共學、資訊分享等多元方式,形成區域共學圈,協助惡地淺山地區的永續發展與創新經營。

歡迎回饋指教。

網頁建置成員:

張秀慈、黃奕綺、林潔、林佩潔、彭劭琳、蔡孟玲

網頁內容貢獻者:

吳虹玉、李文豪、林宏翰、林佩潔、林珊、林禹欣、林潔、郭佳妮、彭劭琳、廖紅雯、蕭柔、王薇婷、黃浩庭、陳品鈞、黃馨緯、林禹欣、黃任妍、莊秉元、林孟瑾、蔡孟玲、趙之為、郭玠佑、林宥祺、林筱棋、林玲安


collaborativebadlands@gmail.com


時間

標籤

搜尋此網誌

Labels

歷史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