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紀錄】食在一方,惡地餐桌來我家

 (文/蔡孟玲,圖/張秀慈)

2018年惡地協作計畫深度走入左鎮公舘社區,社區發展協會前總幹事柳足姊帶著一本熱情,與我們介紹著惡地農食復興行動。左鎮公舘社區由岡林、二寮、草山三個農業社區組成,當地人口外流嚴重,屬於務農者多的鄉村型社區。惡地地形的月世界泥岩地質也侷限了當地的農作物,卻也讓公舘社區以竹筍、破布子、葛鬱金等發展出獨有的惡地農作。
社區風味餐
食在家鄉,心繫的即是腳下土地耕耘的成果。公舘社區伴隨銀髮生活再活絡,是凝結社區高齡人口一同參與惡地農食復興的第一步。2014年成大人社計畫帶領學生至社區進行課程活動,恰逢機會搭伙社區關懷據點的長輩供餐。當地融合西拉雅文化與在地農食的餐點:如豆豉剝皮辣椒魚乾、鼠麴草仔粿、在地野菜食蔬等,都可以嘗到滿滿地理文化蘊含的家鄉味。我們也從這原來提供給公舘社區內部長者關懷的風味餐,,讓我們看見協助社區開拓市場的食潛力。

惡地餐桌-惡地風味餐拓展行動| 
2018年10月恰逢成大都計系舉辦iCities 2018創新規劃教育與研究論壇,廣邀來自7個國25個相關系所國際學者參與。論壇主辦人張秀慈老師,亦為惡地協作計畫主持人,分享過去多年於左鎮的在地實作教學經驗。成大師生也藉由icities 論壇活動納入規劃設計,結合左鎮公舘社區惡地風味餐」設立開幕午宴,將研討會資源投入具社會意義的成果實踐。透過課程連結惡地農食,讓更多人認識惡地地區蘊含的豐富文化。在地獨有食材葛鬱金,其實就是特殊的澱粉型植物粉薯,目前也經由食品研發採集出根部澱粉製成葛鬱金麵、葛鬱金粉。風味餐菜單以中英文雙譯,介紹在地農食連結到古早農耕故事與農民精神,使多方國際學者真實體驗偏鄉社區故事與未來發展規劃的實際案例
圖/成功大學都計系

圖/成功大學都計系
惡地風味餐菜單設計(文字/賴政達,英譯/熊又儒,美編/施雅綾)

惡地早午餐
2020年6月,來自成大與南台科大的學生於上午舉行聯合成果發表會,與會嘉賓與家人利用上午時間前往社區。延續惡地風味餐體驗,惡地鄉村早午餐成為風味餐新詮釋。左鎮公舘社區座落於舊有左鎮岡林國小校區,距離南臺灣最低海拔日出賞景點二寮觀日亭步行僅十五分距離。惡地農食的新體驗-早午餐,也許將促使早晨遊客與單車行者佇留社區久一些。早午餐內容內含當地特色古早味鹹飯、蔬果餐點、葛鬱金雪花糕等,讓健康輕食成為惡地農食轉換的新篇章。



惡地早午餐


惡地餐盒| 
2022年適逢疫情時期,公舘社區也拓展餐食領域,將在地風味餐製作成小型便當與餐盒,並隨客製化需求調整。都計系張秀慈老師也藉以此機會邀請社區製作導師會談的便當,讓學生可以帶回家享用參與線上會議,也讓偏鄉社區風味餐食的在地連結無時差。惡地餐盒內含薑黃竹筍咖哩飯與去骨雞腿,搭配時令蔬菜與玉子燒。餐盒附上當地消暑解熱的萬壽菊茶以及薑黃餅乾,社區也特地研發苦甜可可醬與檸檬奶油醬增添風味。與左鎮相鄰約30公里的距離,社區夥伴利用機車搭配保溫箱送至市區的成功大學,拿到手邊的便當餐盒依舊散發剛起鍋的熱氣。溫和與清新的餐點裹著濃厚的人情味,也或許是在疫情世代與偏鄉社區共好的新模式。

惡地餐盒-內含主食.萬壽菊茶.薑黃餅乾。 圖/張秀慈老師 (家中擺盤)
惡地餐盒-內含主食.萬壽菊茶.薑黃餅乾。 圖/蔡孟玲 (外帶餐盒+紙袋)
葛鬱金食品|
於社區內外可品嘗到的惡地風味料理,多為社區媽媽們烹飪的葛鬱金相關食品。在多年與左鎮公舘社區的互動下,成大亦有多位學生組成 NCKU BEST團隊,為左鎮公舘規劃不少餐食連結慶典活動如:月食祭。NCKU BEST團隊也於公舘社區內協助成立葛鬱金故事舘,藉由介紹葛鬱金食品利用的製程與惡地相關故事,也一併行銷當地健康營養的葛鬱金製品。公舘社區也藉由網路行銷,讓更多人認識這個隱藏在淺山地區的特殊農食。

葛鬱金麵(圖/左鎮公舘社區)
葛鬱金粉(圖/左鎮公舘社區)
透過惡地餐食連結,成大師生自原本進入社區進行規畫協作,再藉由設計行銷推廣給更多人認識。食在一方卻無遠弗屆,惡地餐桌跨越地域距離與疫情阻礙,將在地美味拓展各地,傳承及創新那些社區故事。


左鎮公館社區粉絲專頁:https://reurl.cc/an4Lo3
Share: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cobadlands.blogspot.com

技術提供:Blogger.

關於

本部落格主要紀錄教育部第二期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SR)計畫 「惡地協作:淺山地區之區域創生與跨域實踐」之相關活動。「惡地協作」計畫為國立成功大學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之簡稱,本計畫立基本校人文社會科學中心2014-2019年間所執行之「科技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長期於台南左鎮進行社會實踐之基礎上,2020年起進一步透過申請教育部USR計畫,以「新體驗」、「新產業」、「新資訊」三個主題,將實踐場域擴大至西南惡地,範圍包含台南左鎮、龍崎、高雄田寮、內門等地,邀請成大校內跨領域師生,與地方組織及社群夥伴,進行結合惡地之場域教學與研究實踐。期許能夠建立在過去之基礎上,透過課程參與、研究深化、交流共學、資訊分享等多元方式,形成區域共學圈,協助惡地淺山地區的永續發展與創新經營。

歡迎回饋指教。

網頁建置成員:

張秀慈、黃奕綺、林潔、林佩潔、彭劭琳、蔡孟玲

網頁內容貢獻者:

吳虹玉、李文豪、林宏翰、林佩潔、林珊、林禹欣、林潔、郭佳妮、彭劭琳、廖紅雯、蕭柔、王薇婷、黃浩庭、陳品鈞、黃馨緯、林禹欣、黃任妍、莊秉元、林孟瑾、蔡孟玲、趙之為、郭玠佑、林宥祺、林筱棋、林玲安


collaborativebadlands@gmail.com


時間

標籤

搜尋此網誌

Labels

歷史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