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王郁貴 ;圖/王郁貴)成大工業設計學系簡瑋麒老師帶領學生,於今年(113年)為左鎮岡林國小舊址的場域,進行互動裝置作品的製作。作品以惡地地景的設計為主題,以在地具有代表性的竹子和桃花心木為靈感,並以互動體驗的意義性為設計之人文思維,讓學生從實踐中反思設計創作與偏鄉地域的結合、為左鎮表現在地之美。
一般竹子在未經處理的情況下,會有蠹蟲於竹子內啄食其骨幹。故製作前須先刷洗竹子,而後再以熱風槍烘烤至「出油」後,再以濕布將它拭去。此外,因為竹皮與竹肉的性質不同,在溫濕度的變化下會膨脹與縮小、進而造成崩裂。為避免因一處的崩裂而讓整支竹子隨之裂開,學生必須在每一個竹節上方削出環狀凹陷、切斷竹皮纖維,並將鐵絲纏繞固定。
在模擬桃花心木種子因風吹揚起然後旋轉落下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因為種子的重量與種子的尾翅長度不一,在固動的管徑、管深、進風量和風速下,很難讓所有的桃花心木種子都如設計者所預想地飛起和落下。因此學生反覆地去測試和改良,同時也針對裝置本體之機構反覆去做修改,以求讓體驗者能體會到如同在大樹下乘涼時,風吹動樹稍,桃花心木種子的旋動之美。圖一:學生在調整風速以讓桃花心木種子順利飛行。在外觀的設計上,同學的設計將木條以縱向直立的方式盤旋於裝置上,由於體驗者會直接與木條接觸,進而和裝置產生互動,所以為避免木條上的刺和突起誤傷或影響體驗者的感受,學生細心的以刨刀將木條表面整平,接著透過砂紙去去除表面顆粒,最終再刷上護木漆來保護木條,以免作品因雨水的侵蝕而毀壞。圖二:以刨刀削磨木條。岡林國小舊址所在地氣候時刻變遷,考量到作品較為高大,唯恐裝置因風或人為外力等因素倒下造成傷害,計算可能的外力,決定基座應有的重量及體積,接洽廠家訂製所需尺寸之蛋糕盒作為灌注水泥基座之模具,而後依比例調製水泥,以加強、穩固基座。圖三:學生正協力拌製水泥。除了材料工藝之外,作品中的實體互動設計結合了電路、CNC和3D列印等技術實現,同學們也在實作的過程中學習這些設備的技術與應用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