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衛慶宜;攝影/曾思茜) 2024年 9月28日,這群嚮往追尋馬雅各之路的人們,又再次被心中的熱情給「黏」回了惡地。今年九月下旬,我們收到集穡室工坊的邀請,在這個晴朗的夏末時節,計畫團隊動身前往高雄內門木柵教會,參與第二屆 Baksa Siraya 音樂節~「當馬雅各聽見木柵在唱歌」 部落文化活動,以夥伴的身分協助辦展,共享節慶濃厚的人情味與歡愉。位在高雄內門的木柵社區,擁有豐富的惡地地貌與自然資源,當地西拉雅族部落文化歷史,更是為這塊堅實土地增添柔韌的生命故事。 ...
【課程記錄】「臺灣綜合大學通識巡迴講座-環境生態保育」馬頭山生態奇蹟與惡的距離--黃惠敏理事長分享

(文/侯育珊;攝影/侯育珊、黃兆立)在這學期的通識巡迴講座中,我們有幸邀請到馬頭山自然人文協會的理事長黃惠敏,來分享她與家鄉馬頭山的故事。這場充滿生命韌性與家園守護的精彩演講,深深感動了在場的每一位同學。馬頭山的地理與情感座標馬頭山位於高雄市內門區、田寮區與旗山區的交界處,這片土地不僅是黃惠敏理事長的故鄉,也是她重新找到生命意義的起點。在經歷癌症的磨難後,她重新思考生命的價值,決定將自己的重生經歷轉化為對家鄉的奉獻。這片她從小成長的土地,透過她的視角展現出不同的風貌:一座充滿故事、擁有豐富生命的山林。然而,命運並未因此善待馬頭山。當她得知開發...
【活動紀錄】「SDG11鄉村產業永續發展研究」美濃產業與水環境參訪
(文/郭玠佑;攝影/陸家震)經過了一年,本課程再次來到農業發展活絡的高雄美濃區,隨著美濃農村田野學會溫仲良理事,再次走入不一樣的美濃農村環境。配合近年農村永續的重要議題,溫理事特別安排與產業息息相關的水環境、水治理相關的地點,帶領我們透過水的觀點,認識美濃的產業與生活。2024年9月21日的上午,我們乘著遊覽車,穿過廣興聚落的小巷與田間,抵達第一站「野蓮農場」,由場主小美說明,野蓮從美濃自家栽種到近年全國喜愛的意外傳奇。野蓮生長在水中,一年會有數個栽種池輪換,更可以配合「魚菜共生」經營,農場也配備兩個揀選池,現場正在進行的揀選作業,更讓同學們...
【成大新聞中心】2024 竹論壇:探索竹林的另類經營之道─公私協力的潛力與機會
內容轉貼自成大新聞中心,連結請參考https://news-secr.ncku.edu.tw/p/404-1037-272819.php〔文、圖/惡地協作 USR 計畫團隊〕2024 竹論壇大合照國立成功大學 USR 計畫惡地協作團隊 9 月 10 日舉辦以「2024 竹論壇:探索竹林的另類經營之道─公私協力的潛力與機會」。此次論壇旨在探討南部竹林經營管理的創新思維與實踐,並邀請產官學界代表分享公私協力的經驗,深入了解在 ESG 等永續議題上的應用策略。桃園市復興桂竹產業發展協會分享了桂竹筍林的伐採收及撫育管理農業部林業試驗所介紹了竹林經營碳匯自願減量的相關技術論壇分為兩大主題,第一主題為「竹產業轉型及大學社會責任實踐的合作」。桃園市復興桂竹產業發展協會櫓祝理事長,分享了桂竹筍林的伐採收及撫育管理,並探討在技術人才短缺的情況下,如何傳承與創新,利用新式機具設備及林業科技來提升竹材供應的競爭力。農業部林業試驗所的林裕仁博士則介紹了竹林經營碳匯自願減量的相關技術,並回應近期林試所的「竹林經營碳匯學」進展。此外,中央大學...
【活動紀錄】竹構造裝置藝術「惡地竹影」構築過程紀實
(文/施翔發;圖/陳文禎、黃至睿、林桓摯、張芷瑄)惡地竹影是由成功大學「建築結構與造型整合設計實踐」課程團隊在左鎮地區於2024年8月26日至9月5日打造的竹構造裝置藝術作品,延續前一學期「建築結構與造型整合設計」課程的設計成果,進一步進行實作落地。這件作品以成大學生從惡地特有的白堊土山稜地貌中汲取的靈感為基礎,設計出由四組雙曲拋物面構成的竹構裝置藝術。惡地竹影完成照片雙曲拋物面是一種具有優異結構性能的型抗結構,能在同等材料用量下具有更高的結構性能。同時,其形態也與白堊土山稜崩落的自然景象相呼應,可說是融合了結構、造型與地方人文。這次實踐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