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學期建築系簡聖芬老師開設的通識課程-人道建築的在地實踐,於5月1日至5月3日期間,舉辦了3天的惡地志工旅行,帶領修課學生進入左鎮,深入左鎮社區了解地方需求,扮演協助偏鄉社區人力挹注的志工角色,結合學習、服務與旅遊,做中學、做中玩。
這三天的行程,學生們以當地美麗的民宿「晨曦山莊」作為住宿及資料整理和報告的工作基地,並以左鎮國中蔡宜興校長熱情借出的腳踏車作為交通工具,踏訪左鎮老街、摔死猴聚落的楊家古厝、學仔內聚落的簡式宗祠等地,深入社區進行鄉親和耆老的訪談以及建築物的測繪。
第一天下午第一站來到了左鎮老街,由左鎮文史工作者茅明旭老師帶領同學漫步左鎮老街、走訪巷弄老屋。由於鎮上也曾經是甘蔗生產地、糖鐵路線,雖然如今糖鐵都已廢棄拆除了,透過茅老師的生動解說,彷彿還聽的到火車行經鐵軌的聲音、看的見載著甘蔗的糖鐵行駛過去。一路上長輩和鄰居們看到茅老師都會開心地互相寒暄聊天並和學生打招呼、熱心的解說著自己在這邊的成長生活經驗,社區中濃厚的人情味帶給學生更深刻的感受。晚上邀請了前左鎮國小校長李智賢老師前來晨曦山莊開講話說左鎮,讓同學更了解左鎮的歷史。
第二天的早上則是來到了摔死猴部落的楊家古厝,進行建築物的測繪以及聆聽楊子祥前左鎮鄉長的生命經驗和故事。楊家古厝是楊鄉長的爺爺時代開始興建的,白手起家的楊爺爺,一點一點地累積起財富,到了楊鄉長的爸爸更是請來了剪黏師傅在屋脊上製作栩栩如生的人形與花朵裝飾。楊鄉長目前也都還居住在這,楊家古厝是少數仍維持良好的老屋之一。除了解說房屋的建造史以外,楊鄉長也說了許多自己的成長故事,雖然當時的生活很苦,半夜2點多要起床剝苧麻、上學前要餵豬,現在回想起來儘管物質缺乏但是心卻很滿足,是段很快樂的回憶。楊鄉長用自身的經驗鼓勵同學珍惜和滿足當下所擁有的,生活可以過得更快樂。下午進入學仔內社區探訪簡氏宗祠,在簡氏宗親會慎重的安排下,宗親會93歲高齡的理事長以及80多歲的總幹事都親自前來和同學會面,從上古時代開始講解著簡氏家族史及族譜。此外,左鎮里林谷芳里長也前來分享在地的生活故事。
終於來到了最後一天的成果簡報,這次邀請了同樣是惡地計畫團隊的都計系張秀慈老師以及長期合作的在地夥伴左鎮公館社區發展協會陳柳足小姐,一同參與給予同學們回饋。三組同學分別針對左鎮老街、楊氏古厝、簡氏宗祠的美麗與哀愁進行簡報。同學們都對於左鎮人口外移和老化的情形各自提出了看法,也從不同的角度討論台20線開通以後對於左鎮的影響。對於台20線,柳足拋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台20開通後,和左鎮相同道路一樣沒有經過玉井中心,但是為什麼左鎮漸漸地被忽略、人越來越少,而玉井卻依舊繁榮呢?來自馬來西亞的同學的回應很值得人深思,他說大家聽到玉井就想到芒果,但是聽到左鎮卻會問,那裡有甚麼? 或許是因為不知道這裡有什麼,而缺少了來左鎮的驅動力。
左鎮有什麼?
透過這三天的左鎮工作坊,正如柳足所形容的,同學們很幸運能夠變成認識左鎮最深的一群人,無論是茅老師的老街導覽、在街上和在地鄉親的互動、還是在楊家以及簡氏宗祠所聽到的生命故事,左鎮有很多待人挖掘的人、事、物,但是也如同外籍學生所提到的,或許缺少了更好的宣傳方式和管道,以至於大多數的人都不知道。
如何讓人開始想要了解左鎮有什麼?如何讓人知道左鎮有什麼?如何讓人來到左鎮探索那些"什麼"? 這也許是這門課程、惡地協作計畫團隊和在地的夥伴們需要不斷思考、嘗試和實踐的方向。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