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禹欣
距上次舉辦連結科技部研究資源辦理古道再現工作坊兩個月後,都計系張秀慈老師再次協同研究生一行人抵達工作坊第二站-- 高雄內門木柵快樂農場集穡室,進行湯姆生馬雅各古道地景建構的討論與資料蒐集,主要參與者包含社區夥伴、教會夥伴、文史工作者、教師與在地居民等,工作坊中以湯姆生相關文本與木柵地區為主的使信月刊內容進行討論。張秀慈老師說明如何從湯姆生馬雅各文本中找出當時路徑之特色參與者專注於詮釋歷史文本(李蕙棋牧師娘提供)木柵國小主任分享對於文本的看法工作坊的活動中先是透過簡報簡介湯姆生馬雅各之路,並提供照片與相關文本資料以及工作手冊進行討論,同時以文本與照片為主集結參與者分享資訊,透過在地人分享生活經驗與兒時回憶,像是提到參與者小時候竹子是日常生活用品也是飲食來源,所以竹子對在地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存在。甲仙教會李玉霞牧師分享兒時經驗當天活動合影透過建立文本資訊與在地知識的交流與回饋,深化文本與教會以及在地居民的連結進一步延伸出不同的議題,藉自身的經驗提出多元的視野與觀點來探究文本的內容,不僅在過程當中討論熱烈,在會後大家更建立起連結也提供更細膩的分析與想法,也協助我們所提供的史信月刊翻譯內容給與寶貴的建議,使得工作坊所獲得的資料成果更加豐碩。工作坊活動海報及課程成果地圖...
【活動紀錄】社區計劃_社區規劃案例分享
社區計劃課程由都計系張秀慈老師開設,本學期於課堂邀請國內外講者分享社區經驗,使學生對於社區營造之實務經驗有更深刻印象,課程於12月07日邀請城鄉潮間帶創辦人陳育貞、於12月14日邀請都市里人規劃設計有限公司劉建億經理以線上視訊分享社區經驗。 在宜蘭有豐富社區營造經驗的城鄉潮間帶創辦人陳育貞演講過程中提到,透過前期基地評估分析與關鍵策略的執行(多元溝通工具、闡述故事的力量等),讓在地居民一同動手做,為社區貢獻一份心力,而從社區認識和社區議題出發是一大重點,最後更以後埤社區的創生案例作結,藉由追蹤跟進的陪伴、由下而上的跨域整合來擴大居民的參與及增...
【活動紀錄】內門社區說明會
圖文/林佩潔
2021年下半年進入新學期,疫情趨緩後恢復能步入社區與實際互動的日子,本學期有4門課程以高雄市內門區做為學習場域,規劃了社區說明會,也希冀藉由此管道了解地方的需求建議,相互交流並進一步協作。
首先於11/23拜會內門區陳景星區長及公所社會課王培沂課員,了解社區狀況及發展願景等,配合過往曾拜會內門區權益關係人,逐步蒐集地方資料,作為行動基礎背景。感謝內門區公所出借場地並協助邀約內門社區代表而於12/3辦理計畫社區說明會,會議中向社區夥伴說明計畫概念及相關課程將執行的事項,概述本學期(110學年度上學期)場域課程行動...
話說馬雅各醫師 -「台南歷史名人Podcast系列」
撰文者: 張秀慈今年是馬雅各逝世100週年紀念,很榮幸在基督教長老教會歷史檔案館盧啟明主任的引薦下,接受台南市文化局邀請,參與「台南市歷史名人Podcast系列- 馬雅各」之錄製工作,也感謝張耘書老師及廖安惠老師協助錄製及確認,以下為分享內容,供有興趣者參酌。與張耘書、廖安惠在台南神學院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