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紀錄】湯姆生馬雅各古道地景再現工作坊_左鎮篇

 /林禹欣

都計系張秀慈老師帶領研究所實習課程進行湯姆生馬雅各之路觀光整體發展計畫後,嘗試連結科技部研究計劃資源來深化湯姆生馬雅各之路的內涵,再次透過系列工作坊的方式,帶領研究生透過建立文本資料庫的方式,以參與式遺產的精神,透過工作坊來帶領地方夥伴共同詮釋湯姆生、馬雅各等西方人士於19世紀留下的南台灣紀錄。 

一行人於20211025日,抵達古道再現工作坊的第一站-台南左鎮公舘社區發展協會,進行湯姆生馬雅各古道地景建構的討論與資料蒐集,主要參與者包含社區協會夥伴、返鄉青年、文史工作者、地方團體、教會學青與在地居民等。從工作坊中探討湯姆生相關照片文本及使信月刊內容,透過在地人的在地知識與生活經驗給予回饋與交流,深化文本與在地居民的連結。

工作坊活動現場

在工作坊的活動中以介紹湯姆生馬雅各之路為開場,並提供工作手冊與相關文本資料以及照片予參與者進行討論,參與者分享使信月刊內容所提到的灰泥與石灰可能為窯廠製作瓦片,並針對內文提到信仰的部分進行分享,如鹿頭、鹿角與五朔節花柱可能與現在信仰的差異等。
老農夫咖啡溫先生分享在地知識

參與者共同討論詮釋湯姆生照片中之細節

當天活動合影

以文本與照片為討論主軸,集結參與者的資訊分享,延伸出不同的議題,並以在地人的角度去探究與解析文本的內容,藉自身的經驗提出多元的視野與觀點,甚至是當地的順口溜-「木柵ká (結伴同行)、岡仔林sà (吃飯)、山豹m̄ chia̍h khiò-khiò lah(忙著煮飯宴請大家)」,也提供更細膩的分析進一步豐富了工作坊的成果。在工作坊也請引導參與者思考工作坊對於地方可以帶來哪些助益以及以參與者自身出發在未來行動上能做的事情,讓工作坊活動的內容能更緊密與在地連結。

湯姆生馬雅各古道地景再現工作坊活動海報



Share: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cobadlands.blogspot.com

技術提供:Blogger.

關於

本部落格主要紀錄教育部第二期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SR)計畫 「惡地協作:淺山地區之區域創生與跨域實踐」之相關活動。「惡地協作」計畫為國立成功大學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之簡稱,本計畫立基本校人文社會科學中心2014-2019年間所執行之「科技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長期於台南左鎮進行社會實踐之基礎上,2020年起進一步透過申請教育部USR計畫,以「新體驗」、「新產業」、「新資訊」三個主題,將實踐場域擴大至西南惡地,範圍包含台南左鎮、龍崎、高雄田寮、內門等地,邀請成大校內跨領域師生,與地方組織及社群夥伴,進行結合惡地之場域教學與研究實踐。期許能夠建立在過去之基礎上,透過課程參與、研究深化、交流共學、資訊分享等多元方式,形成區域共學圈,協助惡地淺山地區的永續發展與創新經營。

歡迎回饋指教。

網頁建置成員:

張秀慈、黃奕綺、林潔、林佩潔、彭劭琳、蔡孟玲

網頁內容貢獻者:

吳虹玉、李文豪、林宏翰、林佩潔、林珊、林禹欣、林潔、郭佳妮、彭劭琳、廖紅雯、蕭柔、王薇婷、黃浩庭、陳品鈞、黃馨緯、林禹欣、黃任妍、莊秉元、林孟瑾、蔡孟玲、趙之為、郭玠佑、林宥祺、林筱棋、林玲安


collaborativebadlands@gmail.com


時間

標籤

搜尋此網誌

Labels

歷史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