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紀錄】「參與科技—引導與協作技術(一)」ICA Taiwan引導師訓練課程

 (文/陸家震;攝影/陸家震)

2023626日(一)至71日(六)「參與科技—引導與協作技術(一)」課程於規劃與設計學院耐震大樓5107教室,授課教師張秀慈、黃偉茹老師邀請ICA Taiwan(The Institute of Cultural Affairs, 文化事業學會)的引導師團隊,訓練修課同學學習如何扮演一名引導師(facilitator),以帶領一個團隊能夠進行有效討論及凝聚共識,乃至採取行動策略。

Day1 ICA引導師帶領修課同學討論對於本課程的期待 

引導(facilitate)的原意是「使事情變得容易」,因此引導師的角色及功能在於透過流程設計,運用各種工具、技術,來讓達成目標變得更容易。引導師專業涉及的是一整套引導方法論,這六天緊湊紮實的訓練課程當中,引導師團隊先透過一系列辨識自身行事風格的活動,增進同學對自我的認識,再以ORID討論方法為基礎,延伸設計發展成焦點討論法(focused conversation)、團體共創法(consensus workshop)、行動計畫工作坊(action planning)等方法。每位修課同學在六天密集課程中,都能完整地體驗過一次上述這些引導方法,在過程中,同學既能體驗引導師示範的流程,也需要自行設計題目及流程,並分工扮演引導師角色,引導其他修課同學進行討論,從做中學習團隊引導專業。

Day2 ICA引導師帶領同學在觀看影片後進行ORID焦點討論法的練習


Day2 ICA引導師帶領同學自行嘗試設計焦點討論法的流程

Day3 同學扮演引導師角色,操作團體共創法

Day4 同學進行操作行動計畫工作坊的練習

Day5 ICA引導師帶領同學操作權益關係人分析

Day6 ICA引導師帶領同學反思課程學習成果及回饋

Day6 同學利用六天課程所學,依據龍崎竹產業議題進行個案設計

同學們經過專業引導師的指導之後,將在76日(四)利用本次密集課程所學的引導技術,實際應用於計畫場域-龍崎區的竹產業備料場規劃議題,以行動計畫及團體共創法工作坊的架構設計出一套備料場建設共識行動及營運共識共創工作坊,並分工擔任引導師、桌邊引導助教及場務支援團隊。



修課同學與ICA引導師團隊及授課教師們合照

Share: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cobadlands.blogspot.com

技術提供:Blogger.

關於

本部落格主要紀錄教育部第二期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SR)計畫 「惡地協作:淺山地區之區域創生與跨域實踐」之相關活動。「惡地協作」計畫為國立成功大學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之簡稱,本計畫立基本校人文社會科學中心2014-2019年間所執行之「科技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長期於台南左鎮進行社會實踐之基礎上,2020年起進一步透過申請教育部USR計畫,以「新體驗」、「新產業」、「新資訊」三個主題,將實踐場域擴大至西南惡地,範圍包含台南左鎮、龍崎、高雄田寮、內門等地,邀請成大校內跨領域師生,與地方組織及社群夥伴,進行結合惡地之場域教學與研究實踐。期許能夠建立在過去之基礎上,透過課程參與、研究深化、交流共學、資訊分享等多元方式,形成區域共學圈,協助惡地淺山地區的永續發展與創新經營。

歡迎回饋指教。

網頁建置成員:

張秀慈、黃奕綺、林潔、林佩潔、彭劭琳、蔡孟玲

網頁內容貢獻者:

吳虹玉、李文豪、林宏翰、林佩潔、林珊、林禹欣、林潔、郭佳妮、彭劭琳、廖紅雯、蕭柔、王薇婷、黃浩庭、陳品鈞、黃馨緯、林禹欣、黃任妍、莊秉元、林孟瑾、蔡孟玲、趙之為、郭玠佑、林宥祺、林筱棋、林玲安


collaborativebadlands@gmail.com


時間

標籤

搜尋此網誌

Labels

歷史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