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發表】「建築結構與造型整合設計」2024左鎮生活藝術季 提案評選

 (文/陳文禎;攝影/陳文禎 李柏諭 黃至睿;製圖/陳文禎)

2024左鎮生活藝術季

曾經的左鎮農業十分興盛,盛產水果、甘蔗、竹子…等農作物,但後來城鎮沒落,年輕人口嚴重外移,漸漸地變成了人們口中的「極限村落」,專家甚至預計50年內,左鎮就將不復存在。

為了守護自己的家鄉,當地居民積極的尋找機會,希望開發當地特色讓更多人看見左鎮。
看見龍崎空山祭獲得的成功,他們也決定以藝術及文化做為拯救左鎮的契機,正籌備舉辦2024左鎮生活藝術季。

舉辦時間:113年11月16、17或23、24(星期六日),作品可提早設置。

活動主旨:希望藉由召集作品舉辦藝術季吸引人潮,讓左鎮得以件續傳承當地文化及特色。

作品主題:以惡地元素作為素材產出作品, 主要以竹材、樹材(木)、土地(泥土)、產業、…為主題,包含但不限於裝置藝術、燈光、構造物…等。

4月1日為本學期課程的提案評選日,將決定參加2024左鎮生活藝術季的作品,本次的評選委員為 杜怡萱 教授 以及建築系的兩位設計老師 張庭嘉 及 許家茵老師。

04/01 建築結構與造型整合設計 期中評圖 

設計動機

經歷兩個月的腦力激盪及模型研究,並深入了解左鎮的當地文化與特色之後,最終決定以刺竹為材料,以當地白堊土惡地地形特色為概念,構築出來的複合雙曲面結構。

傳統竹構依賴匠師的經驗與技巧於現地組裝接合,而我們則希望能透過科技的介入使竹構有更多的可能性,於是利用了參數化設計輔助模型建立以及電腦模型進行空間點的放樣,並以1/20縮尺模型進行研究,最終完成此次作品。

1/20 縮尺模型 (吸管/鐵絲)


設計發展過程

概念發想

刺竹市台灣西南惡地的特色植物,在光禿禿的白堊土山上,僅有刺竹迎風而立,故希望以刺竹作為本次實構築的建材。

白堊土的山稜呈現銳利的彎月形,正好契合雙曲拋物面的特色,白堊土崩落面產生的三角形斷口,我們用於構造物出入口的表現,最後在表面覆蓋上布料,並可能在內部加上暖色光源,希望能做出溫暖又吸引人的pavilion 構造物。

構件之間的接合方式則採用經本研究室學長實驗過之螺栓接合以及方回結綁紮的複合接頭模式確保結構強度的可靠性,後續將會進行結構分析並於左鎮進行實構築。

設計圖說

設計者/陳文禎 吳昱廷 黃至睿 黃繼寬         圖/陳文禎

我們非常期待接下來的實構築,希望這次的設計能夠讓大家喜歡。

Share: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cobadlands.blogspot.com

技術提供:Blogger.

關於

本部落格主要紀錄教育部第二期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SR)計畫 「惡地協作:淺山地區之區域創生與跨域實踐」之相關活動。「惡地協作」計畫為國立成功大學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之簡稱,本計畫立基本校人文社會科學中心2014-2019年間所執行之「科技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長期於台南左鎮進行社會實踐之基礎上,2020年起進一步透過申請教育部USR計畫,以「新體驗」、「新產業」、「新資訊」三個主題,將實踐場域擴大至西南惡地,範圍包含台南左鎮、龍崎、高雄田寮、內門等地,邀請成大校內跨領域師生,與地方組織及社群夥伴,進行結合惡地之場域教學與研究實踐。期許能夠建立在過去之基礎上,透過課程參與、研究深化、交流共學、資訊分享等多元方式,形成區域共學圈,協助惡地淺山地區的永續發展與創新經營。

歡迎回饋指教。

網頁建置成員:

張秀慈、黃奕綺、林潔、林佩潔、彭劭琳、蔡孟玲

網頁內容貢獻者:

吳虹玉、李文豪、林宏翰、林佩潔、林珊、林禹欣、林潔、郭佳妮、彭劭琳、廖紅雯、蕭柔、王薇婷、黃浩庭、陳品鈞、黃馨緯、林禹欣、黃任妍、莊秉元、林孟瑾、蔡孟玲、趙之為、郭玠佑、林宥祺、林筱棋、林玲安


collaborativebadlands@gmail.com


時間

標籤

搜尋此網誌

Lab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