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紀錄】高雄惡地泥岩地質公園地質旅遊規劃工作坊

成大惡地協作團隊張秀慈老師,協同目前正在研究地質公園主題的都研所學生張仁柏,於今天下午前往實踐大學高雄校區,有幸參加一場難得的盛會-「高雄惡地泥岩地質公園地質旅遊規劃工作坊」,針對目前研擬之地質公園旅遊規劃方案構想參與討論,收穫滿滿。

活動一開始由經典工程顧問公司,針對目前旅遊規劃構想、主題路線規劃、以及摺頁和網頁規劃進行簡報說明,規劃師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以活潑的圖說及充滿故事性的方式,展現了惡地自然景觀下豐富的人文、產業及生態資源,在遊程規劃部分,從北到南目前已開展「惡地人文」、「里山惡地生態」、「惡地農村生活」、「大地故事與地質解說」四大解說區帶,以及「約翰湯姆生」、「林野之聲」、「里山野趣」、「惡山惡水」、「從地洞到山嶺」、「惡地上的美食」六大主題路線;摺頁結合地質公園背景介紹、主題故事、地圖、遊程推薦、互動知識等,不管在主視覺設計或是圖文內容整合上,都相當吸睛;網頁規劃除了摺頁的內容之外,預計也將包含在地體驗及導覽的服務,期待在高雄惡地泥岩地質公園組織成立之後,正式上路營運。

經典工程顧問公司進行遊程規劃構想簡報
今天參與的在地組織相當踴躍,包含援剿人文協會、馬頭山自然人文協會、羅漢門文史尋根工作室、大崗山人文協會、燕巢金山社區、田寮惡地農夫、田寮鹿埔社區、內門內東社區、內門木柵聚落快樂農場等,看到惡地在地質特色以外,各自在文史生態導覽、結合農產亮點的農村體驗、以及族群文化特色挖掘上,已有一定之基礎。各組織除了針對各自的組織宗旨、營運方式、地方亮點等進行分享外,也帶出了未來發展地質公園旅遊相關的議題,包括生態保育與觀光、農產發展之平衡、觀光旅遊所需的基盤設施(包括導覽展示空間、交通等)、跨組織合作產生的專案人員需求等
  • 主打地質人文導覽的援剿人文協會提到,烏山頂泥火山每年平均導覽人數約6萬左右,其中有1/4遊客來源是和在地旅行社合作,3/4為散客,導覽景點結合阿公店水庫之岡山之眼,目前正在整理一個空間,希望有機會成為燕巢願景館,將遊客連結至田寮、內門;主打手作步道的燕巢金山社區,強調未來將朝低碳旅遊的市場努力,透過步道、景點(太陽湖、蘆葦隧道、308惡地、農田等等),結合芭樂體驗等,深度體驗惡地農業地景;專長農夫體驗的田寮惡地農夫工作室則分享月世界風景特定區,不管在遊客量和觀光設施上,可以說是惡地的核心區,希望有機會透過農業局認養,來活化利用舊的月世界遊客中心,讓社區透過此空間接觸遊客,有機會參與發展觀光產業,在工作室在脫離社區開始獨立經營之後,希望有機會成為串聯惡地各社區的平台,來促進合作。
  • 強調自然保育之馬頭山自然人文協會,提到馬頭山在地原生種的豐富性、以及像厚圓澤蟹的台灣特有蟹種,提醒未來應該在自然保育及觀光中取得平衡,希望朝向生態環境教育的模式,注意環境乘載量的問題,希望與學校結合來發展深度教育主題旅遊;已發展多樣導覽路線的大崗山人文協會,目前針對前山、峽谷、生態園區、洞穴等各自發展導覽路線,與從幼兒到大學的教育單位和社會機構合作,也以環境教育為主題辦理幼教老師研習活動;以梅花鹿知名的鹿埔社區發展協會,提到社區農業發展與梅花鹿、水鹿棲地活動間衝突,目前社區有約200-300隻在社區活動,未來如何讓鹿與地方產業共存,搭配可觀察鹿的時間來規劃可深度體驗的賞鹿行程,是社區的期許。
  • 在內門部分,在地深耕文化已久的羅漢門文史尋根工作室,除了強調在地多元的宗教特色(道教紫竹寺、基督教木柵教會),以及150年前英國約翰湯姆生的攝影路線,也點出目前交通(路寬)為未來地方發展觀光的關鍵議題;緊鄰龍崎之內門內東社區,方通過農村再生計畫,未來也希望透過農再來進行環境改善、入口意象建立,希望社區發展半日遊、伴手禮等旅遊商品;首次參加工作坊的木柵聚落快樂農場,提到木柵、內興、三平社區所形成的木柵聚落,致力於西拉雅文化保存與平埔歌謠復育,除了是湯姆生攝影路線上的重點之外,該區的有機農業、龍眼咖啡、石厝吊橋等,也都是未來發展深度旅遊體驗的特色資源。
本次計畫主責之高雄市農業局植物防疫及生態保育科張韻萍科長表示,除了透過委辦單位經典工程顧問公司在規劃內容、網站與摺頁上的持續優化外,推動高雄惡地泥岩地質公園協會之當前要務,在於工作小組工作會議持續運作、地質公園組織平台,以及刊物的推動。今年為打狗100周年紀念,打狗為刺竹之平埔族發音,刺竹是惡地最原始也最重要的地景、林業資源及產業,開幕地點的選定,將也會是地質公園推動的重要行動方案之一,藉此提升在地之知名度。這部分也將邀請惡地竹林協會的徐俊雄博士協助,針對刺竹資源的生態應用,進行主題發展。

長期經營台南左鎮場域、目前拓展至高雄惡地、甲仙之實踐大學翁裕峰老師則提到惡地深度旅遊經營中,應建立各社區遊程導覽細節之旅遊目錄手冊,提供外界清楚的資訊,也提到後續合作中平台建立的重要性,善用在地返鄉青年(如田寮惡地農夫)等之人力資源;實踐大學休閒產業系李宜欣老師則連結她在社區營造之專長,提醒除了建立合作機制外,各社區可把握公部門跨部會挹注於社區的資源,如水保局的農村再生、勞動部的多元就業、文化局的社區營造等計畫,來充實強化各社區之特色、產業與建設。

陪伴在地社區組織、推動地質公園不遺餘力的師大蘇淑娟老師則表示,高雄惡地泥岩地質公園相較於其他地質公園雖為後起之秀,但高度的在地動能令人刮目相看,今天的討論也體現到未來的協會組織平台推動作業即將進入「深水區」,本地區之社區組織特色及關心的議題都相當多元,如何在生態與觀光間取得平衡,衝突之間看到合作的可能性,透過協會組織平台,大家輪流領導,齊心協力,找到合作與永續經營的模式,都會是後續關鍵的工作。接下來從香港及捷克來的兩個國際參訪活動,將會是跨區合作模式的實作機會,而地質公園學會會持續扮演培力及國內外鏈結的角色,協助在地推廣與成長。

高雄惡地泥岩地質公園能在短時間有如此之表現,主要在蘇老師的推動、高雄農業局的支持、連結惡地地方組織的高度參與、以及經典接地氣的規劃方案下,展現了產、官、學合作的協同效應,初步已有相當亮眼之成果,令人欣羨。接下來的課題,將是遊程細節的規劃設計、相關基盤設施的支持,以及營運管理模式的建立。張秀慈老師也建議,在協會組織推動的同時,透過一些小活動來建立組織間的協作默契與信任基礎,釐清商業模式下的權利義務關係,將會有助於整體團隊的建立。也希望不久的未來,台南也將有由下而下的惡地泥岩地質公園推動,連結高雄奠定之基礎,促成跨行政區、具國際亮點之西南惡地泥岩地質公園。



Share:
Location: 845台灣高雄市內門區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cobadlands.blogspot.com

技術提供:Blogger.

關於

本部落格主要紀錄教育部第二期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SR)計畫 「惡地協作:淺山地區之區域創生與跨域實踐」之相關活動。「惡地協作」計畫為國立成功大學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之簡稱,本計畫立基本校人文社會科學中心2014-2019年間所執行之「科技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長期於台南左鎮進行社會實踐之基礎上,2020年起進一步透過申請教育部USR計畫,以「新體驗」、「新產業」、「新資訊」三個主題,將實踐場域擴大至西南惡地,範圍包含台南左鎮、龍崎、高雄田寮、內門等地,邀請成大校內跨領域師生,與地方組織及社群夥伴,進行結合惡地之場域教學與研究實踐。期許能夠建立在過去之基礎上,透過課程參與、研究深化、交流共學、資訊分享等多元方式,形成區域共學圈,協助惡地淺山地區的永續發展與創新經營。

歡迎回饋指教。

網頁建置成員:

張秀慈、黃奕綺、林潔、林佩潔、彭劭琳、蔡孟玲

網頁內容貢獻者:

吳虹玉、李文豪、林宏翰、林佩潔、林珊、林禹欣、林潔、郭佳妮、彭劭琳、廖紅雯、蕭柔、王薇婷、黃浩庭、陳品鈞、黃馨緯、林禹欣、黃任妍、莊秉元、林孟瑾、蔡孟玲、趙之為、郭玠佑、林宥祺、林筱棋、林玲安


collaborativebadlands@gmail.com


時間

標籤

搜尋此網誌

Labels

歷史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