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紀錄】湯姆生/馬雅各之路觀光整體發展計畫線上成果發表會

 永續都市與地方行銷實習在110年6月19日舉辦線上成果發表會-與近50位參與者一同分享一整學期的成果,同學以「湯姆生、馬雅各之路」為主體,除了結合二手資料外,更以場域踏勘、基地調查、演講及工作坊等等的方式,集結在地的意見與創意,串聯出深度旅遊不同種的方式。因各界熱情響應,由永續都市與地方行銷實習的授課老師-秀慈老師開場,初步簡介課程緣起以及故事的開始,為第一次聽到「湯姆生馬雅各之路」作鋪陳。湯姆生在1871年被馬雅各邀請一同踏上福爾摩沙,從高雄旗津至台南經左鎮、杉林、甲仙再到荖濃,看見台灣過去的熱帶自然美景、多元族群文化和當時的產...
Share:

【新聞轉載】以馬雅各、湯姆生之路串聯社區觀光 成大都計系秀成果-自由時報記者劉婉君

以馬雅各、湯姆生之路串聯社區觀光 成大都計系秀成果記者劉婉君/台南報導https://news.ltn.com.tw/news/Tainan/breakingnews/3576051?fbclid=IwAR3YpBEFgV29KsgyHNfpgsxjgB9c_118LxyN6Iu6OkqtBCCYdMGB539aOqY-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永續城市與地方行銷課程師生,於國內疫情嚴峻前,曾走訪高雄內門木柵等昔日湯姆生拍攝的場景。有「台灣醫療宣教之父」之稱的馬雅各醫生逝世100週年,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師生,以馬雅各、湯姆生之路為主題,進...
Share:

【活動紀錄】移動圖書館線上發表

  因應疫情,原本要以邀請合作夥伴共同參與實體展覽的方式,轉變為線上發表。  雖然如此,學生們仍然很努力的線上討論、製作簡報以及練習報告,因為課程是分組進行,不同組別除了出車目的地不同外、設計的活動也都不一樣。  看似皆不同的活動中,各組其實也有雷同的部分-書,有些組別是以書本內容為活動設計出發點,有些組則是營造自在徜徉書海的氛圍。  本課程為圖書館主辨,邀請各領域的老師共同授課,因此線上發表的畫面顯得格外熱鬧。  滿滿的人頭格子中,有沒有發現誰在其中?答對啦!蘇校長也有線上參與呢!還有充滿活力的館長!  要把一學期課程完成,想必是很具挑戰性...
Share:

【活動紀錄】5/29人道建築的在地實踐期末成果發表暨專題演講

  圖、文:陳品鈞5/29(六)早上9:00-12:00為「人道建築在地實踐」課程期末的成果發表會原先課程的期末要回左鎮的公館社區與他們分享成果,因為疫情升溫緣故改為線上舉行邀請左鎮公館社區的柳足姊、賴政達老師、老農夫咖啡的溫榮泰先生與都市里人的劉建億經理擔任講評人共同參與課程的期末發表會,與他們分享同學們在課堂中完成了三幅屬於左鎮感動的故事!並在最後一小時由劉建億經理為我們帶來都市再生的專題演講,完成很感動的成果分享會。圖:MUSE組別分享「老屋」——阮一世人的歸宿圖:笑嘻C組分享人與自然的老故事圖: 乖乖隆D咚 韭菜炒大蔥組分享上學之路圖:劉建億經理分享都市再生的專題演講紀錄在籌備線上的成果會時印象深刻的事情是我們邀請的其中一位講評人是四月到社區志工旅行時拜訪的耆老,經營老農夫咖啡的溫榮泰先生,但因為沒有使用過線上的視訊會議,於是在分享會前幾天透過電話教學,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到的講解然後測試,後來終於成功連上的時候覺得好感動,非常的佩服耆老溫先生學習的精神,是一個不斷讓自己吸收新知識讓人敬佩的長者。圖:溫榮泰先生講評雖然在成果會當天雖然遇到了網路不穩、聲音的狀況與時間掌握的問題,但是一點也不影響成果會帶來的感動!活動當天除了有課堂的同學老師與講評人們,還有之前訪談的木炭伯鄭正德先生,還有USR惡地協作的夥伴一起在線上聆聽,透過網路串聯了彼此一起參與這場成果分享會。聽著三組同學們各自從他們完成的story...
Share:

【活動紀錄】初探湯姆生馬雅各之路觀光主題資源盤點工作坊

 永續都市與地方行銷實習在110年5月11日於日光小林社區發展協會舉辦織工作坊為了讓同學更深入了解在地,與澄田整合規劃有限公司一同規畫舉辦此次工作,透過工作坊的方式,讓同學們可以收集在地資訊、並與地方締結關係。在工作坊的最開始,先是透過老師的引言讓參與者能大致了解工作坊流程,接著由同學透過簡報,介紹湯姆生故事的源起與地方連接性,最後是本次工作坊的重點-現況資源盤點,透過分組與社區夥伴討論社區魅力地點以及與湯姆生馬雅各之路主題性的連接。很多同學都表示最重要的收穫感覺是問問題的方式,在與社區夥伴討論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總是會用需要解釋的名詞,甚至連秘境都是需要好好思考是否應用得當,真的是需要再經過磨驗才行。 ...
Share:

【活動紀錄】永續都市與地方行銷實習-場域踏勘

 永續都市與地方行銷實習在110年3月23日至左鎮、內門及甲仙進行為期一日之場域踏勘早上先至左鎮公舘社區,從公舘社區的前總幹事柳足姊的導覽中認識到了葛鬱金種植、再製;也在快樂農場的蕙琪牧師娘的帶領之下,到了木柵巖,在行經的過程中了解到了當地生活的文化以及植物的知識,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牧師娘帶領著大家走到巨石的片段,走過湯姆生之路的路線,深刻的感受當時要帶著濕版攝影器材到那個地方的不容易,以及牧師娘說他們小時候都在這裡嬉戲,這種穿越時空的新舊交替景點更能觸動人心。當天的中餐為牧師娘的手爐菜、也體驗親手洗愛玉的樂趣,同學們都玩得不亦樂乎...
Share:
 【活動紀錄】Book一市---龍崎探索去(文:周子妤/圖:移動圖書館團隊)日期:2021/06/06  時序入夏,高溫燠熱及梅雨鋒面輪流陪伴我們,遙想一個月前跟大學生們共同前往龍崎的經驗,對比著現今因為疫情無法出門的情景,令人感嘆不已。  猶記課程一開始同學彼此間的不熟識,經每週的討論激盪火花、準備相關活動、實地拜訪龍崎國中至當天實際操作,最後還有6/8的線上發表,這學分,得來不易。  課程主旨是要將書帶入圖書資源相對缺乏的地區,不過有趣的是大學生們用自己的方式轉化知識,設計活動及跑關,希望讓中學生能夠在遊戲中接收他們想傳達的訊息;尤其設計了龍鳳果醬以及竹筍冰沙製作,頗受龍崎國中的學生喜愛。  參與惡地協作計畫已有一段時日,這個以USR(University...
Share:

【活動紀錄】惡地探查:初訪內門地區

    高雄台南交界處的惡地地形,散落在高雄的內門和田寮,以及台南的龍崎,三個鄉鎮發展皆有所不同。五月十四日,由成大歷史系陳文松老師領隊,帶領授課同學前往本學期所要調查地區,高雄市內門區。    此次田調的過程,是要讓授課同學們對於內門地區有一基本的了解。因此,首要出發的地區為內門區公所。當天由區長向同學們介紹內門地區的歷史發展,以及近年來的社區規劃等項目。第二個地點則是快樂農場,農場主人為長老教會的牧師。過去內門地區是長老教會傳教士馬雅各在南部山區重要的一個傳教地點。透過牧師夫婦,介紹內門地區教會的發展。最後一個地點則是參訪的當地的廟宇,內門順賢宮,其為傳承宋江陣文化的重要據點,隨著所培養的陣頭代表臺灣出國進行文化交流,以上,透過三的地點的參訪,讓同學們對於內門地區的歷史人文發展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和認知。文/圖提供...
Share:
Page 1 of 6612345...66Next »Last

cobadlands.blogspot.com

技術提供:Blogger.

關於

本部落格主要紀錄教育部第二期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SR)計畫 「惡地協作:淺山地區之區域創生與跨域實踐」之相關活動。「惡地協作」計畫為國立成功大學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之簡稱,本計畫立基本校人文社會科學中心2014-2019年間所執行之「科技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長期於台南左鎮進行社會實踐之基礎上,2020年起進一步透過申請教育部USR計畫,以「新體驗」、「新產業」、「新資訊」三個主題,將實踐場域擴大至西南惡地,範圍包含台南左鎮、龍崎、高雄田寮、內門等地,邀請成大校內跨領域師生,與地方組織及社群夥伴,進行結合惡地之場域教學與研究實踐。期許能夠建立在過去之基礎上,透過課程參與、研究深化、交流共學、資訊分享等多元方式,形成區域共學圈,協助惡地淺山地區的永續發展與創新經營。

歡迎回饋指教。

網頁建置成員:

張秀慈、黃奕綺、林潔、林佩潔、彭劭琳、蔡孟玲

網頁內容貢獻者:

吳虹玉、李文豪、林宏翰、林佩潔、林珊、林禹欣、林潔、郭佳妮、彭劭琳、廖紅雯、蕭柔、王薇婷、黃浩庭、陳品鈞、黃馨緯、林禹欣、黃任妍、莊秉元、林孟瑾、蔡孟玲、趙之為、郭玠佑、林宥祺、林筱棋、林玲安


collaborativebadlands@gmail.com


時間

標籤

搜尋此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