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紀錄】湯姆生馬雅各之路線上會議: 與台史博之對話

文/ 賴欣男、張秀慈

在地方引領而望下,「湯姆生馬雅各之路」於110年底正式以「湯姆生、馬雅各與台灣多元族群文化路徑」為名,由文化部指定為國家五大主題文化路徑之一,未來四年將以台灣歷史博物館為主要推動單位,藉由臺灣文化路徑推動社會發展計畫(110 -114 )」,成為台灣文化路徑政策於南台灣之實踐地區。

為了彰顯本路徑長期以來地方參與協作之精神,在成大都計系張秀慈老師之邀請下,台灣歷史博物館楊仙妃研究員117日下午,與文史工作者游永福老師、實踐大學翁裕峰老師,以及來自台南與高雄之地方夥伴共14人,進行計畫發展之對話交流。透過線上會議的方式,一則邀請館方說明計畫未來推動方向,二則希望能集結目前地方行動者的觀點,對於本文化路徑後續推動方向及工作項目上提出建議。

會議開始首先由楊研究員與大家分享文化路徑於國際上的概念,以及與館方對於本文化路徑的理解,進而說明臺史博預計著眼之工作面向,包含在地關係網絡串聯計畫、多元視角在地書寫計畫、歷史資源研究與公共化計畫和文化路徑經營情境培力計畫。

本文化路徑之推動構想(截自台史博楊研究員於線上會議之分享內容

接著,會議邀請參與者提出建議與回饋,參與者踴躍地提出對於湯姆生馬雅各之路的價值與潛力,包含由平埔原住民、高山原住民、客家人、漢人與國外旅人間多元族群互動,所建構的深厚歷史文化底蘊,同時也因為行經南台灣山區,生態、地質資源上也相當豐厚,拓展了文化路徑上的跨域學習資源。參與夥伴對湯姆生馬雅各之路之推動,在主題及空間範圍上也有著不同的想像,也看見地方行動上的局限,期許臺史博能夠從中協助,包含不同區段或社區的歷史基礎材料調查、相關硬體設施的建置等。

楊研究員結合多方的想法後給予回應,包含在歷史基礎材料調查上,臺史博將提供館藏資源,藉由網路資料平台來與各界參與者共同爬梳與詮釋地方歷史,減少地方上史料難以取得的門檻。另外,楊研究員也肯定了各界夥伴過去所做的努力,未來將因應地方之差異性進行客製化之推動策略。在硬體層面,提出硬體設施會因軟體故事而出現的想法,說明在初步階段會把重點放在整合路徑上的核心議題,以找出軟性的可操作模式。以馬雅各為例,其雖然由宗教開始,但還是以多元文化為主體,如透過教會的場域與歐洲文化接觸等,由各地方所建構的點位能量,以軟體帶硬體的方式,來逐漸完備文化路徑線與面的綜合規劃。

本次活動透過線上會議的方式,在一天之內透過社群軟體迅速號召地方夥伴,充分展現湯姆生馬雅各之路在跨域協作及參與式遺產上的實力。透過交流111年之計畫推動構想,進一步推進台史博與地方之對話交流,期許中央政策資源與地方動能需求上,能進行有效的對接,以利後續之推動。

01/17 線上會議


線上會議與會者:

台史博楊仙妃、成功大學張秀慈、實踐大學翁裕峰、甲仙普門書局游永福、高雄第一社大王春智、左鎮公舘社區陳柳足、木柵快樂農場李蕙棋、內門溝坪社區候秀娥、內門溝坪返鄉青年丁群展、旗山圓冨國中達妮芙·伊斯坦大、甲仙愛鄉協會曾家菁、荖濃文化工作室韋騰雅、美濃愛鄉團隊邱靜慧、六龜茶產業林美齡。

Share:
Location: 台灣台南市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cobadlands.blogspot.com

技術提供:Blogger.

關於

本部落格主要紀錄教育部第二期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SR)計畫 「惡地協作:淺山地區之區域創生與跨域實踐」之相關活動。「惡地協作」計畫為國立成功大學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之簡稱,本計畫立基本校人文社會科學中心2014-2019年間所執行之「科技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長期於台南左鎮進行社會實踐之基礎上,2020年起進一步透過申請教育部USR計畫,以「新體驗」、「新產業」、「新資訊」三個主題,將實踐場域擴大至西南惡地,範圍包含台南左鎮、龍崎、高雄田寮、內門等地,邀請成大校內跨領域師生,與地方組織及社群夥伴,進行結合惡地之場域教學與研究實踐。期許能夠建立在過去之基礎上,透過課程參與、研究深化、交流共學、資訊分享等多元方式,形成區域共學圈,協助惡地淺山地區的永續發展與創新經營。

歡迎回饋指教。

網頁建置成員:

張秀慈、黃奕綺、林潔、林佩潔、彭劭琳、蔡孟玲

網頁內容貢獻者:

吳虹玉、李文豪、林宏翰、林佩潔、林珊、林禹欣、林潔、郭佳妮、彭劭琳、廖紅雯、蕭柔、王薇婷、黃浩庭、陳品鈞、黃馨緯、林禹欣、黃任妍、莊秉元、林孟瑾、蔡孟玲、趙之為、郭玠佑、林宥祺、林筱棋、林玲安


collaborativebadlands@gmail.com


時間

標籤

搜尋此網誌

Labels

歷史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