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孟玲,圖/蔡孟玲)2022年1月底,成大惡地協作團隊偕同成大工設系設計思考課程團隊,與左鎮國小課程規畫團隊進行了一次線上會議,共同商討國小教育與在地發展連結之關係。近年來隨著台史博對於湯姆生馬雅各文化路徑的推展,以及南科擴張後的教育需求,左鎮國小作為地方中心學校,同時亦擔任r教育部樂齡學習中心及數位機會中心(DOC計畫)的執行單位,楊靜芳校長率領的教學團隊為偏鄉小學教育付出有目共睹。與談結束會後,成大惡地協作團隊即偕同設計思考教師群,由工業設計系陳璽任副教授帶領,決定拓展課程至中小學教育規劃,將Design Thinking...
【獲獎記錄】大數據探勘與分析應用於空間規劃實習成果 榮獲110年第16屆 全國規劃系所實習聯展 競賽組-優等獎、110年全國大學校院數位人文大數據學生競賽 攻頂組-第三名

(文/吳虹玉)本課程為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系,自108學年度起,由黃偉茹老師、李子璋老師及電機系解巽評老師共同開設-大數據探勘與分析應用於空間規劃實習。因應科技進步與網絡社會發展趨勢,從多元管道取得及分析大量數據資料,應用於空間規劃專業上。透過研討與實作,與資訊技術及資訊科學領域合作,建構適用於台灣空間規劃的大數據資料探勘與分析。以「西南惡地觀光遊憩規劃調查分析」為主題,探討左鎮、龍崎、田寮、內門等人口萎縮、超高齡化之地區,投入新的規劃分析方法,試圖解決官方統計數據不齊全的困境。另一方面,為了闊展惡地觀光遊憩行為與市場,課程規劃設計期望同學從...
【參與紀錄】食在一方,惡地餐桌來我家
(文/蔡孟玲,圖/張秀慈)2018年惡地協作計畫深度走入左鎮公舘社區,社區發展協會前總幹事柳足姊帶著一本熱情,與我們介紹著惡地農食復興行動。左鎮公舘社區由岡林、二寮、草山三個農業社區組成,當地人口外流嚴重,屬於務農者多的鄉村型社區。惡地地形的月世界泥岩地質也侷限了當地的農作物,卻也讓公舘社區以竹筍、破布子、葛鬱金等發展出獨有的惡地農作。社區風味餐|食在家鄉,心繫的即是腳下土地耕耘的成果。公舘社區伴隨銀髮生活再活絡,是凝結社區高齡人口一同參與惡地農食復興的第一步。2014年成大人社計畫帶領學生至社區進行課程活動,恰逢機會搭伙社區關懷據點的長輩供餐。當地融合西拉雅文化與在地農食的餐點:如豆豉剝皮辣椒魚乾、鼠麴草仔粿、在地野菜食蔬等,都可以嘗到滿滿地理文化蘊含的家鄉味。我們也從這原來提供給公舘社區內部長者關懷的風味餐,,讓我們看見協助社區開拓市場的食潛力。惡地餐桌-惡地風味餐拓展行動| 2018年10月恰逢成大都計系舉辦iCities...
【活動紀錄】「走進內門」台灣多元族群與文化觀光發展參與式工作坊

(文/王薇婷、圖/葉承叡&陳謙睿)本學期由都市計劃學系的張秀慈老師開設「永續都市與地方行銷實習」課程,帶領學生走進高雄市內門區,並以西拉雅、羅漢門兩大文化主題,進行文化路徑的觀光發展計畫,協助地方規劃與構思在地深度旅遊模式。於2022年3月中,課程開始初期,秀慈老師與課程學生一同規劃兩天一夜的工作假期,透過工作假期進行田野調查深入了解在地觀光資源,並與當地社區權益關係人進行訪談,藉由在地視角發掘西拉雅與羅漢門主題的特色故事,幫助學生於文化路徑下研擬細部的發展計畫。 於2022年4月26日秀慈老師與課程學生在內門區辦理兩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