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秉翰;圖/趙之為、余秉翰) 「台灣史料專題」期末成果發表會於2022年7月1日,於歷史系館25236教室舉行。成果發表的內容,主要是課程參與同學,發表結合內門田野實地經驗所產出個別主題之內門小論文。
期末成果發表會除了課堂原有師生以外,USR惡地協作計畫的總計畫主持人,都計系張秀慈副教授,以及計畫助理蔡孟玲、趙之為同學,亦前往現場聆聽論文發表,共襄盛舉。
現場同學們總共有五位同學進行發表,題目分別是〈日治時期高雄州內門地區的畜牧業──以內門的豬隻為例〉(和田奈穗實/歷史所博士班)、〈賜姓政策對內門西拉雅族的認...
【參與紀錄】「台灣史料專題」課程田野調查──內門紀行
(文/余秉翰;圖/陳文松、余秉翰、林彥宏)第一次田野調查(2022.5.13)
自三月開始爆發的新冠肺炎變異株Omicron感染潮,儘管大多數的確診者都是無症狀或是輕症,但是面對指揮中心一度失序,民眾一度缺乏清楚指示無所適從,也多少擔心自己成為病情少數的中重症感染者之下,要如何與疫情學習共存的同時,對於向外踏出一事,心中難免會感到那麼一點疙瘩。5月13日的第一次田野調查,便是在如此環境之下展開。
五月中,南台灣疫情尚值混沌階段,學校教學方針也改以線上為主。所幸課堂師生總人數不超過十人,要集體外出比較不困難。最後,除...
【場域連結】莿竹產業發展相關議題訪談- 屏科大羅凱安老師
(文/郭玠佑) 2022年7月26日,惡地協作USR計畫團隊的張秀慈老師與黃偉茹老師,與長期致力於竹產業實務研究的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羅凱安副教授,以線上會議的方式共同探討竹產業發展中,當前相關法令的架構與限制,並訪問其對法令鬆綁的進一步看法。法令的管制方式與困境 當前法令對竹林採伐的管制,會受限其所處的林地而有主管機關、法規上的區別,例如國有林的《國有林林產物處分規則》,保安林的《保安林經營準則》等;各採伐行為須逐地申請,且會因地方而有不同的行政調令。 ...
【活動紀錄】與湯姆生、馬雅各的夏日惡地大冒險—左鎮國小西拉雅文化暑期營
(文/趙之為,圖/趙之為) 由國立成功大學BEST惡地共築團隊與台南市立左鎮國民小學合作之「與湯姆生、馬雅各的夏日惡地大冒險」西拉雅文化暑期營隊,在多方協力之下圓滿成功。小小冒險家們拿著營隊故事板、手比拍照姿勢,宣告與湯姆生、馬雅各的冒險旅途圓滿成功 本次營隊是BEST惡地共築團隊在成大惡地協作USR計畫張秀慈老師媒合之下,與左鎮國小合作提案文化部文化資產局「111年文化資源潛力點開發計畫」的執行成果之一。因應文化部近年積極推動文化路徑相關計畫,而台南市左鎮區為「湯姆生、馬雅各與臺灣多元族群文化路徑」重要節點之一—1871年英國攝影師約翰湯姆生來訪台灣南部淺山地區,從不同角度以影像與文字記錄從台南到高雄淺山地區的平埔原住民族群生活、歷史與文化,其中路徑中所到訪過的拔馬與崗仔林,即位於現今的左鎮一帶,保存過去珍貴的西拉雅族、拔馬禮拜堂(今左鎮教會)、莿竹林、月世界等影像與文字記載。湯姆生保存下左鎮的歷史樣貌,對於左鎮具有重要意義,亦為串起現代與過去對話的媒介,是為結合至在地學童教育的良好發展主題。因此本次提案從左鎮國小西拉雅特色課程為出發點,結合湯姆生馬雅各文化路徑為主題,設計系列體驗教學與活動,讓孩子從歷史、自然資源、產業等不同觀點體會左鎮的文化,乃至於後續的推廣與轉譯,提升對在地文化的認同,並成就「湯姆生、馬雅各與臺灣多元族群文化路徑」發展基石的一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