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秉真/圖:吳秉真)創產所楊佳翰老師的創新管理課程,在109與110學年度帶領學生認識惡地的夥伴們,以及這片看似荒蕪之地上所充滿的瑰寶,期望將這片土地化為充滿生機的良田!同學們在進到場域體會並輔以訪談後,紛紛透過老師分享的理論與工具找到「價值定位」,以「故事行銷」、「遊戲化」等容易執行、低成本的方式制定短期目標,並提供「商業模型」、「行銷企劃」等可執行、可複製、可以隨時間調整的成果供夥伴們參考。不只如此,在進行一切的互動之間,同學們也與地方有更緊密的連結,成為分享惡地的一員。現在就來一起看看這兩年的成果!在地食材與故事精煉的大補帖在 109 學年度裡,左鎮公館社區夥伴政達邀請同學們一同思考,該如何外銷左鎮在地特色農產品「葛鬱金」,藉此提高地方的知名度。左鎮公館社區組首先透過實地訪查與利害關係人訪談,列出所發掘的社區挑戰——缺乏行銷通路,導致產品難以外銷與外宣。因此該組由此痛點,著手思考如何制定系統化的方式包裝產品,最後提出「用故事包裝葛鬱金」的故事行銷概念。此外,學生們亦擬定了行銷企劃與識別系統以提升品牌辨識度,並結合線上與線下,透過口碑營銷、場域品牌經營產品包裝延伸等手法推廣社區。一起將葛鬱金這個除了具有營養價值,又能製成護手霜等製品的這個自然的禮物推廣到更多地方。懷舊未來,早餐店成為創意基地田寮惡地農夫工作室的夥伴丁素貞、梁舒婷是一對致力於地方發展的母女,丁姐首先帶領同學們遊覽草山月世界,而舒婷在體驗後向我們介紹:田寮的最後一家早餐店即將消失,這是在地產業岌岌可危的指標,而在這個人口老化名列台灣前茅的地區,該如何重新湧進新活力。田寮惡地農夫組別將重點放在了該地區唯一的早餐店上,期望透過「懷舊未來」主題的故事行銷手法,讓早餐店成為一個能夠助長創意與情感交流、連結社區文化創意交流的平台。學生利用SWOT分析社區現況,從中發掘社區優勢與切入點;緊接著提出了數位行銷、擴大社區影響範圍、辦理跨領域共創工作坊、辦理世界惡地雜誌等商業策略,最後則提出了CIS企業識別系統的建置。最四通八達的道路就是「人」 而老農夫咖啡的夥伴溫榮泰先生,向各位介紹了座落在高地的老農夫咖啡——除了視野遼闊,也擁有可可豆、咖啡豆等資源,該如何將這個休憩的好地方推廣、串連讓更多人參訪。該組別從老農夫咖啡的使用者旅程地圖出發,認為單一接觸點的優化無法帶來繁榮,進而提出三階段地方創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