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林宥祺、張秀慈 ;攝影/ 林筱棋)
2月21日舉行Badlands Table系列演講 – 惡地與地質公園的相遇,透過來自台南與高雄推動地質公園的行動者分享經驗,藉由專業知識和心得感想的交流,創造共同對惡地的關懷意識。
本次論壇由惡地協作計畫主持人張秀慈老師開場,分享成大師生參與惡地的源起,以及如何透過長期與地方工作,以地方資產為本出發,看見惡地地方創生與國際永續發展趨勢,包括地質公園、文化路徑等策略對接之可能性。接著由長期推動地質公園在臺實踐的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蘇淑娟教授,分享地質公園的意義與內涵 --包含「地景保育、環境教育、地質旅遊和社會參與」,為大家定錨地質公園重要的四大核心價值。
|
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蘇淑娟教授(左)、台南市文化局林韋旭主任秘書(右) |
接下來論壇主要依台南及高雄的推動經驗,邀請各界夥伴從不同觀點切入:
第一場在台南經驗部分,首先為台南市文化局的林韋旭主任秘書,從文化資產保存法的條文中帶領大家了解自然地景的相關規範,提醒眾人地質公園是以地質和地景為基礎,發展出來區域涵養的自然與文化環境和社會內容的整體,我們也應共同為此努力。台南社區大學環境小組晁瑞光研究員,則是從行動者的觀點,分享社區大學如何透過實際的參與、紀錄,堆疊出惡地資料,同時也能和過去知識的矛盾或疑問比對,從地形觀察中找到正確解答,邀請同學一起透過實踐來關心保育惡地環境。上半場的最後,則由長期推動地方特色餐食的台南左鎮公舘社區陳柳足總幹事,分享社區如何透過與高齡關懷,展開對於惡地環境及西拉雅人文歷史的梳理,創造具在地故事的餐點,即便是在惡地環境中也能辦一場月食饗宴,這次更透過GEOfood的概念,近一步看見在地耕耘與國際趨勢對話的潛力。
活動也透過中場休息時間,特別邀請公舘社區協辦提供茶點,鍾凱勳經理將食物及地方歷史、特色文化結合,打造出專屬當地的GEOfood拼盤,例如共工鹹飯球背後卻蘊藏著過去先民在農作時期衍伸出來的共工共食文化、薑黃餅乾如何成為地方優勢物種,體現地質環境特色,讓與會者能透過味蕾感受惡地地質與人文共創之特色。
|
台南社區大學環境小組晁瑞光研究員(左)、台南左鎮公舘社區陳柳足總幹事(右) |
|
中場休息時間-享用GEOfood拼盤 |
第二場在高雄推動地質公園經驗的部分,首先由經典工程顧問有限公司張瀞今專案經理,從參與式規劃的觀點,讓大家了解地質公園在規劃設計上需要注意的面向,像是為避免未來各區發展不均而應以多核心發展來規劃解說區,以及如何讓主題遊程得與社區特色、動能結合。而身兼高雄泥岩地質公園專案經理,也惡地農夫工作室主持人的梁舒婷,則著眼於地質公園該如何藉由經營管理和行銷推廣,以向外傳達地質公園的重要性。透過多元活動,包括闖關活動、生態專家導讀、惡地服裝走秀等等,向社會大眾揭開惡地的神秘面紗。高雄市援剿人文協會是最早參與高雄泥岩惡地地質公園的社區團體,潘炎聰理事長分享他們長期在地方的努力與付出,也透過照片讓我們認識到惡地在地質上的豐富和知識性,以及導覽者作為地質教育靈魂人物之角色。最後由高雄市農業局張韻萍科長壓軸,從公部門觀點梳理高雄如何實踐地質公園由下而上的精神,在歷程中對內對外溝通的艱辛,以及如何從與推動夥伴共同學習行動下獲得支持,讓聽眾體會到地質公園是一件繁雜、但重要且充滿意義的工作,也為本次論壇活動畫下完美句點。
|
高雄市援剿人文協會潘炎聰理事長(左)、高雄市農業局張韻萍科長(右) |
|
經典工程顧問有限公司張瀞今專案經理(左)、惡地農夫工作室梁舒婷主持人(右) |
蘇淑娟老師提到,不管是高雄泥岩惡地地質公園、台南龍崎泥岩惡地地質公園、或是知名的左鎮草山月世界,都是西南泥岩惡地地質環境的一部分,未來如果能整合台南與高雄,西南泥岩惡地有極大的潛力,共同以邁向國際級的地質公園前進。她也提醒台南、高雄兩地推動地質公園歷程的迥異,未來如何彼此學習、互相支援,來落實地質公園核心價值,將會是相當有意義的實踐個案。主持人張秀慈老師也從區域規劃的觀點,期許惡地能如荷蘭Randstad區域的綠心(Groene Hart),成為都會地區親近淺山自然、農業生產、觀光休憩的核心地區,翻轉惡地邊緣、滅村之意象,成為區域學習之中心。
再次感謝滿懷經驗的講者、遠道前來參與的社區夥伴,以及支援本次活動的USR團隊夥伴及助教,讓成大師生有機會更進一步地認識地質公園。
|
Badlands Table系列演講 – 惡地與地質公園的相遇圓滿落幕 |
演講連結:https://youtu.be/wqARZbmCwHI?si=inR2qk8nCSB0Wk1I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