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紀錄】社區計劃案例分享

 (文:葛函昕、張秀慈/圖:葛函昕)

        111學年上學期由都計系張秀慈老師開設的「社區計劃」課程,於課堂持續邀請國內專家分享社區規劃及社區營造經驗,一則讓學生對於社區計劃之內涵能有更深刻的印象,二則透過課程協助建立更多國內之經典案例學習。本學期邀請之演講主題涵蓋社區規劃師、參與式規劃設計、生態社區、社區行動、農村再生等主題,案例從宜蘭、基隆、嘉義、台南,遍佈台灣各區,城市與鄉村社區案例兼具:

        第一場為【社區規劃師】,由都市里人規劃設計有限公司劉建億經理分享之「微笑基隆:以關係創造為本的都市再生」。劉建億經理分享臺北社區規劃師的發展歷程與基本概念,透過基隆推動社區規劃師的實際經驗,分享結合「社區規劃、社會福利、社區營造」三大面向,並與學校合作推動職人培訓的社區案例,說明從專業到非專業、從指導到協作的社區規劃轉變。

劉建億經理分享三社一體概念

學生回饋劉建億經理演講中印象深刻的內容

        第二場為【參與式規劃設計】,由城鄉潮間帶有限公司創辦人陳育貞老師所分享的「社區設計與地方創生:台灣宜蘭微型參與式規劃設計案例」。陳育貞老師分享駐地宜蘭二十多年,以參與式規劃設計結合專業實務與生活實踐,推動共作中共學的實際經驗,介紹社區規劃師整合空間專業與社區生活經驗的培訓與輔導機制,並以團隊在宜蘭後埤社區推動的跨域整合創生為案例,說明如何藉由社區居民的實務參與讓當地在創生的過程中有參與感並促進地方認同。

陳育貞老師分享參與式規劃設計關鍵策略

學生回饋陳育貞老師演講中印象深刻的內容

        第三場為【生態社區】主題,由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黃崑山教授分享,談「都市閱讀與書寫:九份子都市設計」。黃崑山教授首先藉由解構校園的空間、通道與建築,帶領同學認識都市空間的語彙與文法,再進一步分享土地細分的概念與國外案例作為借鏡分析臺灣都市都市規劃及九份子社區的空間語法,以提醒同學在進行規劃設計時需注意系統語彙的秩序。

黃崑山教授分享土地細分概念

學生回饋黃崑山教授演講中印象深刻的內容

        第四場為【社區行動】主題,由財團法人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發展基金會蔡福昌執行長分享故鄉布袋「濕地糧倉:後鹽業時代布袋鹽田轉型創生之路」。蔡福昌執行長以嘉義布袋為案例,從鹽業的發展歷史開始,說明早期的傳統鹽業因產業結構變遷、近海漁業枯竭、青壯年外流等多重衝擊宣布關廠後,如何以在地文化及溼地生態共生為目標進行規劃轉型。

蔡福昌執行長分享布袋鹽業歷史

學生回饋蔡福昌執行長演講中印象深刻的內容

        最終場為【農村再生】主題,由授課老師秀慈教授,以「從農村再生到文化路徑:大學參與社區協力政策資源整合經驗分享」為題分享個人在惡地工作的經驗。張秀慈教授以社區參與的經驗出發,說明自身從農村再生、區域亮點、跨域協作到文化路徑的行動歷程,並以惡地協作USR計畫為案例,分享以資產為本的社區發展如何實踐。

張秀慈教授分享惡地協作參與經驗

學生回饋張秀慈教授演講中印象深刻的內容

        經由課程與一系列演講了解社區規劃之意涵後,學生進入所選案例社區進行實務規劃,透過分析與資源盤點,以社區故事地圖方式呈現社區重要點位,並藉由實際走訪與歷史圖資套疊,了解社區過去與現在之資訊。本學期社區實作對象包含宜蘭的壯圍鄉、嘉義的布袋鹽田、基隆的八堵社區、暖暖老街、台南的九份子社區、以及台南左鎮的公舘社區、左中社區,透過分析社區資產與需求,結合課程內所學,以ArcGIS故事地圖網頁為成果,將訪談、分析及相關資料共享給社區夥伴。

|各組故事地圖成果|

第一組:劃閒圍宜-參與式規劃在宜蘭壯圍的實踐https://arcg.is/r4T0K
第二組:展望布袋,放“鹽”未來https://arcg.is/1qKeuq
第三組:在地人生活的回憶路線地圖https://arcg.is/1mK1f9
第四組:微笑基隆,基建發言https://arcg.is/1yS154
第五組:理想九份滿,現實ㄐㄧㄡˋ骨感https://arcg.is/1DTr11
第六組:九想成為一份子https://arcg.is/HSv1L0
第七組:韌袋發鹽https://arcg.is/1GjXWX2
第八組:暖史.暖師https://arcg.is/1OLaay
第九組:日出公館,惡地重昇https://arcg.is/0iOKqu

Share: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cobadlands.blogspot.com

技術提供:Blogger.

關於

本部落格主要紀錄教育部第二期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SR)計畫 「惡地協作:淺山地區之區域創生與跨域實踐」之相關活動。「惡地協作」計畫為國立成功大學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之簡稱,本計畫立基本校人文社會科學中心2014-2019年間所執行之「科技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長期於台南左鎮進行社會實踐之基礎上,2020年起進一步透過申請教育部USR計畫,以「新體驗」、「新產業」、「新資訊」三個主題,將實踐場域擴大至西南惡地,範圍包含台南左鎮、龍崎、高雄田寮、內門等地,邀請成大校內跨領域師生,與地方組織及社群夥伴,進行結合惡地之場域教學與研究實踐。期許能夠建立在過去之基礎上,透過課程參與、研究深化、交流共學、資訊分享等多元方式,形成區域共學圈,協助惡地淺山地區的永續發展與創新經營。

歡迎回饋指教。

網頁建置成員:

張秀慈、黃奕綺、林潔、林佩潔、彭劭琳、蔡孟玲

網頁內容貢獻者:

吳虹玉、李文豪、林宏翰、林佩潔、林珊、林禹欣、林潔、郭佳妮、彭劭琳、廖紅雯、蕭柔、王薇婷、黃浩庭、陳品鈞、黃馨緯、林禹欣、黃任妍、莊秉元、林孟瑾、蔡孟玲、趙之為、郭玠佑、林宥祺、林筱棋、林玲安


collaborativebadlands@gmail.com


時間

標籤

搜尋此網誌

Lab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