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域連結】「劇場實務」從內門到左鎮—馬雅各之路探訪

(文/牟洋;攝影/牟洋)

         2023312日,劇場實務課程在課程指導老師馬薇茜老師協同成大楊中平老師以及北市大王明志老師、林建呈老師的帶領下,由內門木柵開始沿著馬雅各傳教之路一路探尋至台南左鎮,建立同學們的歷史感、當代科技的運用以及土地連結。

 

        當日整體課程首先帶領同學們前往內門場域,沿途介紹馬雅各台灣探勘傳教路徑、惡地地形特點、馬雅各團隊組成、台南地區平埔族群發展與文化、荷蘭人於亞洲政治經濟發展脈絡、必麒麟簡介等先備知識簡介開始一天的行程,接著在楊老師和馬老師介紹的同時,王明志老師與林建呈老師也同時開始帶領同學認識與實際操作無人機,以及360度攝影實務體驗,在體驗科技運用的同時也為馬雅各之路留下珍貴的紀錄;而後同學們在老師的領導下開始徒步前往內門木柵石厝正式踏上馬雅各傳教路線,結合楊中平老師介紹路線方向目標以及環境,同學們也按照湯姆生所記錄之照片與沿途路徑對比,抵達木柵吊橋後也進行西拉雅族特色服裝體驗,更加能將自己帶入過去的歷史中。回到快樂農場,同學們在體驗了當地風味餐後由木柵快樂農場負責人李惠琪牧師娘開始帶領同學進行十字繡操作教學,同學們在實際操作的同時也認識了西拉雅傳統圖像的象徵意義也更加認識木柵快樂農場與馬雅各等人。回程路上,同學們走過草山308高地、大峽谷、岡林國小、月世界小玉山、岡林教會、左鎮教會,認識了泥岩與惡地地形,也藉由楊中平老師的說明了解馬雅各之路的復原方式:將湯姆生紀錄、台灣寶圖、現代地圖進行疊圖,接著,楊老師舉西班牙朝聖之路為例做為對照,探討馬雅各之路的發展可能性。

 

        在這趟旅程中,同學們紛紛以ORID思維回顧,並產生許多的想法,對於文化保存、環境議題、時空錯位感也都有了非常切身的觀察,其中也有同學注意到台灣明明具有多元的地貌與環境資源然而人們卻棄之不顧轉而追求虛浮的視聽,並更近一步思索到個人與家庭的疏離感,也紛紛思索起自身未來可行的行動。

 

      「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馬雅各之路看似存在於過去且僅屬於少數人的文化圈,然而在本次課程中,同學們紛紛建立了自己與地方與文化的連結,透過課程的體驗,馬雅各之路不再是一個遙遠的歷史文化概念,成為同學們心中有血有肉的一部分。

攀登木柵巖前準備
木柵快樂農場李惠琪牧師娘介紹馬雅各事蹟





Share: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cobadlands.blogspot.com

技術提供:Blogger.

關於

本部落格主要紀錄教育部第二期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SR)計畫 「惡地協作:淺山地區之區域創生與跨域實踐」之相關活動。「惡地協作」計畫為國立成功大學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之簡稱,本計畫立基本校人文社會科學中心2014-2019年間所執行之「科技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長期於台南左鎮進行社會實踐之基礎上,2020年起進一步透過申請教育部USR計畫,以「新體驗」、「新產業」、「新資訊」三個主題,將實踐場域擴大至西南惡地,範圍包含台南左鎮、龍崎、高雄田寮、內門等地,邀請成大校內跨領域師生,與地方組織及社群夥伴,進行結合惡地之場域教學與研究實踐。期許能夠建立在過去之基礎上,透過課程參與、研究深化、交流共學、資訊分享等多元方式,形成區域共學圈,協助惡地淺山地區的永續發展與創新經營。

歡迎回饋指教。

網頁建置成員:

張秀慈、黃奕綺、林潔、林佩潔、彭劭琳、蔡孟玲

網頁內容貢獻者:

吳虹玉、李文豪、林宏翰、林佩潔、林珊、林禹欣、林潔、郭佳妮、彭劭琳、廖紅雯、蕭柔、王薇婷、黃浩庭、陳品鈞、黃馨緯、林禹欣、黃任妍、莊秉元、林孟瑾、蔡孟玲、趙之為、郭玠佑、林宥祺、林筱棋、林玲安


collaborativebadlands@gmail.com


時間

標籤

搜尋此網誌

Labels

歷史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