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紀錄】生態學實驗實習

 (文/許惠晴;圖/許惠晴)

這學期(110-1)的樣區換到了內門,相較於前幾學期的左鎮樣區,個人覺得內門樣區的環境更「野」一點。尤其是木柵教會以及石坑那一帶,雖然還是有一些農地,但在那塊地登山步道還是能看到較原始的淺山森林,在其中一次還有看到林鵰從稜線盤旋而出。同時,在長寮埔-花尚園-烏西崙一帶也存在著許多穩定水體,不管是白天或是晚上都可聽到非常多的蛙鳴,以常見的布氏樹蛙、澤蛙、貢德氏赤蛙為主,下過雨後亦可聽見或看見至少三種的台灣原生狹口蛙(小雨蛙、巴氏、黑蒙西氏)。可惜的是這次夜觀都沒有看到任何蛇類,不知是剛好運氣不佳,或是當地農民為了牲畜而有在做抓捕或驅蛇的行為,關於這部分日後尚待釐清。

同時,那邊的居民也非常熱情與好奇,有些農民看到一身裝備的我們會上前來關注。當我們回答說在做野生動物調查時,他們也不吝於分享他們在當地居住多年的見聞以及經驗。還記得有一次在長寮埔調查時,有一位坐在百姓公廟旁休息的老婆婆就和我們分享了他看到台灣獼猴以及松鼠在刺竹林中穿梭的經驗;後來還有一位老伯表示:他覺得隨著時間推移,在田邊能夠看到的朱鸝以及烏鶖(大卷尾)越來越少;另一次也是在長寮埔時,有聽聞另一位老伯說當地原本更多刺竹林,後來因刺竹銷量不佳而使許多林地轉作,換成耕種各種果樹。

總歸來說,內門的整體的環境比起左鎮似乎有更多野生動物的存在,而這點相信在收集到的數據應該能夠體現出來:目擊筆數以及物種數都有比當初在左鎮多的趨勢。當然可能是受到季節影響,畢竟春季和夏季是許多動物的繁殖期,尤其是鳥類及蛙類的部分。希望當地農民可以繼續維持農作物多樣化以及維持穩定水體的品質,同時採用更生態友善的農法降低干擾及衝突,以尋求和這些野生動物和平共存的機會。






Share: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cobadlands.blogspot.com

技術提供:Blogger.

關於

本部落格主要紀錄教育部第二期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SR)計畫 「惡地協作:淺山地區之區域創生與跨域實踐」之相關活動。「惡地協作」計畫為國立成功大學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之簡稱,本計畫立基本校人文社會科學中心2014-2019年間所執行之「科技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長期於台南左鎮進行社會實踐之基礎上,2020年起進一步透過申請教育部USR計畫,以「新體驗」、「新產業」、「新資訊」三個主題,將實踐場域擴大至西南惡地,範圍包含台南左鎮、龍崎、高雄田寮、內門等地,邀請成大校內跨領域師生,與地方組織及社群夥伴,進行結合惡地之場域教學與研究實踐。期許能夠建立在過去之基礎上,透過課程參與、研究深化、交流共學、資訊分享等多元方式,形成區域共學圈,協助惡地淺山地區的永續發展與創新經營。

歡迎回饋指教。

網頁建置成員:

張秀慈、黃奕綺、林潔、林佩潔、彭劭琳、蔡孟玲

網頁內容貢獻者:

吳虹玉、李文豪、林宏翰、林佩潔、林珊、林禹欣、林潔、郭佳妮、彭劭琳、廖紅雯、蕭柔、王薇婷、黃浩庭、陳品鈞、黃馨緯、林禹欣、黃任妍、莊秉元、林孟瑾、蔡孟玲、趙之為、郭玠佑、林宥祺、林筱棋、林玲安


collaborativebadlands@gmail.com


時間

標籤

搜尋此網誌

Labels

歷史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