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新聞中心】連結臺灣文化路徑創環境劇場 成大劇場實務前進高雄穿越時空遇見木柵的您我他

內容轉貼自成大新聞,連結請參考 https://news-secr.ncku.edu.tw/p/404-1037-256025.php文、圖/成大藝術所 國立成功大學文學院藝術所暨戲劇碩士學位學程與戲劇學分學程 111 學年度第 2 學期「劇場實務」課程,引領學生前往「湯姆生馬雅各之路」踏查並創作〈穿越木柵巖〉文本,結合高雄木柵快樂農場與當地社區長者互動,進行環境劇場演出,讓暌違 150 年的歷史穿越時空,再現高雄市內門區。 成大「劇場實務」課程連結臺灣文化路徑創環境劇場,7 月 6 日前往高雄市內門區木柵社區實地演出 參與本次演出的學生陳湣玲、張光欣、黃筠庭同學表示,課程透過理論與實務教學,藉由戲劇創作與社區當地長者互動,也深刻體會到能夠把課堂的演出實際應用在現實社會中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在協助長者進行戲服體驗的過程中,長者握著我們的手直說謝謝我們來演戲給他們看、陪伴他們;而我們看著長輩穿上戲服回憶過往在地歷史故事,彷彿走回年輕時光,著實讓人感動,非常開心有這個機會可以進入社區服務!」 成大師生結合高雄木柵快樂農場,演出〈穿越木柵巖〉重現...
Share:

【場域連結】「向東,關於狩獵」小獵人營隊

  (文/林玲安、林筱棋;攝影/賴政達、林筱棋、林玲安)「它們本來就都存在,只是沒有被活出來」惡地協作團隊於上周五7/14,參與了內門木柵的社區夥伴集穡室快樂轉角有機驗證農場食在幸福 舉辦的「向東,關於狩獵」小獵人營隊。透過社區夥伴、地方耆老、年輕獵人對部落青年的培力,一起帶著孩子們認識山林、體驗狩獵文化的智慧,並在過程中學習西拉雅族語,在兩日的營隊中一步步的學會獵人的頭腦(打開狩獵文化的視野)、獵人的雙手(與部落耆老學習架設陷阱)、獵人的腳(學習在山林環境中移動),以及獵人的心(培養努力堅持的態度及山林智慧),且在最後經過考驗、獲...
Share:

【活動紀錄】「參與科技—引導與協作技術(一)」南部竹產業備料場建設共識行動及營運共識共創工作坊

  (文/陸家震;攝影/陸家震) 修習「參與科技—引導與協作技術(一)」課程的同學們,延續前段時間在課堂所學的引導技巧,以及工作坊流程設計技能,將實際所學應用至惡地協作計畫之場域,於2023年7月6日(四)分別舉辦上、下午兩場權益關係人工作坊,上午場次工作坊主題為部竹產業備料場建設共識行動工作坊,聚焦於討論如何凝聚權益關係人共同致力於回應新興竹產業綱要計畫之設置南部竹產業備料場的政策目標。下午場次工作坊主題則為南部竹產業備料場營運共識共創工作坊,討論重點在於釐清備料場營運角色定位,並擴充潛在營運單位的永續經營想像。為振興我國竹產業發展,活化偏鄉經濟,行政院農委會研擬新興竹產業計畫(111-114年),統籌三級產業、技術教育及法規等面向,規劃10年短中長期程之整體竹產業發展,重新串聯從生產、加工、研發應用到銷售的整體產業鏈。計畫當中包含將於112年底前建置2座備料場的目標。然而,以南部竹產業鏈現況而言,竹材分類作業多在採伐現場完成,且莿竹有其材料特殊性,需要更細緻地思考南部莿竹產業的備料場如何規劃。當前,備料場規劃面臨土地選址與開發成本的挑戰,且地方權益關係人對南部區域竹產業發展共識也尚待整合,包括各權益關係人對於南部莿竹產業的備料場的定位及角色認知與期待不一。因此,上午場次工作坊以行動計畫工作坊(action...
Share:

【活動紀錄】「參與科技—引導與協作技術(一)」ICA Taiwan引導師訓練課程

 (文/陸家震;攝影/陸家震) 2023年6月26日(一)至7月1日(六)「參與科技—引導與協作技術(一)」課程於規劃與設計學院耐震大樓5107教室,授課教師張秀慈、黃偉茹老師邀請ICA Taiwan(The Institute of Cultural Affairs, 文化事業學會)的引導師團隊,訓練修課同學學習如何扮演一名引導師(facilitator),以帶領一個團隊能夠進行有效討論及凝聚共識,乃至採取行動策略。Day1 ICA引導師帶領修課同學討論對於本課程的期待 ...
Share:
Page 1 of 6612345...66Next »Last

cobadlands.blogspot.com

技術提供:Blogger.

關於

本部落格主要紀錄教育部第二期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SR)計畫 「惡地協作:淺山地區之區域創生與跨域實踐」之相關活動。「惡地協作」計畫為國立成功大學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之簡稱,本計畫立基本校人文社會科學中心2014-2019年間所執行之「科技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長期於台南左鎮進行社會實踐之基礎上,2020年起進一步透過申請教育部USR計畫,以「新體驗」、「新產業」、「新資訊」三個主題,將實踐場域擴大至西南惡地,範圍包含台南左鎮、龍崎、高雄田寮、內門等地,邀請成大校內跨領域師生,與地方組織及社群夥伴,進行結合惡地之場域教學與研究實踐。期許能夠建立在過去之基礎上,透過課程參與、研究深化、交流共學、資訊分享等多元方式,形成區域共學圈,協助惡地淺山地區的永續發展與創新經營。

歡迎回饋指教。

網頁建置成員:

張秀慈、黃奕綺、林潔、林佩潔、彭劭琳、蔡孟玲

網頁內容貢獻者:

吳虹玉、李文豪、林宏翰、林佩潔、林珊、林禹欣、林潔、郭佳妮、彭劭琳、廖紅雯、蕭柔、王薇婷、黃浩庭、陳品鈞、黃馨緯、林禹欣、黃任妍、莊秉元、林孟瑾、蔡孟玲、趙之為、郭玠佑、林宥祺、林筱棋、林玲安


collaborativebadlands@gmail.com


時間

標籤

搜尋此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