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霆翔;攝影 /楊霆翔、成大新聞中心)
國立成功大學第五屆戲劇節「成心城藝・與你相劇」開幕式暨課程聯展於2025年6月3日至5日,於光復校區歷史文物館盛大舉行。此次活動係由藝術研究所暨戲劇碩士學位學程馬薇茜副教授統籌,率領國立成功大學文學院跨領域戲劇學分學程團隊舉行學期課程成果聯展。而「藝術行動與文化空間」之課程成果展,以作品「鄉里記憶牆」為本次參展核心作品之一。創作團隊楊霆翔(藝術研究所一年級)、蔡為奐(戲劇碩士學位學程二年級)與林清弘(資訊工程學系四年級)將臺南左鎮公舘社區的時光軌跡搬入成大校園,透過視覺與聽覺的交織,引領觀者走入一場跨越時空的深度對話,為府城建城三百年獻上了一份來自土地的真誠獻禮。
本次戲劇節以「共創、共榮、共好」的理念,課程創作團隊透過多元藝術形式連結在地文化深入左鎮的惡地環境,歷經數月的田野調查與社區協作,為此進行靜態創作展演—「鄉里記憶牆」。創作過程秉持嚴謹考據精神,尋找出左鎮60-70年代的黑白歷史影像,並在今日同一地點重新拍攝紀錄。褪色的黑白照片與色彩飽和的今日影像並置,視覺對比無聲地訴說著歲月的變遷。這不僅是空間地景的對照,更是人文紋理與生活軌跡的紀錄。
而展牆上的每一組照片旁,都附有一個QR Code。觀者只需用手機輕輕一掃,便會傳來精心製作的廣播情境劇。這些聲音故事,有的模擬舊時孩童在廟埕的嬉鬧聲,有的則是長者們先話家常的日常情境。聲音的引導,讓影像瞬間變得立體而溫暖,使觀者彷彿能穿越時空,親身站上那片土地,感受歷史的溫情與悸動。
授課教師馬薇茜副教授表示:「這次的展覽,是將大學的學術能量與社會責任(USR)進行轉譯的成果。我們期盼藉以『空間』召喚『空間』,刻意將田野的『現場』帶回展覽的『現場』,目的就是希望打破藝術與生活的隔閡。學生們學到的不只是策展技術,更是如何用藝術作為媒介,去感受、去傾聽、去理解、去連結一個地方的過去與未來,那段曾經與過往,經歷時間歲月流逝,我們希望開啟你我生活中的一切,體悟珍惜所有的延續,從中體會在此時當刻心中留下的重逢感受。
戲劇碩士學位學程的蔡為奐同學在心得中提到,這次策展對於自身最大的啟發,是重新定義了對於「藝術空間」的認識。藝術空間不應局限於傳統的劇場或美術館,更可以是社區街角的一面牆、老屋的一道光,或是一場沉浸式的聲音體驗。原來「藝術空間的本質是一種『關係』的建立——它關乎人與地方、人與記憶、人與未來之間如何被重新連結。藝術行動的力量,不在於華麗或專業,而在於它是否真誠地介入生活、創造對話。」
藝術研究所的楊霆翔同學分享,在田調過程中,感謝公舘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柳足姐、左達商號負責人賴達哥等在地夥伴,給予了團隊毫無保留的支援與關懷,「每次上山,都是一趟超然於日常的旅程。在與土地、場域和人的深切互動中,尋回內心久違的平靜與歸屬感。」這片人情足跡的溫度,都內化為展覽的底蘊,讓相片牆不只是一件藝術作品,更是一份承載著在地情感與集體記憶的見證。
「藝術行動與文化空間」的課程成果聯展,不僅為本屆成大戲劇節增添了深刻的社會實踐向度,也為臺南這座歷史悠久的城市,提供了一種回望過去、展望未來的新穎視角。此次的展覽在某種程度上呈示了,最動人的藝術並非高貴而無法企及,反倒恰恰真實地存在於每一片土地的記憶與常民的生活之中。
![]() |
相片牆特寫 |
![]() |
第五屆戲劇節系列活動展演 |
![]() |
第五屆戲劇節開幕式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