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紀錄】木柵巖踏勘量測與多元應用

   (文/ 林宥祺、蔡孟璇;攝影/ 林宥祺、趙之為、蔡孟璇)

高雄市內門區有一塊體積十分龐大的木柵巖,從外觀上看起來像是一個用石灰岩片砌成的房屋,在地人也稱此空間為石厝。1871年蘇格蘭攝影師約翰.湯姆生(John Thomson)在南臺灣淺山地區留下許多照片紀錄,其中就有木柵巖的影像。

今日在地方人士的整理下,已有一條好走的階梯步道可以前往觀賞這塊大石頭,惡地團隊為了讓木柵巖能有多元加值利用,開始構思是否有其他可以嘗試的方向,最後決定將木柵巖進行數化,並建成3D模型。

在專業技能的部分,我們透過成大測量系呂學展副教授邀請中翰國際科技有限公司來執行測量工作,他們透過精密的機器和專精的能力,將眼前所見的木柵巖化為電腦中的點雲資料,以利後續進行建模作業。在建模的部分則由呂學展副教授擔任團隊顧問,帶領成大測量系蔡孟璇同學完成建模作業。

參與成員一同步行前往木柵巖
Share:

【成果發表】「建築結構與造型整合設計」2024左鎮生活藝術季 提案評選

 (文/陳文禎;攝影/陳文禎 李柏諭 黃至睿;製圖/陳文禎)

2024左鎮生活藝術季

曾經的左鎮農業十分興盛,盛產水果、甘蔗、竹子…等農作物,但後來城鎮沒落,年輕人口嚴重外移,漸漸地變成了人們口中的「極限村落」,專家甚至預計50年內,左鎮就將不復存在。

為了守護自己的家鄉,當地居民積極的尋找機會,希望開發當地特色讓更多人看見左鎮。
看見龍崎空山祭獲得的成功,他們也決定以藝術及文化做為拯救左鎮的契機,正籌備舉辦2024左鎮生活藝術季。

舉辦時間:113年11月16、17或23、24(星期六日),作品可提早設置。

活動主旨:希望藉由召集作品舉辦藝術季吸引人潮,讓左鎮得以件續傳承當地文化及特色。

作品主題:以惡地元素作為素材產出作品, 主要以竹材、樹材(木)、土地(泥土)、產業、…為主題,包含但不限於裝置藝術、燈光、構造物…等。

4月1日為本學期課程的提案評選日,將決定參加2024左鎮生活藝術季的作品,本次的評選委員為 杜怡萱 教授 以及建築系的兩位設計老師 張庭嘉 及 許家茵老師。

04/01 建築結構與造型整合設計 期中評圖 

Share:

【自由時報】「湯姆生馬雅各之路」 左鎮展出

  內容轉貼自自由時報,連結請參考 https://news.ltn.com.tw/news/Tainan/paper/1636968


國立成功大學惡地協作USR團隊製作的「湯姆生馬雅各之路」像素版惡地實境成果,於左鎮公館社區展出至3月底。(記者劉婉君攝)

國立成功大學惡地協作USR團隊製作的「湯姆生馬雅各之路」像素版惡地實境成果,於左鎮公館社區展出至3月底。(記者劉婉君攝)

2024/03/22 05:30

〔記者劉婉君/台南報導〕為了讓更多民眾認識「湯姆生、馬雅各多元文化路徑」,國立成功大學惡地協作USR團隊製作的「湯姆生馬雅各之路」像素版惡地實境成果,走入路徑上的社區,在左鎮公館社區展出至月底,帶領民眾認識這片土地上的故事。

一八七一年,英國攝影師湯姆生與基督教醫療宣教師馬雅各,以近一個月的時間走訪台南、高雄山區,留下早期南台灣自然人文的珍貴紀錄。

成大惡地協作團隊設計的「湯姆生馬雅各之路」像素地圖,搭配Q版湯姆生、馬雅各、必麒麟等,最近展開社區巡迴展。

成大都市計劃系副教授張秀慈表示,希望藉由像素版地圖及人物,吸引更多年輕人前進山區認識惡地湯姆生馬雅各之路,四月將移展至高雄木柵,具有追溯歷史脈絡的意義。

Share:

【自由時報】「湯姆生馬雅各之路」像素展 走入社區追溯歷史足跡

 內容轉貼自自由時報,連結請參考 https://news.ltn.com.tw/news/Tainan/breakingnews/4615720

國立成功大學惡地協作USR團隊設計的「湯姆生馬雅各之路」像素版成果,於台南左鎮公館社區展到3月底。(記者劉婉君攝)

國立成功大學惡地協作USR團隊設計的「湯姆生馬雅各之路」像素版成果,於台南左鎮公館社區展到3月底。(記者劉婉君攝)

2024/03/21 21:08

〔記者劉婉君/台南報導〕1871年,英國攝影師湯姆生與英國基督長老教會醫療宣教師馬雅各,一同走入南台灣山區,留下許多早期南台灣珍貴的自然人文影像紀錄。國立成功大學惡地協作USR團隊設計的「湯姆生馬雅各之路」像素版成果,走入路徑上的社區巡迴展覽,3月底前於台南左鎮公館社區展出。

「湯姆生馬雅各之路」像素版的惡地實境成果,去年底在USR南區聯展中展出,曾吸引許多學生參觀,團隊最近將作品帶回湯姆生與馬雅各多元文化路徑上的社區展出,首站就是左鎮公館社區,4月將移師高雄木柵。

成大都市計劃學系副教授張秀慈說,「湯姆生馬雅各之路」像素展沒有許多的文字介紹,希望透過像素地圖及Q版的湯姆生、馬雅各、必麒麟等人物公仔,吸引年輕人的注意,讓民眾在和公仔、像素版惡地合照打卡時,也能進一步與社區互動,認識湯姆生馬雅各之路及這片土地的故事。

張秀慈說,像素地圖與在地的連結,除了策展之外,她也與工設系簡瑋麒老師在左鎮國小帶領數位創生課程,教授Google My Map以及gather town 技術,讓左鎮國小學生可以透過數位工具,進行地方的文史紀錄,並轉化持續擴大惡地的像素地圖。

Share:

【活動紀錄】Badlands Table 8 社區共創歷程中的智慧財產權議題

隨著USR計畫進入第三期的第二年,大學與社區場域從認識、磨合、尋找共同議題,到逐漸成熟深化、彼此學習、有更多具體的產出成果,也開始面臨到在社區共創的過程中的智慧財產權議題。因此惡地協作團隊在2024年3月4日(一)舉辦Badlands Table講座「社區共創歷程中的智慧財產權議題」,並邀請惡地協作的協同主持人楊佳翰老師進行演講。


首先,楊老師針對智慧財產權的體系進行介紹,包括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營業秘密法、公平交易法,也對於侵權的定義、專利的申請審查,分享了智慧財產權爭議下的案例,像是公司的商標、內容引用上的注意事項,以及在拍攝照片時應取得肖像權同意等。

當大學與社區合作時,對於共同產出的知識內容創作,會需要建立明確的協議,避免潛在的問題。不論是學生的研發成果及創意的提案可否供社區營利使用,或是社區長輩口述的歷史、社區夥伴分享的經驗,都應屬於共創歷程中共有的智慧,因此建立共同的合作協議或合約是重要的方式,如何呈現出這個產品或是這個成果是屬於共同創作的成果,也是重要的協議項目之一,也可以尋求學校法制組協助合約的擬定,確保創作人的權益都能受到保障。

舉例來說,第一,在USR惡地協作的課堂創作中,同學的創作可能具有商品化價值,也具有可專利性,在創作商品化的過程中可考慮申請專利保護,但也有專利申請與維護成本的議題需進行平衡考量。第二,在社區的料理創作中,同學與社區夥伴共同創作具有社區在地特色的料理,應屬於共同開發創作者,而料理菜色的配方 (know-how) 屬智慧財產權中的營業秘密,不需進行公開,可依合理授權方式進行營業秘密的保護與權利人移轉。第三,社區長輩的口述歷史內容亦具有智慧財產權,或如採自原住民部落原始文本資訊的再運用與課程創作,在地社區亦可能屬於共同著作權人。第四,現今資訊流通普及的世代,同學可能會進行既有著作 IP 的二次創作,此類二創雖屬於衍生性著作,創作者本身具有著作權,但同時也需取得原創作者 (一創) 的授權同意,才不致發生侵權行為。

最後,隨著數位時代來臨,楊老師也推薦了近年與數位產業或文創產業相關的智慧財產權書籍,例如:《數位時代的智慧產權指南》、《當文創遇上法律 智慧財產的運用》、《當文創遇上法律 從匠人到企業》、《當文創遇上法律 讀懂IP授權合約》、《當文創遇上法律 行銷創意的規劃》、《AI/ChatGPT v. 智慧財產權 美國生成式AI案例評析》和《AI人工智能vs智慧財產權》,有興趣了解的社區夥伴、老師及同學們可以進一步閱讀和研究。

楊佳翰老師的講座讓我們對於智慧財產權有更完整的了解,在與社區共創的歷程中,也期待大學與社區的合作中,能在互惠共好的價值下,相互尊重、並合理使用共同創作的成果。

---

當天演講影片,可至連結觀看:https://youtu.be/3UAf5xWSO-8

Share:

cobadlands.blogspot.com

技術提供:Blogger.

精選文章

【專案紀錄】木柵巖踏勘量測與多元應用

   (文/ 林宥祺、蔡孟璇;攝影/ 林宥祺、趙之為、蔡孟璇) 高雄市內門區有一塊體積十分龐大的木柵巖,從外觀上看起來像是一個用石灰岩片砌成的房屋,在地人也稱此空間為石厝。1871年蘇格蘭攝影師約翰.湯姆生(John Thomson)在南臺灣淺山地區留下許多照片紀錄,其中就有木柵...

關於

本部落格主要紀錄教育部第二期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SR)計畫 「惡地協作:淺山地區之區域創生與跨域實踐」之相關活動。「惡地協作」計畫為國立成功大學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之簡稱,本計畫立基本校人文社會科學中心2014-2019年間所執行之「科技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長期於台南左鎮進行社會實踐之基礎上,2020年起進一步透過申請教育部USR計畫,以「新體驗」、「新產業」、「新資訊」三個主題,將實踐場域擴大至西南惡地,範圍包含台南左鎮、龍崎、高雄田寮、內門等地,邀請成大校內跨領域師生,與地方組織及社群夥伴,進行結合惡地之場域教學與研究實踐。期許能夠建立在過去之基礎上,透過課程參與、研究深化、交流共學、資訊分享等多元方式,形成區域共學圈,協助惡地淺山地區的永續發展與創新經營。

歡迎回饋指教。

網頁建置成員:

張秀慈、黃奕綺、林潔、林佩潔、彭劭琳、蔡孟玲

網頁內容貢獻者:

吳虹玉、李文豪、林宏翰、林佩潔、林珊、林禹欣、林潔、郭佳妮、彭劭琳、廖紅雯、蕭柔、王薇婷、黃浩庭、陳品鈞、黃馨緯、林禹欣、黃任妍、莊秉元、林孟瑾、蔡孟玲、趙之為、郭玠佑、林宥祺、林筱棋、林玲安


collaborativebadlands@gmail.com


時間

標籤

搜尋此網誌

Lab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