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紀錄】惡地協作資源導入成大創聯會,為地方注入一股創新的生機


 (文/莊笙揚、圖/成大創新創業聯合會)

本學期成大創新創業聯合會與惡地協作2.0合作,將「地方創生」帶入「創新創業」中,在這學期中,透過惡地協作2.0的協助,連結到了山海屯社會企業、左達工作室等長期在經營惡地的關係人口,並藉由講座與實地參訪更深入了解左鎮以及地方創生在創新創業的展現。


山海屯社會企業許明揚分享

創聯會與山海屯社會企業合影

為了讓創聯會的同學們更了解「地方創生」以及惡地所面臨的問題,在最一開始便邀請到山海屯社會企業的執行長—許明揚講師,來為同學們帶來執行長與團隊在這幾年的努力下,是如何運用在地文化領導商業發展,並透過街區創生與社會設計的方法為地方重新找回生機。在執行長的分享下,許多同學深受感動,在山海屯的努力下,新化的老舊房子得以重新出現在世人眼前,不只是可以成為觀光客來到台南的新去處,也為在地民眾保存了過去的記憶讓寶貴的文化不會因為外在因素而漸漸老去,重回過去那個輝煌年代。

在執行長分享完後,大家對於山海屯如何將公益大於商業利益的老屋改造的固有思想翻轉十分好奇,執行長也詳細敘述了山海屯在推行某些事時遇到的困難,其中最打動人心的莫過於住在左鎮老街70多年的阿婆對執行長說的話:「這裡變的跟80年前我年輕的時候一樣熱鬧。」在地民眾的那句肯定,無疑是給予在地工作者最大的肯定。山海屯在新化跟左鎮的努力有目共睹,也讓身為台南學子的我們深深感動,認知到創新創業也可以為地方帶來這些改變。


左鎮議題工作坊



左鎮老街實地訪查


在課堂上聽了執行長分享後,創聯會的同學也到了左鎮實地參訪,藉由實際走訪瞭解到在地議題並一同構思解決方法。上午時執行長化身在地導遊帶我們走過許多左鎮的重要點位,親身認識當地。下午時就針對左鎮遇到的課題來出題,分為「公有市場活化」、「閒置空間再生」。經過2個小時的腦力激盪與討論後,兩個團隊運用6何法(何人(Who)、何時(When)、何事(What)、何地(Where)、為何(Why)及如何(How))跟新增的1H「How much」去進行最後的提案發表。兩位引導師在團隊討論中給予大量協助,不只補充自身在在地工作時的經驗以及在真實經費使用上的提點,在發表後引導師們與執行長也給予最真切的評語跟勉勵,團隊也帶著這兩個議題回到社團,繼續與團隊們各自討論解方延續為地方服務的精神並保有運用創新、創意的想法帶來新的改變。

在實地參訪後,創聯會同學們回到社團繼續討論創新的解方,在各週的社課中,同學們還學習如何進行市場調查與研究、簡報提案設計跟專案工作坊,將解方更加具體化、增加商業可行性。在課程之餘我們也邀請到惡地協作2.0的計畫主持人—張秀慈老師,來為我們分享他身為大學老師是如何運用創新創業的精神去調適工作並重新找到目標。在過程中,老師親身示範設計思考運用於日常中的例子,也補充了很多左鎮相關的歷史故事讓我們在更了解左鎮的同實,也藉由這些認識去找到地方的痛點、設計更好的解方。

這是創聯會第一次將「場域」的概念帶入課程中,大家也都獲得了獨特的收穫,過程中雖然也有不順利的地方,但多虧老師們與各方團體的協助才讓創聯會有不一樣的「創新體驗」。







Share:

【成果發表】「永續都市與地方行銷實習」左鎮區鄉村地區整體規劃期末成果分享

/何宜庭;攝影/詹宜溱

全國國土計畫公告,揭櫫鄉村地區納入國土空間規劃及管理制度之政策方向,也賦予鄉村地區在社會發展中的定位與任務。為改善鄉村地區居住、產業、公共設施等發展問題,內政部藉著107 4 30 日公告實施之「全國國土計畫」,將「鄉村地區整體規劃」(以下簡稱鄉規)作為國土空間發展之重要策略,期望透過鄉村地區課題盤點,研擬空間發展策略及土地利用綱要計畫,同時整合各部會現有政策資源投入公共建設,從生活、生產、生態等面向,協助環境改善、協調產業需求並維護生態景觀,以建立鄉村地區永續發展的制度系統。

112學年下學期由都計系黃偉茹老師與張秀慈老師開設的「永續都市與地方行銷實習」課程,旨在透過引領學生以「策略性空間規劃」方法,初探與實踐鄉村地區整體規劃,瞭解如何在資源有限、不確定性與多元聲音的環境中形成願景、共識並採取行動,並在執行後進行效益監測與調整修正,形成公私部門協力、軟硬兼備的地方經營管理模式。期望透過鄉規,達到充實生活機能、維護文化特色、營造良好生產經營環境、建立生態網絡、土地使用有序等永續發展目標。以回應各界對鄉規的期許,發揮做為跨部門政策整合平台的功能。

本課程奠基在上學期「SDG11鄉村產業永續發展研究」、「鄉村與區域規劃:理論與實務」兩門課程的基礎上,搭配本學期「參與科技—引導與協作技術()」課程進行,期望透過本課程能為鄉村地區發展之人才培育、地方協作式參與蓄積量能。以台南市左鎮區、高雄市內門區為規劃範圍,規劃重點包括聚落空間營造、在地資源經營(例如自然生態資源、人文社會資源、產業資源、與其他外部資源關係等)、因應地方發展需求及國家重大政策衍生之其他議題(例如淨零、國土復育等)、以及前述規劃重點所衍伸之土地使用議題,並以國土計畫鄉村地區整體規劃作為平台,透過空間發展策略及土地利用綱要計畫及其他公、私部門資源合作加以落實。

同學們經歷一個學期的多次訪談/田野調查、兩次在地工作坊、內部二手資料蒐集與分析、空間規劃構想與策略研擬、實質計畫與部門協調內容發想,無數次來回的修正與調整之後,2024618日,於左鎮區公所辦理最終成果發表,將幾個月來的心血與觀點與地方公所人員、權益關係人與居民分享。





以左鎮「林地災害管理與生態保育」作為規劃主軸的組別首先進行分享。從鄉村地區整體規劃之緣起、目的、功能開始,讓居民們瞭解「透過鄉村地區整體規劃,能讓當地居民參與核實地區現狀,可以更好瞭解確切實際的問題,並提出實質性的規劃內容,説明合理分配資源。」期望透過計畫投入地方,與左鎮地方關係人合作共同思考地方問題,以便屆時鄉村地區整體規劃推動時,地方能有效與公部門及規劃團隊進行對話,使後續政府或相關規劃團隊進行真正符合左鎮地方需求與願景的規劃,活用左鎮魅力。

該組透過訪談與資料分析指認出重要的發展議題「國有林事業區經營維護管理」,現況面臨(1)乾旱與人為因素引發莿竹火災,影響居住安全、(2)莿竹老化使水土保持功能降低易倒塌、(3)莿竹分布多為國有地,未有效管理。為回應地方發展的期待,以相關圖資分析得出莿竹火災、山崩地滑的風險位置。認知到重要發展議題後,該組便以「林地災害管理與生態保育」為本次規劃主軸,分別對刺竹林分布密度、山崩地滑風險區域、人文資產匯集範圍、觀光休閒資源豐富度、刺竹火災風險區域進行空間指認,劃定前述空間交集的規劃核心區,以此提升左鎮區林地災害管理與生態保育。

在莿竹火災預防核心,該組以採取預防措施,改善林木經營管理的指導原則,搭配(1)莿竹林疏伐移除,重新建造防火闊葉林帶、(2)農塘空間增設,提供穩定水源供應與灌溉之推動重點回應。在生態及林木復育核心,以生態維護為優先,並強化水土保持的指導原則,搭配(1)崩塌地老舊莿竹疏伐,增植闊葉林營造生物棲地、(2)結合社區林業計畫,推廣生態教育與旅遊之推動重點回應。在規劃重點之後,提供居民常見的相關疑問回應、鄉村地區整體規劃可用之工具、相關補助項目、部門階段操作建議事項。豐富的成果分享,獲得許多居民與權益關係人當面與私下正面的反饋。





以左鎮「農產業環境加值改善」為主軸的組別接續分享。該組利用流域的集水區將左鎮之空間劃分,依據北側生活、人文、防災的不同需求及特性,南側生態、景觀和水土保持的共效益,提出左鎮區農塘活化空間發展構想圖。經分析菜寮溪流域周邊為在地居民共同關注地區,另具有休閒農業區、銷售據點等農業動能,作為該組之重點規劃地區。在農產業環境改善加值為目標發想下,盤點特色農業旅遊趨勢、食宿育樂購資源,以化石園區、左鎮老街、光榮休閒農業區「三大主要核心」,合併「食宿育樂購」的各項資源,以「水資源的串連」進行下一步規劃。

就水資源的相關議題分析,包含菜寮溪流域周邊水資源管理與調適、水資源與休閒農業多元發展、建構空間場域連結。為回應該些議題,並以水串聯前述三大主要核心,該組依照地形土壤條件、災害潛勢狀況、國土利用現況、資源分布區位,劃分不同的規劃構想區位,並指認主次要道路、景觀路徑進行空間區域的串聯。

最後,為回應各項議題與空間發展構想,以及在地居民之相關疑義。該組以實質計畫與執行機制,分別以盤點地方需求、調整使用許可、部門協商、擬定短中長期計畫進行說明。議題()菜寮溪流域周邊水資源管理與調適,主要以農塘清淤活化、農塘合作關係建立、農塘加值運用、通學步道與教育環境建設等回應。議題()水資源與休閒農業多元發展,主要以區內合作、推廣農地蓄水觀念與操作方法、依特性輔導轉型、鼓勵休閒設施設置等回應。議題()建構空間場域連結,則是分別以農塘/道路周邊自主維護、自行車道/YouBike站點補助申請、自行車/人行道規劃設計與推廣回應。以此整合部門投入資源,運用空間規劃回應願景。充實的成果分享,亦獲得許多居民與權益關係人當面與私下正面的反饋。




 本次永續都市與地方行銷課程順利圓滿落幕!

Share:

【成果發表】「棲地生態學獨立研究」台南市左鎮淺山生態調查

 (文/ 涂肇中;攝影/ 涂肇中、許惠晴、陳景皓)

由生命科學系生態組的李亞夫老師所指導的「棲地生態學獨立研究」的課程,藉由引導學生到台南市左鎮區的淺山地區、惡地和自然環境中,進行當地生態、棲地與微棲地種類的調查。了解野生動物對棲地的需求及與不同類型棲地的關係,學習以實驗方法驗證影響野生動物分布的機制,並認識野生動物棲地利用的實驗研究及執行辦法 。藉此了解潛山社區中人、環境、與生物的交互關係與素材,協助潛山社區環境教育,進而促進鄉親認識居住的環境,達成促進環境永續與生態復育的目標。


本課程以文獻蒐集、閱讀回顧、及綜合討論的方式,探討三大主題:(1)野生動物與棲地的關係;(2)棲地生態學實務;(3)建構及應用棲地經營管理策略以保育野生動植物。  並藉由探索潛山地區自然環境中,生物所利用的棲地和資源,還有與人類活動的交互關係。

在3-7月期間於台南市左鎮區的農路、沿溪步道進行多次的生態與鳥類調查。 一共有8條樣線,其中以慢步行走的方式進行整個樣線的調查,以及在樣線中設置10-12個樣點進行鳥類定點調查,並記錄目擊或聽到的動物,包括時間、與觀察者距離、離地距離、棲地和微棲地類型、 動物行為……等。

此調查記錄到54種鳥類,其中5種保育類,7種特有種,18種特有亞種,8種外來種,18種留鳥,3種夏候鳥,1種冬候鳥。

(照片來源:eBird,Flickr)



Share:

【成果發表】「生態學實驗課」期末成果發表

 【成果發表】「生態學實驗課」期末成果發表

(文/ 涂肇中;攝影/ 涂肇中、許惠晴、陳景皓)

由生命科學系生態組的李亞夫老師所指導的「生態學實驗課」的課程,藉由探討生物與環境的關係,內容包括構造、生理及行為上的適應,族群統計、成長與調節,生物間的相互作用,生物防治,群落結構與消長、島嶼生態。生態系的種類,生態系內能量的流動、物質的循環、污染及環境的保護。並透過實際操作實驗,了解生態學的研究方法及原理 建立學生基本生態觀察、試驗設計以及資料分析的能力。 培養現代及整體的生態學研究思維。 

其中生態學實驗課包含前往高雄茄萣濕地(調查水鳥個體生態)、台南虎山林場旁的野地(調查族群生態)、台南虎山林場(調查群集生態),並到台南市區的公園進行生態調查,給予公園改善與建議。

首先,學生可以學習常見溼地水鳥 (如鷺科、鴨科、及鷸鴴科) 之物種辨識。藉由追蹤觀察水鳥的個體行為來熟悉動物行為田野調查的方法與技巧,瞭解並比較不同物種與個體間之行為 (如覓食、理羽、打鬥) 模式與生態特性。並探討生物間互動及棲地環境對個體行為的影響。


接著,學生可以實際操作小型囓齒及食蟲類哺乳動物調查方法與種類辨識,學習應用捕捉標放法估計族群數量。並探討棲地間的差異如何形成族群的數量、分布、和物種組成,從中瞭解都市周遭殘存野地中小型囓齒及食蟲哺乳動物族群。

然後,學生可以學習使用定點計數法 (point count) 及穿越線 (transects) 調查動物的群聚組成。並 探討植被組成與生物群聚組成的關聯,從中了解動物的群聚組成與種間交互作用的關係。因而 熟悉群聚異質性 (heterogeneity)指數的計算與涵義。 

最後,學生分成小組獨自前往台南都市中的公園進行生態調查,對公園環境和設計提出實質的想法與意見,並設想如何為都市公園創建更永續的生態系。希望上述教學和體驗可以培養學生對生態的認識和增加保護環境生態的熱忱。



Share:

【成果發表】「智財管理規劃實務」期末文創智財講座暨左鎮惡地藝術季智財規劃提案發表

(文/劉思辰;攝影/劉思辰)

今日(6月20日)為課程「智財管理規劃實務」的成果發表日,授課老師楊佳翰老師邀請了兩位分別為相信光知產運營股份有限公司的劉爾順主持律師以及左鎮公舘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柳足(柳足姐)出席,擔任評審,予同學們的期末智財規劃提案講評。

活動前半段先請劉律師以其在職場經驗為同學們提供智慧財產權相關實務案例分享。首先以著作權侵權的案例探討破題,提點如何判斷著作權是否被侵權的幾個要件。其後內容包括商標法保護的商標型態、營業秘密的保護途徑,以及藝術創作合約的擬定注意事項等紮實且真實的內容。場下的同學們無不紛紛以拍照或筆記記錄,尤其對於大部分修課的創產所的同學們而言,這些智財相關的知識對其未來從事各種藝術內容創作的發展路上可說是必備的武器,才能讓自身權益受到應有的保護。
劉律師的演講結束之後,接著由四組同學輪流發表改組對左鎮生活藝術季中相關的智財規劃提案,而兩位來賓與楊佳翰老師則擔任評審給予意見回饋。
從同學們的報告中發現非常有趣的一件事,各組都提出了以不同角度為出發點作為提案規劃重點:
第一組全面盤點了在共創前中後期每個步驟的注意事項,比如說在藝術授權合約中,建議內容應涵蓋著作權的各種權利,如改作、重製、公開播放等。另外,他們認為地區也應明確說明限制使用區域,如台灣、美國;再者,時間應定義使用期間範圍,如藝術季前期或整個藝術季。此外,藝術內容的利用方法也應具體描述使用形式,如海報製作或多媒體應用。他們還提到其他事項,如權利金、授權方式等,建議授權費用可一次性支付或按使用次數計算,並可混合使用權利金。

第二組從工作坊角度導入智財觀念,列出工作坊主要關係人(策劃者、工作坊講師、學員)的關係圖,並分析其中關係人之間的互動與貢獻。該組也針對常見的兩種工作坊模式:獨立創作與集體創作,給出相對應的智慧財產規劃的建議,其範疇包含視覺識別、材料包設計、創作流程等。報告最後以建議左鎮主辦方可於事前與關係人達成協議結尾,盡可能明確分別成品創作權的歸屬,並在成果中標註左鎮的貢獻,此舉致智慧財產權不但受保護,同時也能提升左鎮知名度。

第三組的提案則是主要針對與藝術家或是創作者合作的相關智財應用。該組盤點了目前藝術季相關的活動規劃,並提出綜合性的規劃建議及簽署文件範本,間中涵蓋了品牌識別系統設計、文史紀錄、藝術家合作及地方特色產品等。此外,他們也強調了活動前、中、後各階段的知識產權、合約簽署及營業秘密保護的落實,並提供合作意向書、品牌使用權利書及銷售權同意書等文件模板作藝術季主辦方參考。

第四組著重在與每個到訪左鎮的人建立長期關係(或稱之為「關係人口」)和利用本地資源來保護左鎮的文化資產,提升當地資源的價值,並促進地方的創業與就業機會。他們提供的解方包括發展地方品牌、推廣特色產品、建立法律支持團隊,以及推動知識普及和法學講座。以消除信息不對等為最終目標,增加左鎮及其周邊地區的關係人口,實現共同繁榮和永續經營發展。
左鎮社區的代表柳足姐會後在講評中高度讚賞同學們的發表成果。她指出,左鎮目前無論是在藝術季的籌備或是與外部單位的合作中,智慧財產相關規劃和應用是他們所缺乏的部分。她認為今天同學們的發表給了她很多啟發,並期待左鎮能夠盡快將這些方案真正落實,也期待與本課程的各組同學們繼續共創合作。
Share:

cobadlands.blogspot.com

技術提供:Blogger.

精選文章

【活動紀錄】惡地協作資源導入成大創聯會,為地方注入一股創新的生機

 (文/莊笙揚、圖/成大創新創業聯合會) 本學期成大創新創業聯合會與惡地協作2.0合作,將「地方創生」帶入「創新創業」中,在這學期中,透過惡地協作2.0的協助,連結到了山海屯社會企業、左達工作室等長期在經營惡地的關係人口,並藉由講座與實地參訪更深入了解左鎮以及地方創生在創新創業的...

關於

本部落格主要紀錄教育部第二期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SR)計畫 「惡地協作:淺山地區之區域創生與跨域實踐」之相關活動。「惡地協作」計畫為國立成功大學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之簡稱,本計畫立基本校人文社會科學中心2014-2019年間所執行之「科技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長期於台南左鎮進行社會實踐之基礎上,2020年起進一步透過申請教育部USR計畫,以「新體驗」、「新產業」、「新資訊」三個主題,將實踐場域擴大至西南惡地,範圍包含台南左鎮、龍崎、高雄田寮、內門等地,邀請成大校內跨領域師生,與地方組織及社群夥伴,進行結合惡地之場域教學與研究實踐。期許能夠建立在過去之基礎上,透過課程參與、研究深化、交流共學、資訊分享等多元方式,形成區域共學圈,協助惡地淺山地區的永續發展與創新經營。

歡迎回饋指教。

網頁建置成員:

張秀慈、黃奕綺、林潔、林佩潔、彭劭琳、蔡孟玲

網頁內容貢獻者:

吳虹玉、李文豪、林宏翰、林佩潔、林珊、林禹欣、林潔、郭佳妮、彭劭琳、廖紅雯、蕭柔、王薇婷、黃浩庭、陳品鈞、黃馨緯、林禹欣、黃任妍、莊秉元、林孟瑾、蔡孟玲、趙之為、郭玠佑、林宥祺、林筱棋、林玲安


collaborativebadlands@gmail.com


時間

標籤

搜尋此網誌

Lab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