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是成大NCKU BEST團隊執行壯遊「走進湯姆生的景深,深入內山的感動」第四天,也是團隊第一次與公舘社區發展協會成員舉行共識工作坊的日子。成大學生團隊已與社區共創合作近一年,彼此仍在摸索如何將學生參與社區的能量有效發揮,故這次BEST團隊特邀張秀慈老師作為共識工作坊的引導師,期望透過所有與會者腦力激盪、討論未來社區發展後再收斂歸納,以取得彼此對於未來在公舘社區合作的共識。
秀慈老師與同學正準備工作坊所需材料
秀慈老師考量未來社區也有舉行共識工作坊之需求,故擺脫過去工作坊時常用一次性的大海報與便利貼,參考ICA’s Technology of Participation (ToP)黏貼牆(Sticky
Wall)的作法,改用可重複使用之具黏性黑布與A4回收紙作為工作坊之主要材料,並將其留與社區以供傳承。在場地布置完畢後,BEST團隊7人與社區團隊2人,便開始了本次工作坊。老師首先邀請每位與會人以黑筆在紙條上寫下「未來半年、一年內,我個人想在社區做些什麼?」接著再透過兩兩討論的方式,希冀能從中找出共通點。第二階段則是在討論過後,每個兩人小組將共同點以綠筆寫下,找出共同目標,並將其貼上黏貼牆上加以歸類。最後則是針對每個子項進行更細部的討論,以確認每個人的目標都有被含括其內,同時也能共同描繪願景。
學生團隊與社區成員,正相互闡述彼此對社區未來發展的想像
經過意見的整合,以及老師在一旁引導之下,與會者紛紛提出自身對於社區發展最深處的想法。出乎意料的是,儘管彼此團隊都有若干天馬行空的構想,兩者對於社區發展的主軸卻相當接近。經過分類之後,老師將討論面向分為兩類,一類是針對社區未來目標、資源的盤點;另一類則是針對公舘社區預計在下半年舉辦的大活動—「月食祭」(10/1)與「葛鬱金節」(11/28)進行細節討論。在未來發展的面向中,不管是社區組織或BEST團隊,大家一致認為應設想團隊傳承的配套措施、宣傳、採訪在地常民文化的紀錄方式,社區部分還有閒置空間的活化等,學生團隊亦構思如何將此行壯遊之影響力加以擴大。此外,社區團隊成員賴政達提及影像宣傳的重要性,而該專業正巧能與學生團隊合作完成專案,是為確立彼此未來合作的緊密網絡。在兩大活動的細節方面,由社區成員鍾凱勳負責月食祭主要計畫的方向擬定;賴政達則負責第二屆葛鬱金節的目標訂定,最後BEST團隊針對上述構想提出建議。學生針對雨天備案、新型宣傳方式以及前期相關合作廠商的確認等面向整理意見供社區參考;社區亦發出邀請讓學生參與協助宣傳、配套遊程及氛圍營造等工作。儘管兩方對於工作實際分配尚待發展,但透過工作坊已彼此確立共同目標,協作專案的成果令人期待。
秀慈老師講解資訊的分類,並邀請與會者主動補足細節
工作坊最後在眾人合照後畫下完美句點。壯遊仍會繼續推進,公舘社區的發展也不會擱置。然而這次的共識工作坊卻是讓雙方暫時停下腳步,一同坐下思考團隊及社區未來發展的重要契機。相信經過共識的累積,彼此之間的磨合將能更緊密,也讓不論團隊或社區事務都能推廣地更加順利。
共識工作坊結束了,彼此團隊共學的旅程才要展開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