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 新體驗 成大USR惡地協作計畫階段性成果發表

成大USR計畫惡地協作團隊在5月份舉辦精采系列活動後,21日下午於臺南左鎮區與南臺科技大學舉辦聯合發表會,2校共計6門課程數百位師生與會,左鎮地方組織代表、學校校長、與社區夥伴亦受邀出席,現場學生以海報牆方式呈現本學期課程成果,相互觀摩意見交流,協力描繪左鎮迷人樣貌展望未來。
 
臺南左鎮為地方創生優先推動地區,如何透過鄉村特色挖掘與創新發展地方特色產業以達永續城鄉發展,惡地協作計畫主持人張秀慈認為,應多方連結跨領域資源合力協作積極應對。「規劃不是桌上畫畫,牆上掛掛」,計畫團隊參與本次成果發表的「永續都市與地方行銷」、「人道建築的在地實踐」2門課程皆強調實作,團隊集結大學人力資源、地方智庫與研發能量,希望用專業服務偏鄉。

01
在地方專家領導下,成大師生走入已恢復原始林相的糖鐵玉善線路段
都計系「永續都市與地方行銷」課程以遺產旅遊為主題,透過化石、西拉雅文化、糖鐵3個主題發展在地深度觀光體驗模式。在左鎮在地專業夥伴陪伴下,張秀慈帶領碩士生以田野觀察、工作坊、策略規劃、故事敘說等專業技巧,全方位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實作能力的同時,也結合服務學習的精神擘劃永續發展的方案來回饋在地。
 
課程涉足菜寮溪從化石掏掘出左鎮地質變化與台灣歷史,沿著原糖鐵舊軌道深入山林,拼湊往昔小火車運行與山村生活交織的樣貌,從在地古道與地方信仰,見證西拉雅族遷徙與東西文化交融之痕跡。在參與深入在地的工作營後,一位學生回饋:「規劃者進入社區重新藉由傾聽、同理,找到潛力,讓困境成為轉機,使地方轉動起來。」

03
成大建築系教師簡聖芬「人道建築的在地實踐」課程學生透過桌遊展現左鎮聚落豐富的在地故事

張秀慈表示,成大深耕左鎮已近7年,惡地協作團隊銜接成大人文社會科學中心計畫,學生課堂規劃的方案會回饋給公部門相關單位與地方觀光組織,例如糖鐵玉井──善化線連結左鎮老街及化石園區策略發展空間佈局,就是2年前都計系大學部學生課堂方案的創意發想與規劃結晶。

02
透過一系列成果發表活動,學生有機會學習不同的參與敘事能力

創意與實務或許存在著差距,張秀慈認為大學的參與是引子是媒介也是動力,可驅動地方開始認識自己、想像未來,更可以讓師生用全新的觀點看見鄉村。成大團隊的進駐,挹注地方豐富資源也開啟老師、學生、居民、在地組織、公部門等多方對話空間。以這次的遺產旅遊規劃為例,透過在地發表,大家共創出「從硬體轉軟體、化無形為有形、營造左鎮慢路」的規劃原則。
 
張秀慈歸結,每次的成果發表會有如一個對話平台,有助各單位彼此溝通、協力合作,透過專業互補串聯資源,共同敘寫不一樣的左鎮故事。過去左鎮有人口外流的隱憂,但透過在地的堅持努力與大學師生的積極合作,以及生力軍的加入,新的左鎮動能已慢慢浮現。社區組織代表期許,「規劃與現實之間總有落差,但有一群這麼好的團隊夥伴,我們會更有能量才是!」

本次成發的兩門課程亦連結成功大學議題導向敘事力培育計畫及服務學習課程補助計畫之理念及資源,讓學生在協助偏鄉社區實踐大學社會責任的同時,有機會建構自我在敘事能力及服務價值面向上的成長。(撰文/劉姿佑 照片提供/成大惡地協作計劃團隊

轉載自:成大新聞中心





Share: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cobadlands.blogspot.com

技術提供:Blogger.

關於

本部落格主要紀錄教育部第二期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SR)計畫 「惡地協作:淺山地區之區域創生與跨域實踐」之相關活動。「惡地協作」計畫為國立成功大學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之簡稱,本計畫立基本校人文社會科學中心2014-2019年間所執行之「科技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長期於台南左鎮進行社會實踐之基礎上,2020年起進一步透過申請教育部USR計畫,以「新體驗」、「新產業」、「新資訊」三個主題,將實踐場域擴大至西南惡地,範圍包含台南左鎮、龍崎、高雄田寮、內門等地,邀請成大校內跨領域師生,與地方組織及社群夥伴,進行結合惡地之場域教學與研究實踐。期許能夠建立在過去之基礎上,透過課程參與、研究深化、交流共學、資訊分享等多元方式,形成區域共學圈,協助惡地淺山地區的永續發展與創新經營。

歡迎回饋指教。

網頁建置成員:

張秀慈、黃奕綺、林潔、林佩潔、彭劭琳、蔡孟玲

網頁內容貢獻者:

吳虹玉、李文豪、林宏翰、林佩潔、林珊、林禹欣、林潔、郭佳妮、彭劭琳、廖紅雯、蕭柔、王薇婷、黃浩庭、陳品鈞、黃馨緯、林禹欣、黃任妍、莊秉元、林孟瑾、蔡孟玲、趙之為、郭玠佑、林宥祺、林筱棋、林玲安


collaborativebadlands@gmail.com


時間

標籤

搜尋此網誌

Labels

歷史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