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紀錄】生態實習課程–左鎮區生態調查

延續上學期對於了解惡地地形的生態多樣性之議題,李亞夫老師藉由群聚生態學課程,帶領學生在左鎮地區進行生態調查。調查路線在南171縣道上,相鄰草山溪流域的草山里活動中心旁與青瓜寮農路兩條產業道路。除了解惡地地形之物種組成外,同時讓學生學習如何進行生態調查,並且對所選主題進行較深入的研究。
這次同學個別針對蝴蝶、鳥類與當地環境的關係作探討。棲地環境的植被狀況和耕種模式,對於蝴蝶是有潛在的影響。另外,人為作物或是人造健物、棲架在草山里被記錄到有鳥類使用作為停棲處。左圖為大冠鷲;右圖為紅鳩與灰頭椋鳥。
除了野外的生態調查,趁著公投在即,李亞夫老師也邀請了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林惠真教授兼研發長,來生命科學系群聚生態學課程進行<我們與藻礁的距離>專題演講,分享了近年在大潭藻礁做調查時的見聞,並將成果與最近公投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遷離與否做不同面向的講述。此專題演講除闡述藻礁生態保育外,也兼具了公民生活及資訊識讀的精神,可應用在社區協作活動。
演講中,先是從底棲的圓形仿相手蟹作介紹。之後針對藻礁環境中的頂級掠食者裸胸鯙描述,讓同學們了解大潭藻礁內生態系的特性。最後再從民生用電角度切入,引導聽眾重新解讀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興建的必要性,還有作為配套外推方案會導致的後果。左圖學生與講者交流;右圖亞夫老師一同參與問答時間。

有別於以往選舉多與政治人文相關,此演講讓學生在台灣第一次人民發起也是第一個與生態相關的選舉議題上,能脫離政治的因素,實實在在的思考提案的核心價值,再行使公民權利。








Share: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cobadlands.blogspot.com

技術提供:Blogger.

關於

本部落格主要紀錄教育部第二期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SR)計畫 「惡地協作:淺山地區之區域創生與跨域實踐」之相關活動。「惡地協作」計畫為國立成功大學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之簡稱,本計畫立基本校人文社會科學中心2014-2019年間所執行之「科技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長期於台南左鎮進行社會實踐之基礎上,2020年起進一步透過申請教育部USR計畫,以「新體驗」、「新產業」、「新資訊」三個主題,將實踐場域擴大至西南惡地,範圍包含台南左鎮、龍崎、高雄田寮、內門等地,邀請成大校內跨領域師生,與地方組織及社群夥伴,進行結合惡地之場域教學與研究實踐。期許能夠建立在過去之基礎上,透過課程參與、研究深化、交流共學、資訊分享等多元方式,形成區域共學圈,協助惡地淺山地區的永續發展與創新經營。

歡迎回饋指教。

網頁建置成員:

張秀慈、黃奕綺、林潔、林佩潔、彭劭琳、蔡孟玲

網頁內容貢獻者:

吳虹玉、李文豪、林宏翰、林佩潔、林珊、林禹欣、林潔、郭佳妮、彭劭琳、廖紅雯、蕭柔、王薇婷、黃浩庭、陳品鈞、黃馨緯、林禹欣、黃任妍、莊秉元、林孟瑾、蔡孟玲、趙之為、郭玠佑、林宥祺、林筱棋、林玲安


collaborativebadlands@gmail.com


時間

標籤

搜尋此網誌

Labels

歷史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