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紀錄】創新管理課程 內門集穡室快樂農場與左鎮公館社區 踏查紀錄

(文/吳秉真,圖/吳秉真、王立弘、李蕙琪、林孳敏)


轉一個彎,穿梭在未知的歷史,
每一步起伏、每一次俯身,都闢出專屬於自己的視野,
沿途匯集豐收,
駐足於一趟串連過去、現在與未來的記憶之旅 
來到富含文化底蘊的內門木柵,一窺百年前的信仰之路
與馬雅各同行的攝影師湯姆生捕捉在銀版上的一刻,究竟在哪裡?                        
身歷奇境,體驗歷史的一刻延續至今。 
定錨於山林間蕩漾的咖啡香,
有機栽種的果實熬過自然的篩選,
在惡地之上結實纍纍;
日與柴釀成的龍眼乾,在口中與咖啡渲染出盤根錯節的甜蜜。 
珍貴的東西,眼睛不一定看得見;
拼貼出心之所見,
每一個你我創造的瞬間,都是串起不同記憶的連結。
不論文化、語言、血脈,心的所在就是家。
隨著蕙琪老師的腳步,我們踏入了一場跨時空的旅程:

從卡車呼嘯而過的公路彎進果園小巷,
蕙琪沿途述說當地的故事與小知識,
像是:教我們如何從葉片與枝幹的紋路分辨荔枝與龍眼。


快樂農場的大家都很快樂
圖一:快樂農場,快樂的大家
圖二:葉梢細長業面平滑的是荔枝,圓潤且粗糙的是龍眼

接著,老師從路旁撥開草木,我們這才發現有一條小徑。
這段路程不長,卻讓我們實際感受胼手胝足、篳路藍縷的字面意義,
不禁想著,當時的馬雅各與湯姆生即便有挑夫,
但能夠在這樣陌生荒蠻的熱帶島嶼上,背著攝影器材與玻璃底片翻山越嶺
著實需要比南國烈日還要強大的意志與使命感。

圖三:產業道路旁不起眼的小徑

向上走了一段路,到了當地人稱「石厝」的木柵巖;
蕙琪老師說,她童年時期中的山林就像小朋友們的遊樂場,
他們會穿梭在洞穴中扮家家酒,把空間配置得像家一樣。
「我們會說這邊是房間,那邊是客廳⋯⋯裡面有一個地方有水,我們就會說那邊是洗手台」。

往前走了幾步路,回頭的木柵巖變得像恐龍的側面,
站在原處的同學們變成恐龍口中的美食——
而這個角度正是一百多年前,湯姆生紀錄的影像之一。

圖四:湯姆生的照片 Credit: Baksa, Formosa [Taiwan].
Photograph, 1981, after a negative by John Thomson, 1871.

圖五:恐龍嘴巴內的諸位

本以為這只是一個踩點行程,接下來要繞道而行,
沒想到下一步是沿著看似陡峭的岩壁穿越洞穴,
更沒想到昏暗不見天日的洞穴內,
岩層中的石英經過手電筒的折射下熠熠生輝。

影片一:木柵巖中與石英同樣熠熠生輝的,還有互助之情


經過另一波的山林之旅,我們從山腰上看見惡地起伏的地形







Share: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cobadlands.blogspot.com

技術提供:Blogger.

關於

本部落格主要紀錄教育部第二期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SR)計畫 「惡地協作:淺山地區之區域創生與跨域實踐」之相關活動。「惡地協作」計畫為國立成功大學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之簡稱,本計畫立基本校人文社會科學中心2014-2019年間所執行之「科技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長期於台南左鎮進行社會實踐之基礎上,2020年起進一步透過申請教育部USR計畫,以「新體驗」、「新產業」、「新資訊」三個主題,將實踐場域擴大至西南惡地,範圍包含台南左鎮、龍崎、高雄田寮、內門等地,邀請成大校內跨領域師生,與地方組織及社群夥伴,進行結合惡地之場域教學與研究實踐。期許能夠建立在過去之基礎上,透過課程參與、研究深化、交流共學、資訊分享等多元方式,形成區域共學圈,協助惡地淺山地區的永續發展與創新經營。

歡迎回饋指教。

網頁建置成員:

張秀慈、黃奕綺、林潔、林佩潔、彭劭琳、蔡孟玲

網頁內容貢獻者:

吳虹玉、李文豪、林宏翰、林佩潔、林珊、林禹欣、林潔、郭佳妮、彭劭琳、廖紅雯、蕭柔、王薇婷、黃浩庭、陳品鈞、黃馨緯、林禹欣、黃任妍、莊秉元、林孟瑾、蔡孟玲、趙之為、郭玠佑、林宥祺、林筱棋、林玲安


collaborativebadlands@gmail.com


時間

標籤

搜尋此網誌

Labels

歷史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