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紀錄】台灣常用竹構接合型式分類與結構性能試驗 論文發表

(文/圖 鄭少耘)期:2022/07/11

經過兩年的研究與試驗,杜怡萱老師的研究生鄭少耘於7/11發表其論文 : 台灣常用竹構接合型式分類與結構性能試驗 ,因疫情影響,本次發表於線上舉行。


以下為論文摘要:

竹材在台灣分布範圍廣泛,生長週期短,且能自然分解,若作為構築材料,可節省運輸及製造過程耗能,減少對環境負擔。然而,竹材為天然材料變異性高,接頭形式多樣化,其結構性能之確認為竹構造設計中的重要課題。

研究透過實地訪查與相關文獻之整理,歸納竹構造常見接頭形式,依照接合方式分類為:綁紮式接合、插梢式接合、中介構件接合、集成式接合以及穿透式接合五種,或依接合部位分類為:軸向續接、正交橫接、非正交橫接、及支承端接合四種。接頭分類可方便竹構造設計者查詢常用接頭形式,如下表:

依接合機制分類

綁紮式

插梢式

中介構件

集成式

穿透式

依接合部位分類

軸向續接

正交橫接

非正交橫接

支承端接合




為了解台灣常用竹構接頭之強度,研究再針對三種實際運用於本土竹構之接頭進行結構性能試驗,第一種為大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的軸力構件端部接頭抗拉試驗;第二種為使用方回結綁紮之正交橫接接頭抗剪試驗;第三種為常見於簡易竹棚架上的鐵線綁紮式正交及非正交橫接接頭抗剪試驗。如下圖所示三種接頭。接頭試驗強度之數據則可提供本土竹構接頭於實務結構設計時之參考。







詳見論文:https://thesis.lib.ncku.edu.tw/thesis/detail/633f23e6f6b434126d4e7224fd8d60f1/

Share: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cobadlands.blogspot.com

技術提供:Blogger.

關於

本部落格主要紀錄教育部第二期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SR)計畫 「惡地協作:淺山地區之區域創生與跨域實踐」之相關活動。「惡地協作」計畫為國立成功大學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之簡稱,本計畫立基本校人文社會科學中心2014-2019年間所執行之「科技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長期於台南左鎮進行社會實踐之基礎上,2020年起進一步透過申請教育部USR計畫,以「新體驗」、「新產業」、「新資訊」三個主題,將實踐場域擴大至西南惡地,範圍包含台南左鎮、龍崎、高雄田寮、內門等地,邀請成大校內跨領域師生,與地方組織及社群夥伴,進行結合惡地之場域教學與研究實踐。期許能夠建立在過去之基礎上,透過課程參與、研究深化、交流共學、資訊分享等多元方式,形成區域共學圈,協助惡地淺山地區的永續發展與創新經營。

歡迎回饋指教。

網頁建置成員:

張秀慈、黃奕綺、林潔、林佩潔、彭劭琳、蔡孟玲

網頁內容貢獻者:

吳虹玉、李文豪、林宏翰、林佩潔、林珊、林禹欣、林潔、郭佳妮、彭劭琳、廖紅雯、蕭柔、王薇婷、黃浩庭、陳品鈞、黃馨緯、林禹欣、黃任妍、莊秉元、林孟瑾、蔡孟玲、趙之為、郭玠佑、林宥祺、林筱棋、林玲安


collaborativebadlands@gmail.com


時間

標籤

搜尋此網誌

Labels

歷史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