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發表】新體驗- 文化遺產創意營銷+創意民族誌成果整合 創產所林蕙玟老師

   
  •    開設課程:

109下 文化遺產創意營銷

110上 創意民族誌

110下 文化遺產創意營銷

  •    參與人數:43位學生
  •    場域實作關鍵字:左鎮、內門木柵社區、集穡室快樂農場


109下 文化遺產創意營銷

文化遺產創意營銷課程以一世紀前的文化遺產路徑延展出跨世代的記憶連結為目標,創造刺激圖卡與轉譯後的文化記憶手提箱,乘載跨世代回憶,獨特的代間交流互動,激發當代新的記憶點為左鎮文化遺產開發出可進一步塑造地方經營與行銷的創新模式。


過程階段首先專注約翰·湯姆生老照片與社區在地長輩互動,收集個人經驗與集體記憶,接著進行西拉雅之旅,用學生當代視角體驗惡地鄉間的文化歷史場域,將體驗經歷與內容轉譯成落實社會處方籤與誘發回憶的工具,最後製作左鎮的文化記憶手提箱,以文化遺產路徑延伸出跨世代的記憶連結。


110上 創意民族誌

由創意民族誌課程,以團體藝術輔療為核心精神,落實社會處方籤,在師生共同規劃設計藝術介入主題,針對高雄內門區長者們特性及生活經驗作出發點,經由前期與成大博物館志工長者們實踐經驗和收集體驗反饋,規劃出合適地藝術輔療計畫與在地長者共同體驗及實踐。


藝術輔療包含藝術創作、運用多元藝術媒材從事視覺新象的創造性藝術表達。長者們透過探索自身情感,青年互動及引導,產生調和情緒增進正向心念,促進溝通與表達能力,培養長者創作及表達能力,提升藝術素養,減少孤獨和憂鬱等負面情緒,提高自尊與社會性融合。


110下 文化遺產創意營銷
         

110年下學期文化遺產創意營銷與內門木柵社區合作,透過學習文化遺產的理論與湯姆生攝影作品為基礎,將地方文化遺產符號化並重新詮釋,創造具有當代性的創新連結,成果為誘發木柵地區長者與或去連結的接觸點,作為共同訴說在地歷史,藉由結合個人記憶、集體記憶,並結合田野資料採集與社區代表互動。


課程引導由當代觀點思考內門地區與西拉雅文化,進行田野調查與記錄,轉譯當地文化遺產具多面向的元素,誘發社區夥伴們共創與透過互動而投射自身情感,加深與地方連結與記憶。結合個人記憶與集體記憶,田野資料採集與社區代表互動,從田野資料文字與視覺分析,定義相關策略形成可行方案,創新禮盒內容物系統化、製作與測試,制定宣傳策略及影片拍攝,最後向內門社區代表、夥伴與同好發表四款禮盒。

















Share: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cobadlands.blogspot.com

技術提供:Blogger.

關於

本部落格主要紀錄教育部第二期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SR)計畫 「惡地協作:淺山地區之區域創生與跨域實踐」之相關活動。「惡地協作」計畫為國立成功大學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之簡稱,本計畫立基本校人文社會科學中心2014-2019年間所執行之「科技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長期於台南左鎮進行社會實踐之基礎上,2020年起進一步透過申請教育部USR計畫,以「新體驗」、「新產業」、「新資訊」三個主題,將實踐場域擴大至西南惡地,範圍包含台南左鎮、龍崎、高雄田寮、內門等地,邀請成大校內跨領域師生,與地方組織及社群夥伴,進行結合惡地之場域教學與研究實踐。期許能夠建立在過去之基礎上,透過課程參與、研究深化、交流共學、資訊分享等多元方式,形成區域共學圈,協助惡地淺山地區的永續發展與創新經營。

歡迎回饋指教。

網頁建置成員:

張秀慈、黃奕綺、林潔、林佩潔、彭劭琳、蔡孟玲

網頁內容貢獻者:

吳虹玉、李文豪、林宏翰、林佩潔、林珊、林禹欣、林潔、郭佳妮、彭劭琳、廖紅雯、蕭柔、王薇婷、黃浩庭、陳品鈞、黃馨緯、林禹欣、黃任妍、莊秉元、林孟瑾、蔡孟玲、趙之為、郭玠佑、林宥祺、林筱棋、林玲安


collaborativebadlands@gmail.com


時間

標籤

搜尋此網誌

Labels

歷史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