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紀錄】「左鎮燈會籌備」惡地協作協助建立專家與地方橋樑

/ 莊笙揚、張秀慈

會議緣起

為配合台南400年及2024年台南燈會,左鎮區長邀請左鎮公舘社區理事長陳柳足及左達商號賴政達先生,一同商議辦理左鎮衛星燈區的可能性。因為過往沒有辦理類似活動的經驗,故地方尋求成大惡地協作USR協助,希望能提供專業建議或協助。本次會議則是在此脈絡下,透過張秀慈老師尋求具策展經驗之協作夥伴,包含彙整成功大學博物館陳芊卉專員之書面建議,以及邀請台灣歷史博物館的楊仙妃研究員分享策展經驗,以協助地方啟動左鎮燈會之討論。




燈會籌備經驗分享

    2023/10/31會議當天,與會者除了台史博的楊仙妃研究員外,還有左鎮區余基吉區長及區公所同仁、陳柳足理事長、賴政達先生以及成大惡地協作團隊。楊研究員分享了個人過去於北港舉辦燈會的經驗談,從大方向的燈會準備,到組織內部的工作架構,以及身為主辦方的行政體系應負擔的角色,為想在左鎮舉辦燈會卻沒有實際想法的大家,帶來現實面的提點。        舉辦一場燈會,原則上需要注意燈會的規劃設計、活動配套、施工管理等三大面向。在規劃設計部分,包括主題論述、動線設計、主題燈設計等等;活動配套包括賞燈的動線引導、活動設計、交通接駁等,主要與分散人潮,確保賞燈經驗有關;施工管理部分包括場地協調、跨單位如交通單位、台電、環保、警察消防等公共安全相關公部門之配合,到社區單位之協力範圍(參與燈具製作、提供場地、活動等)。從公部門角度,一開始最重要的是成本預算,所有內容也圍繞著有多少預算做多少事,楊研究員一開始便提醒:「行政單位應先盤點自己所擁有的資源為何,才能決定這場燈會的規模及方向。」從擁有的資源看出去,事情的一體兩面會顯現,不同解法也會浮現。即使燈會有經費委外辦理,但有仍諸多跨單位間的協調仍需要區公所出面協助整合。

交流討論

    在楊研究員的分享後,區長邀請與會者輪流分享並交流意見,張秀慈老師提醒因為燈會可能為期長達一個月,不僅要顧及遊客的賞燈經驗,更需要考量居民的觀點,特別在高齡化、夜間寧靜的左鎮更為關鍵。區長及地方夥伴也一致認同「居民的感受」是首要的考量,不管是因為燈會的營業時間恐與居民休息時間衝撞,而引起居民反感,或者是要如何讓居民產生共識並願意參與,可以看得出活動的初衷還是為了地方。區長也認同本次活動需要動員區公所來共同效力,也提出須立即召開地方共識會議之建議,確認地方組織代表之意願後,再進行後續燈會的推動。

從燈會看社會資本

    藉由大學社會責任實踐在與地方協力的過程中,大學經常扮演媒合的角色,以本次會議而論,秀慈老師協助連結具策展經驗知識的台史博專家,來為地方增能,提醒策展的工作項目,並在過程中連結對在地的認識,進行提醒。USR如果太快跳進社區,提供人力及資源的協助,反而會讓社區失去自己做決定的機會,也無法共同分享活動效益或共同承擔負面影響。

    Gittell Vidal1998)學者[1]參酌Putnam 對人與人以及人與團體之間關係的緊密度之社會資本的分類方式,將社會資本區分為「結合型社會資本」(bonding social capital)、「橋接型社會資本」(bridging social capital)及「連結型社會資本」(linking social capital)。「結合型社會資本」係指網絡關係較為緊密者之間的連結,彼此有強力認同感及共同目標,就像是左鎮社區組織與居民間的關係,來去強化團體內部的連結;「橋接型社會資本」係指網絡關係較為疏遠,但彼此擁有共同利益者所形成的連結,對比到左鎮,就是左鎮居民與地方公部門藉由左鎮燈會的討論,助於外部資源連結與資訊暢通,促進相對異質的人群或團體間的聯繫互動;「連結型社會資本」有別於前面兩種資本,而是不同社會層級的個人或團體間的關係,屬於垂直性的連結機制 USR計畫便是在創造連結型社會資本,連結外部組織策展專家,透過社區協力及大學人脈連結,協助人們、團體或社區超越既有層次之限制,不同層級的社會資本連結就被建立起來了。

    雖然連結型社會資本很重要,但若要地方創生能持續下去的話,結合型社會資本跟橋接型社會資本的發展才是最重要的元素,不管是公部門對地方的關心與傾聽,或是私部門與民眾對公部門的理解與合作,都是構成這些社會資本不可或缺的一環。



[1] Gittell, R. J., & Vidal, A. (1998). Community organizing: Building social capital as a development strategy. Sage.

Share: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cobadlands.blogspot.com

技術提供:Blogger.

關於

本部落格主要紀錄教育部第二期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SR)計畫 「惡地協作:淺山地區之區域創生與跨域實踐」之相關活動。「惡地協作」計畫為國立成功大學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之簡稱,本計畫立基本校人文社會科學中心2014-2019年間所執行之「科技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長期於台南左鎮進行社會實踐之基礎上,2020年起進一步透過申請教育部USR計畫,以「新體驗」、「新產業」、「新資訊」三個主題,將實踐場域擴大至西南惡地,範圍包含台南左鎮、龍崎、高雄田寮、內門等地,邀請成大校內跨領域師生,與地方組織及社群夥伴,進行結合惡地之場域教學與研究實踐。期許能夠建立在過去之基礎上,透過課程參與、研究深化、交流共學、資訊分享等多元方式,形成區域共學圈,協助惡地淺山地區的永續發展與創新經營。

歡迎回饋指教。

網頁建置成員:

張秀慈、黃奕綺、林潔、林佩潔、彭劭琳、蔡孟玲

網頁內容貢獻者:

吳虹玉、李文豪、林宏翰、林佩潔、林珊、林禹欣、林潔、郭佳妮、彭劭琳、廖紅雯、蕭柔、王薇婷、黃浩庭、陳品鈞、黃馨緯、林禹欣、黃任妍、莊秉元、林孟瑾、蔡孟玲、趙之為、郭玠佑、林宥祺、林筱棋、林玲安


collaborativebadlands@gmail.com


時間

標籤

搜尋此網誌

Labels

歷史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