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counter】台灣多元族群文化路徑月會 第二場: 文化路徑之教育傳承

 (文/ 轉貼自日照甲仙埔)台灣多元族群文化路徑月會第二場來到內門木柵,由張秀慈老師研究室舉辦,以教育傳承為主題結合木柵國小李清正主任的木柵教會參訪活動,與集穡室快樂農場經營者李蕙琪關於西拉雅教育傳承的經驗分享講座。本次月會結束後由林靜莉夥伴 (高雄第一社大自然生態社社員/前高雄市杉林區圖書館主任) 撰寫月會後的參與紀錄與回饋,全文可點選以下連結至日照甲仙埔部落格觀看。《相遇Ecounter》路徑月會:文化路徑之教育傳承 / 林靜莉活動結束後於木柵社區發展協會前合影(攝影:陽品卉, 2023/3/3...
Share:

【田野調查】「文化遺產創意營銷」0318-0319 內門場域資源合作田野調查

(文/ 程子瑄;攝影/ Anurak Chandam, Kanyanat Pornchanthong)文化遺產創意營銷是以約翰‧湯姆生的文化旅跡為主軸,發展出結合文化遺產理論與營銷概念的實作課程,目的是為重新轉譯與詮釋社區特殊人文背景,串連居民故事,創造屬於地方的共同...
Share:

【場域連結】「劇場實務」從內門到左鎮—馬雅各之路探訪

(文/牟洋;攝影/牟洋)         2023年3月12日,劇場實務課程在課程指導老師馬薇茜老師協同成大楊中平老師以及北市大王明志老師、林建呈老師的帶領下,由內門木柵開始沿著馬雅各傳教之路一路探尋至台南左鎮,建立同學們的歷史感、當代科技的運用以及土地連結。         當日整體課程首先帶領同學們前往內門場域,沿途介紹馬雅各台灣探勘傳教路徑、惡地地形特點、馬雅各團隊組成、台南地區平埔族群發展與文化、荷蘭人於亞洲政治經濟發展脈絡、必麒麟簡介等先備知識簡介開始一天的行程,接著在楊老師和馬老師介紹的同時,王明志老師與林建呈老師也同時開始帶領同學認識與實際操作無人機,以及360度攝影實務體驗,在體驗科技運用的同時也為馬雅各之路留下珍貴的紀錄;而後同學們在老師的領導下開始徒步前往內門木柵石厝正式踏上馬雅各傳教路線,結合楊中平老師介紹路線方向目標以及環境,同學們也按照湯姆生所記錄之照片與沿途路徑對比,抵達木柵吊橋後也進行西拉雅族特色服裝體驗,更加能將自己帶入過去的歷史中。回到快樂農場,同學們在體驗了當地風味餐後由木柵快樂農場負責人李惠琪牧師娘開始帶領同學進行十字繡操作教學,同學們在實際操作的同時也認識了西拉雅傳統圖像的象徵意義也更加認識木柵快樂農場與馬雅各等人。回程路上,同學們走過草山308高地、大峽谷、岡林國小、月世界小玉山、岡林教會、左鎮教會,認識了泥岩與惡地地形,也藉由楊中平老師的說明了解馬雅各之路的復原方式:將湯姆生紀錄、台灣寶圖、現代地圖進行疊圖,接著,楊老師舉西班牙朝聖之路為例做為對照,探討馬雅各之路的發展可能性。  ...
Share:

【中時新聞網】你聽過葛鬱金嗎? 台南左鎮推廣「古早太白粉」

 內容轉貼自中時新聞網,連結請參考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30304003426-260405?chdtv成功大學惡地協作USR團隊與南台科大師生攜手協助左鎮推廣地方特色產業。(曹婷婷攝)很多人沒聽過葛鬱金,台南市左鎮公館社區今天舉辦「左鎮葛鬱金豐收祭」,推廣這項特色農產,希望更多人認識這項在地古早產業。成功大學惡地協作USR團隊與南台科大師生也攜手協助左鎮挖掘地方特色,期許為地方發展找到更多可能性。葛鬱金俗稱粉薯,是古早的太白粉,左鎮公館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羅...
Share:

【自由時報】台南左鎮盼推葛鬱金產業 成大、南台科大攜手助偏鄉

 內容轉貼自自由時報,連結請參考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4229221國立成功大學惡地協作USR團隊與南台科大師生攜手,協助偏鄉左鎮挖掘地方特色。(記者劉婉君攝)〔記者劉婉君/台南報導〕葛鬱金俗稱粉薯,是古早的太白粉。台南市左鎮公館社區今(4)日舉辦「左鎮葛鬱金豐收祭」,希望更多人認識在地產業。國立成功大學惡地協作USR團隊也與南台科大師生攜手,協助偏鄉左鎮挖掘地方特色,為地方發展找到更多可能性。左鎮葛鬱金豐收祭暨嘉年華活動今天在左鎮岡林國小舊址舉行,...
Share:

【場域連結】拜會台南市龍崎區公所與龍崎永續發展協會

(文/ 林宥祺 ;攝影/ 林宥祺)2023年3月2日,計畫團隊的張秀慈老師帶領助理前往龍崎,拜訪龍崎區顏振羽區長,並向區長簡介USR計畫內容以及此學期將有哪些場域課程在龍崎進行。顏區長表示,龍崎並不像左鎮有化石園區的大型場館能對觀光人潮產生拉力,即便每年全國最美山林燈節「龍崎光節空山祭」在此舉辦,觀光對龍崎的整體效益仍十分有限。台南龍崎顏振羽區長、民政及人文課施梅寬課長與潘佩楓...
Share:

【活動紀錄】生態學實驗實習

 (文/許惠晴;圖/許惠晴)這學期(110-1)的樣區換到了內門,相較於前幾學期的左鎮樣區,個人覺得內門樣區的環境更「野」一點。尤其是木柵教會以及石坑那一帶,雖然還是有一些農地,但在那塊地登山步道還是能看到較原始的淺山森林,在其中一次還有看到林鵰從稜線盤旋而出。同時,在長寮埔-花尚園-烏西崙一帶也存在著許多穩定水體,不管是白天或是晚上都可聽到非常多的蛙鳴,以常見的布氏樹蛙、澤蛙、貢德氏赤蛙為主,下過雨後亦可聽見或看見至少三種的台灣原生狹口蛙(小雨蛙、巴氏、黑蒙西氏)。可惜的是這次夜觀都沒有看到任何蛇類,不知是剛好運氣不佳,或是當地農...
Share:

【活動紀錄】石虎保育及研究經驗

 (文/許惠晴;圖/許惠晴)10月18日李亞夫老師邀請特生中心林育秀助理研究員於哺乳動物學的課堂上分享石虎保育及研究經驗,現今石虎在台灣遇到許多瓶頸,受到人類生活環境不斷的擴展,石虎的棲地遭到破壞及壓縮,石虎與雞農的衝突、以及路殺事件不斷的發生,或是流浪動物的隱憂,林育秀分享至今的石虎研究經驗、保育過程中所面臨的困境、與在地農友的合作、以及最近的光電板議題與在座同學分享,演講過程同學反應熱烈,也提出許多石虎保育、友善生態的推廣等相關問題與講者做...
Share:

【成果發表】台灣鄉村地區整體規劃重點區域實作 期末成果發表

 (文/曾思茜;圖/曾思茜)新產業課程「鄉村與區域規劃:理論與實務」課程開設於111學年上學期,成果發表舉行於2022年12月22日與29日,於都計系館50204教室舉行。本課程規劃兩個模組,模組一為黃偉茹老師講授鄉村與區域發展理論強化學生對於理論的理解,從探討議題如城鄉二元論到城鄉關係、成長級理論到區域網絡發展模型,以及食物網絡與永續生技等;模組二為李俊霖老師講授鄉村產業與環境分析及規劃方法的訓練,從環境思潮、生態系統、容受力……等面向切入,再藉由GIS分析並繪製台灣社會生態系統圖,使學生對於鄉村議題能夠更全面地掌握。講義授...
Share:
Page 1 of 6612345...66Next »Last

cobadlands.blogspot.com

技術提供:Blogger.

關於

本部落格主要紀錄教育部第二期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SR)計畫 「惡地協作:淺山地區之區域創生與跨域實踐」之相關活動。「惡地協作」計畫為國立成功大學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之簡稱,本計畫立基本校人文社會科學中心2014-2019年間所執行之「科技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長期於台南左鎮進行社會實踐之基礎上,2020年起進一步透過申請教育部USR計畫,以「新體驗」、「新產業」、「新資訊」三個主題,將實踐場域擴大至西南惡地,範圍包含台南左鎮、龍崎、高雄田寮、內門等地,邀請成大校內跨領域師生,與地方組織及社群夥伴,進行結合惡地之場域教學與研究實踐。期許能夠建立在過去之基礎上,透過課程參與、研究深化、交流共學、資訊分享等多元方式,形成區域共學圈,協助惡地淺山地區的永續發展與創新經營。

歡迎回饋指教。

網頁建置成員:

張秀慈、黃奕綺、林潔、林佩潔、彭劭琳、蔡孟玲

網頁內容貢獻者:

吳虹玉、李文豪、林宏翰、林佩潔、林珊、林禹欣、林潔、郭佳妮、彭劭琳、廖紅雯、蕭柔、王薇婷、黃浩庭、陳品鈞、黃馨緯、林禹欣、黃任妍、莊秉元、林孟瑾、蔡孟玲、趙之為、郭玠佑、林宥祺、林筱棋、林玲安


collaborativebadlands@gmail.com


時間

標籤

搜尋此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