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彥宏;攝影/陳文松、林彥宏、高綺均)
惡地協作計畫與成大歷史系陳文松教授,結合課程進行臺灣南部惡地地形地區已邁入多年,今113學年度第2學期陳文松教授帶領「論文寫作與實習(二)」課程之碩士、大學部學生,延續上學期以玉井為踏查中心向外尋找新路線,深入南化關山里與楠西地區進行田野調查,田調踏查日期為114年04月14日率領同學一同前往。本次行程主要是進入南化與楠西,行前預計參訪南化有關惡地地區中甘蔗與黑糖產業的連結、兩地地方宗教與族群的關係和惡地基礎教育環境等,田調預設地點包含南化西埔新南糖廠、南化關山里黑糖農莊和西阿里關聚落、南化一貫道玉山寶光聖堂與道教寺廟、楠西大武壠灣丘公廨、南化玉山國小與瑞峰國小等。但因交通時間限制以及部分單位隱私因素,最終實際田調踏查地點為南化關山里黑糖農莊、瑞峰國小、西阿里關聚落、一貫道玉山寶光聖堂與楠西大武壠灣丘公廨。此次田調踏查是惡地協作新路線方向,意外踏查結果豐富,可提供未來惡地協作田野踏查方向,也讓學生走入台灣西南惡地邊緣地域,踏查中理解並研究惡地邊緣地區人文社會、產業和歷史發展與困境。
 |
114年04月14日出發田野調查前,陳文松教授與田調同學於成大歷史系館前大合照。
|
此次田野調查延續上學期以玉井為中心,向外找尋南化、楠西新踏查路線。因南化區位於臺南市行政區與臺灣西南惡地地域,具有雙重邊緣的特性成圍此次田野調查核心。首先田調主題一是關於南化在日治時期到戰後初期出現甘蔗種植與黑糖產業的發展,我們發現除了南化西埔有私營新南糖廠外,沿著台3、20線進入南化地區,經過南化水庫後轉入市道179線至關山里西阿里關聚落有許多黑糖工廠或販賣,因此最後選定田調踏查黑糖農莊(716台南市南化區關山里100 號)與周圍聚落。由於路途遙遠,首先停靠於市道179線旁休息並觀察1993年正式完工、提供臺南市區與高雄用水的南化水庫壯麗的美景,也思索著南化水庫與當地居民產業的關係。
爾後經過2個小時的車程終於抵達黑糖農莊,現負責人是張玥騰先生與其妻子汪芸莉女士共同經營;張玥騰先生為我們講述了西阿里關地區甘蔗種植與黑糖產業的推廣除了歷史因素,更多是戰後政府在水庫建設、改變農業種植與社區營造政策下影響在地黑糖產業發展,以及現今臺灣黑糖製造差異和困境。當然張玥騰先生也講述西阿里關聚落中族群移動的歷史過程與孕育南化農業後堀溪的故事,讓我們此行受益良多並提供完整對此地人文地域認知,也體會到人口外移、少子化下年輕人生存於如此邊緣地區的問題和體現堅定想發展在地產業的信念。
 |
田調同學於市道179線南化水庫旁合影留念。 |
 |
南化關山里西阿里關黑糖農莊前惡地地形與其經營甘蔗田相映照片。黑糖農莊張玥騰先生與陳文松教授、田調同學講述西阿里關黑糖產業與族群移動歷史背景。
|
田調主題二聚焦於惡地基礎教育,探訪了位於南化西阿里關聚落中的瑞峰國小。這所小學因少子化、嚴重人口外移等因素影響,預計將於民國115年停辦、走入歷史,是臺灣現今偏鄉教育縮影之一。調查過程中,我們遇見了一位熱心的警衛阿姨,她來自南化北寮(阿姨台語稱「南化街仔」),因為西阿里關聚落缺乏人手和路途遙遠,無人有意願接手下才來到瑞峰國小任職。阿姨特別引人注目的是一頭亞麻金色的頭髮,訪問中才得知原來是她來到瑞峰國小後接觸到學校推廣的「植物染」課程所染就而成。阿姨也帶領我們介紹校園裡的指甲花,並說這些植物不僅是重要天然染劑,更是孩子們自然教育的一環。訪問阿姨過程十分親切與熱情,使我們更深刻感受到這所偏鄉小學背後的人情溫度與教育價值,也反思在如此偏遠的惡地聚落中教育在歷史和人口問題的教育意義與發展。
 |
陳文松教授與田調同學訪問南化瑞峰國小警衛阿姨關於國小的故事。 |
午餐時間我們來到西阿里關聚落唯一的「關山商店」購買泡麵與飲料充飢,根據張玥騰先生與警衛阿姨的說明,關山商店是聚落內十分重要購買物品的地方——原先此地點經由「中研院臺灣百年歷史地圖」網站查詢地圖,可發現是警察駐在所;後駐在所裁撤由現今老闆的岳父盤下經營,而現經營的老闆與老闆娘則在臺中教職退休後回來接手,並定居於此。訪問老闆與觀察商店販售商品可得知,因人口外移嚴重現購買的主力來源是照顧留守老人、山上工程的東南亞移工為主,所以老闆才販賣相關東南亞產品,十分有趣。
 |
陳文松教授訪問關山商店老闆與西阿里關聚落的發展歷史。 |
最後田調主題三為南化與楠西兩地宗教信仰與族群的關係,再離開西阿里關聚落後,我們前往南化一貫道玉山寶光聖堂,玉山寶光聖堂矗立於台20線上,建築十分宏偉壯觀,是臺灣最大的一貫道道場。拜訪之際陳文松教授訪問堂內工作人員,因尚在整修而無法探究整座玉山寶光聖堂的全貌,非常可惜。而田調踏查最後的地點是楠西大武壠灣丘公廨,此處在通往知名景點梅嶺路旁的小路上,小路狹窄以致駕車十分困難、地點也十分隱密。抵達公廨後可觀察到內部都有人固定祭拜、整裡的痕跡,也能看見公廨內除了大武壠族原住民祭拜的形式,更有掛著八仙彩融合臺灣民間信仰的特殊面貌;但公廨整體建築因今年初大埔、楠西大地震而產生多處令人觸目驚心龜裂、毀損,期待有關單位進行修復。
 |
踏查臺灣最大一貫道道場的南化玉山寶光聖堂。
|
 |
最後田調地點楠西大武壠灣丘公廨,可見牆壁上受地震影響產生怵目驚心的龜裂痕跡。 |
綜合此次田野調查的心得,在南化與楠西所謂臺南市行政區的邊陲地帶,也是臺灣西南部惡地地形的邊緣地域,此處尚有許多我們可以爬梳整理的歷史脈絡與故事敘述的空間,無論從臺灣產業史、族群史、宗教史或教育史等,都能有新的臺灣史研究方向,填補主流歷史敘事、更多元化面向的探索,值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