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紀錄】左鎮國中「左鎮尋跡」專題課程

【活動紀錄】左鎮國中「左鎮尋跡」專題課程 此專題課程活動舉辦於7/22-7/26,連續五天的下午時段。主辦團隊組成包含台史博團隊,其協助提供左鎮歷史圖文資料以及VR重建;並由成大資工團隊協助文史脈流APP平台的建置與教學;左鎮國中團隊則是帶領學生進行實地踏查,並利用文史脈流APP平台建置文史資料;以及菜寮溪產業觀光協會的茅明旭先生協助踏查區域的規劃與實地踏查路線指導。 結合了各個團隊的需求,此專案有四大目標, (1)      地方學學教育版:讓台史博的文獻不只是館內展覽,更進一步推播至中小學教育。 (2)      調整傳統教學模式:透過野外踏查,深化學生學習。 (3)      改變口述導覽模式:利用類似寶可夢遊戲模式,協助地方文史導覽。 (4)      地方創生:協助菜寮觀光協會建構左鎮區化石園區周邊親子旅遊路線。 課程安排如下: 7/22左鎮鐵道文史認識 7/23左鎮車站踏查訓練 這兩日由台史博團隊帶領,第一天帶領學員左鎮鐵道文史認識,讓學員對左鎮鐵道文化有進一步的了解,並運用老地圖、老照片讓學員重溫當時的情景,更加認識自己的家鄉;第二天則針對左鎮車站進行踏查,由台史博團隊帶領隊伍,以單車作為交通工具,進行舊鐵道路線踏查。 ...
Share:

【活動紀錄】108年度高雄泥岩惡地地質公園經營輔導及網絡交流計畫-惡地里的好人家!優質生活體驗

今天7/20來到田寮崇德社區活動中心,參加高雄惡地地質公園計畫舉辦的交流活動,一到會場發現非常多人不畏風雨前來參加活動,大雨也澆不熄大家對惡地網絡交流的熱情。今天的活動由林務局長官與蘇淑娟老師為我們開場,接著由張永旺老師為我們介紹惡地莿竹產業的興衰與未來發展的可能性。張老師提到竹藝傳習早在20幾年前開始保存這些古早的工藝技術,技術的傳承已不是問題,但20幾年來遇到最大的問題是,這些新培植的竹藝師們沒有穩定的產業結構使他們得以在這樣的時代下以竹藝維生,同時在原料取得上也因成本太高,越來越少人願意從事竹原料的砍伐,因此這是我們應該重新思考整個竹...
Share:

【他山之石】公共電視南部開講 在地旅行 跟著飲食作家內門尋在地味

以下內容轉貼自南部開講網頁 http://ptssouth.blogspot.com/ 2019/7/12南部開講-在地旅行 跟著飲食作家內門尋在地味 在地旅行【內門文史與信仰】 由觀世音菩薩開啟了內門300年來的在地文化 為這裡的信眾建立了親密的網絡 充滿道教、佛教、阿立祖及基督教的內門也為這裡的歷史增添更多元的豐富度 在地旅行【內門風雲與景觀】 許多人一知半解的藝陣文化,在內門國小卻是一堂重要的必修課 這裡是藝陣的故鄉,是臺灣重要的民俗文化 珍惜傳承百年的宗教文化也珍惜腳下擁有的土地,守護著在地最原始的馬頭山 在地旅行【內門在地味】 結合臺灣早期的辦桌文化與現今西化的婚宴特色 傳承了上一代的精神,也將在地的特色包裝成一道道精緻的好料 完整版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WW1snamz4dc 嘗試為內門總舖師文化轉型創新 翔龍筵席第三代掌門人,李芝瑜和呂昭輝夫妻 圖片來源:...
Share:

【惡地協作】以立國際服務來訪-尋找左鎮志工旅遊潛力

在台灣已有長期經營與陪伴社區經驗的志工旅遊組織-以立國際服務ELIV,7月8日二度來訪左鎮,此次為以立的執行長Kevin和台灣計畫負責人James一同前來,本團隊帶領他們快速走訪潛在合作的亮點社區、組織、民宿及餐飲,包含晨曦山莊、左鎮化石園區、左鎮教會、月桃工作室、左鎮國中、岡林教會、公舘社區發展協會、二寮觀日亭及地方可能合作住宿的居民,讓他們能夠透過成大已於左鎮長期陪伴的基礎下,以成大做為中介媒合組織快速認識地方的Key persons。 由於Kevin和James很熱情,所以很快能與潛在合作對象打成一片,大家也搬出許多左鎮特色美食,例如芒果、香蕉和萬壽菊茶等熱情招待,每到一個點都會讓彼此先介紹之後,開始盤點潛在可能需要志工幫忙的需求,以立方面亦會詳細回答他們的操作模式與地方疑慮。 在了解左鎮的發展特色與地方需求後,...
Share:

【訪談紀錄】田寮崇德社區&惡地農夫工作室_丁姊與梁舒婷小姐

6/20這天我們來到了田寮的崇德社區,早上9點一進到社區活動中心剛好看到一群活力的奶奶們賣力地做著運動,好奇的打量著我們這群”年輕人”,不久後梁小姐到了,介紹著今年社區發展協會開始了一周五天的課程,透過勞動部多元就業方案支持社區人力,協助社區據點的運作,讓社區的長者每天都能有活力的來上課。接著進到活動中心為我們介紹社區協會利用社區種植的高梁製做的產品,如:小掃把、花圈等乾燥花小擺飾,供遊客選購。過去社區也會利用竹子來進行竹編製品販賣,但因市場上竹編商品較多,銷路不好,社區便轉做高梁產品。 梁舒婷小姐介紹社區高梁製品 社區過...
Share:

【訪談紀錄】田寮區公所農業課李課長

6/19來到了田寮區區公所,拜訪農業課的李育博課長,課長從目前田寮的產業現況與我們說明起,目前農業的生產較為零星多元,如棗子、芭樂、香蕉等種植面積大約100多公頃,畜牧業的部分(養豬、養羊、土雞),皆為牧場圈養的型式,過去的放養如今已很少見,甚至已經沒有了。 接著問到課長對於惡地形對於田寮農牧業發展的可能性,課長認為竹子,尤其是惡地形上的莿竹有一定的潛力可以有效的再利用。惡地地區最大宗的作物為莿竹,理應需要定期伐林造林,才得保持竹林的水土保持能力,再者田寮地區(如:古亭社區)過去產業與竹有緊密連結,在地居民保有過去竹製品的工藝,配...
Share:

【訪談紀錄】龍崎農會_董永章秘書

7/5離開百竹園後,我們來到了龍崎農會一探”黑金”產業的秘密,今天拜訪的是龍崎農會的董永章秘書。秘書從台灣常見的五種竹類與竹產業開始為我們介紹起,進到龍崎農會發展竹產業的歷史。龍崎農會主要推廣的業務有二,一為綠竹筍,二為竹炭相關產品,自87年起農會輔導竹筍產銷班共選共寄共同運銷的業務,將龍崎竹筍運至台北果菜市場、三重果菜市場等北部市場。並且與食品廠合作,好市多、統一超商的關東煮等多元銷售管道。竹炭產品則是自96年與林試所專利技術合作製成原料,委託其他代工廠商製成。龍崎竹炭經CAS優良農產品認證、由生態材料協會認證之竹炭,為未使用經防腐劑、...
Share:

【訪談紀錄】龍崎百竹園_張永旺老師

7/5今天再度來到了龍崎百竹園拜訪張永旺老師,跟老師進一步聊聊竹產業的現況與未來。張老師從台灣常見的竹類介紹起,講解了台灣常見竹類的特性與主要的應用情形。長枝竹的生長分布在台南龍崎到東山白河一帶為最多,龍崎區80%的土地為竹林,其中50%為刺竹、30%為長枝竹,其他為麻竹和綠竹。而早期南部的竹編工藝使用的是莿竹,但因莿竹竹身帶刺處理上較為困難,後因70年代竹製品的大量需求,居民多改用長枝竹作為主要的材料。現在長枝竹與刺竹主要是作為農作物棚架、選舉鷹架和旗幟桿的使用。 在龍崎,竹產業以竹筍為大宗,50%的務農人口皆為筍農,也有增加中的...
Share:

【訪談紀錄】成大生科系_張松彬老師

7/4 這天來到了成大生科系的虎克創意教室和張松彬老師聊聊惡地竹產業的可能性,惡地地區擁有大面積的刺竹林,刺竹耐旱耐鹽性強與其他竹類相比更適合在惡地地形生長,雖然刺竹在前端竹材的處理上不易,但在數量、面積上為惡地地區具發展潛力的物種。 接著我們討論到一篇國際期刊發表,他提到了刺竹的在惡地上固碳能力和裸露地問題,張老師解釋到,竹子纖維為碳水化合物,也就是葡萄醣聚合物需要很多碳來增加鏈結(化學式),因此竹子的固炭能力佳;而針對改變土壤這個部分,張老師認為其實不只是竹林,裸露地上若有植物生長皆有可能會改變土壤。 刺竹在未來發展上張...
Share:
Page 1 of 6612345...66Next »Last

cobadlands.blogspot.com

技術提供:Blogger.

關於

本部落格主要紀錄教育部第二期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SR)計畫 「惡地協作:淺山地區之區域創生與跨域實踐」之相關活動。「惡地協作」計畫為國立成功大學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之簡稱,本計畫立基本校人文社會科學中心2014-2019年間所執行之「科技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長期於台南左鎮進行社會實踐之基礎上,2020年起進一步透過申請教育部USR計畫,以「新體驗」、「新產業」、「新資訊」三個主題,將實踐場域擴大至西南惡地,範圍包含台南左鎮、龍崎、高雄田寮、內門等地,邀請成大校內跨領域師生,與地方組織及社群夥伴,進行結合惡地之場域教學與研究實踐。期許能夠建立在過去之基礎上,透過課程參與、研究深化、交流共學、資訊分享等多元方式,形成區域共學圈,協助惡地淺山地區的永續發展與創新經營。

歡迎回饋指教。

網頁建置成員:

張秀慈、黃奕綺、林潔、林佩潔、彭劭琳、蔡孟玲

網頁內容貢獻者:

吳虹玉、李文豪、林宏翰、林佩潔、林珊、林禹欣、林潔、郭佳妮、彭劭琳、廖紅雯、蕭柔、王薇婷、黃浩庭、陳品鈞、黃馨緯、林禹欣、黃任妍、莊秉元、林孟瑾、蔡孟玲、趙之為、郭玠佑、林宥祺、林筱棋、林玲安


collaborativebadlands@gmail.com


時間

標籤

搜尋此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