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紀錄】成大生科系_張松彬老師



7/4 這天來到了成大生科系的虎克創意教室和張松彬老師聊聊惡地竹產業的可能性,惡地地區擁有大面積的刺竹林,刺竹耐旱耐鹽性強與其他竹類相比更適合在惡地地形生長,雖然刺竹在前端竹材的處理上不易,但在數量、面積上為惡地地區具發展潛力的物種。

接著我們討論到一篇國際期刊發表,他提到了刺竹的在惡地上固碳能力和裸露地問題,張老師解釋到,竹子纖維為碳水化合物,也就是葡萄醣聚合物需要很多碳來增加鏈結(化學式),因此竹子的固炭能力佳;而針對改變土壤這個部分,張老師認為其實不只是竹林,裸露地上若有植物生長皆有可能會改變土壤。

刺竹在未來發展上張老師建議我們思考加工性建材和生質燃料的可能性,目前刺竹多做為農用棚架或竹伐的使用,建築法規上對於臨時性建築的規定較多,目前木材的發展性較高,而竹材可否作為替代,可以進一步對法規和竹材的特性進行研究;而又因竹的生產期短,可以借鏡歐洲使用芒草作為生質燃料的經驗,發展竹子做生質燃料的可能性。

除了竹子之外,張老師也提供了我們從生科專業上不同的思維,像是尋找惡地特有種的研究,不論是動物或植物,不同生長環境將會造就不同的生物出現,亦或是不同於其他地區的成分。也可以思考惡地新物產新農業的可能性,甚麼樣的物產可以適合在這樣的環境下種植,同時能讓當地居民有更高的經濟收入,此外還有民族生態學的研究等不同的取徑,都相當值得參考。感謝張老師以自身專業與我們分享了許多惡地動植物和環境的小知識,像是上了收穫滿滿的生物課一樣,讓我們對惡地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拜訪成大生科系張松彬老師


Share: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cobadlands.blogspot.com

技術提供:Blogger.

關於

本部落格主要紀錄教育部第二期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SR)計畫 「惡地協作:淺山地區之區域創生與跨域實踐」之相關活動。「惡地協作」計畫為國立成功大學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之簡稱,本計畫立基本校人文社會科學中心2014-2019年間所執行之「科技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長期於台南左鎮進行社會實踐之基礎上,2020年起進一步透過申請教育部USR計畫,以「新體驗」、「新產業」、「新資訊」三個主題,將實踐場域擴大至西南惡地,範圍包含台南左鎮、龍崎、高雄田寮、內門等地,邀請成大校內跨領域師生,與地方組織及社群夥伴,進行結合惡地之場域教學與研究實踐。期許能夠建立在過去之基礎上,透過課程參與、研究深化、交流共學、資訊分享等多元方式,形成區域共學圈,協助惡地淺山地區的永續發展與創新經營。

歡迎回饋指教。

網頁建置成員:

張秀慈、黃奕綺、林潔、林佩潔、彭劭琳、蔡孟玲

網頁內容貢獻者:

吳虹玉、李文豪、林宏翰、林佩潔、林珊、林禹欣、林潔、郭佳妮、彭劭琳、廖紅雯、蕭柔、王薇婷、黃浩庭、陳品鈞、黃馨緯、林禹欣、黃任妍、莊秉元、林孟瑾、蔡孟玲、趙之為、郭玠佑、林宥祺、林筱棋、林玲安


collaborativebadlands@gmail.com


時間

標籤

搜尋此網誌

Labels

歷史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