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紀錄】108年度高雄泥岩惡地地質公園經營輔導及網絡交流計畫-惡地里的好人家!優質生活體驗

今天7/20來到田寮崇德社區活動中心,參加高雄惡地地質公園計畫舉辦的交流活動,一到會場發現非常多人不畏風雨前來參加活動,大雨也澆不熄大家對惡地網絡交流的熱情。今天的活動由林務局長官與蘇淑娟老師為我們開場,接著由張永旺老師為我們介紹惡地莿竹產業的興衰與未來發展的可能性。張老師提到竹藝傳習早在20幾年前開始保存這些古早的工藝技術,技術的傳承已不是問題,但20幾年來遇到最大的問題是,這些新培植的竹藝師們沒有穩定的產業結構使他們得以在這樣的時代下以竹藝維生,同時在原料取得上也因成本太高,越來越少人願意從事竹原料的砍伐,因此這是我們應該重新思考整個竹產業鏈的原因,創造一個得以永續經營的產業環境,讓每一個與竹相關的產業都能有所立足之地。 


蘇淑娟老師開場

張永旺老師分享

上午的第二場演講由清大環境與人文資源學系的張瑋琦老師與我們分享民宿與接待家庭的可能性,張老師一開始就用很生動的方式簡介台灣的觀光史,與過去70年代的大團包車國內旅遊不同的是現在要發展的旅遊轉向為「輕小慢旅行」,讓不同年齡層、不同需求的旅客可以在社區內各得其所,體驗社區不一樣的生活模式。參考過去日本在經營地方經驗,在承接這樣輕小慢旅行趨勢可以朝以下三個面向思考:體驗、長住與股東制度。體驗部分是最入門的社區文化分享與學習的模式,透過各種文化、農事、日常體驗,讓旅客可以更加認識地方文化特色。第二個是長住,源自日本二地居住的概念(*因應都市居民對多元生活型態的需求而提出的方針。都市居民定期或中長期反覆停留於某一特定農山漁村,與該鄉村的地方社會維持一定的關係,而成為其都市以外的另一生活據點。引自張瑋琦老師當日活動簡報),透過20日以上的長住與都市居民分享生活方式,或是指派居民做為農事生活的指導老師,教導你基本農事並與社區建立情感連結進而愛上這個地方的生活模式。第三種是股東制,透過股東制度讓都市的住民們也可以對地方有所貢獻並付出心力。那社區要如何做到這些呢,開始總是最困難的,那不如就邀請小幫手們用打工換宿的模式來和地方一起做點事吧!最後,張老師期待來與會的社區夥伴們一同思考社區中的循環經濟的可能性,一同朝向永續的經營模式邁進。
張瑋琦老師分享


Share: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cobadlands.blogspot.com

技術提供:Blogger.

關於

本部落格主要紀錄教育部第二期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SR)計畫 「惡地協作:淺山地區之區域創生與跨域實踐」之相關活動。「惡地協作」計畫為國立成功大學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之簡稱,本計畫立基本校人文社會科學中心2014-2019年間所執行之「科技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長期於台南左鎮進行社會實踐之基礎上,2020年起進一步透過申請教育部USR計畫,以「新體驗」、「新產業」、「新資訊」三個主題,將實踐場域擴大至西南惡地,範圍包含台南左鎮、龍崎、高雄田寮、內門等地,邀請成大校內跨領域師生,與地方組織及社群夥伴,進行結合惡地之場域教學與研究實踐。期許能夠建立在過去之基礎上,透過課程參與、研究深化、交流共學、資訊分享等多元方式,形成區域共學圈,協助惡地淺山地區的永續發展與創新經營。

歡迎回饋指教。

網頁建置成員:

張秀慈、黃奕綺、林潔、林佩潔、彭劭琳、蔡孟玲

網頁內容貢獻者:

吳虹玉、李文豪、林宏翰、林佩潔、林珊、林禹欣、林潔、郭佳妮、彭劭琳、廖紅雯、蕭柔、王薇婷、黃浩庭、陳品鈞、黃馨緯、林禹欣、黃任妍、莊秉元、林孟瑾、蔡孟玲、趙之為、郭玠佑、林宥祺、林筱棋、林玲安


collaborativebadlands@gmail.com


時間

標籤

搜尋此網誌

Labels

歷史紀錄